我們知道,在明代四大名著中,《西遊記》是非常有名的,他的人物形象婦孺皆知,老少皆宜,廣受喜愛。但是為什麽壹本如此受歡迎的書會被禁呢?其“熱愛自由,反抗剝削壓迫”的精神是當時的統治者所不能容忍的。尤其是孫悟空提倡風水輪流轉,帝王輪流做的觀念,被當時的統治者視為叛逆行為。所以《西遊記》自然得到了明代第壹禁書的稱號。
探究《西遊記》所歌頌的“熱愛自由,反抗剝削壓迫”的精神,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聯系作者的人生歷程。吳承恩生活在封建專制空前強化的明末,科舉制度和八股文成為制約士人思想的枷鎖。野心勃勃的吳承恩深受其害。少年時年年科舉失利,直到中年才補上壹個小小的“歲生”,實在讓吳承恩汗顏。因為不喜歡官場的黑暗,吳承恩憤然辭職,最後窮死。
要知道,“誌存高遠卻無法實施”是古代文人最大的悲哀,也是吳承恩塑造孫悟空形象的強大精神動力。吳承恩筆下的孫悟空,最閃亮的地方就是大鬧天宮所展現出來的反抗和鬥爭精神。孫悟空蔑視玉帝的權威,不願忍受“畢”的恥辱。他無所畏懼,鬥誌昂揚,擁有不屈的尊嚴和力量。這顯然與當時高度集權的封建統治思想相違背,所以被取締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