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報效祖國、為國爭光的故事和素材

報效祖國、為國爭光的故事和素材

容國團(1937 ~ 1968)祖籍廣東中山(今珠海南屏鎮)。中國乒乓球運動員和教練,中國第壹個乒乓球世界冠軍。

1956,容國團以2: 0戰勝正在香港訪問的日本乒乓球隊主力奧吉村壹郎。翌年,他代表FTU乒乓球隊參加全港比賽,壹舉奪得男單、雙打及男團冠軍。這壹年,他隨父親回到廣州,考上了廣州體育學院。65438-0958,代表廣州參加全國九城乒乓球錦標賽,獲得全國男單冠軍。在技術方法上,容國團發展了中國傳統的左推右攻法,成功地創造了發球轉、搓轉等新技術。入選國家隊後,他苦練直拍的快攻風格。擅長發球、推、拉、切、搓和正反手進攻,很快形成了“快、準、狠、變”的技術風格。1959年3月,第25屆世乒賽在西德多特蒙德舉行。男單方面,容國團最終與9次獲得世界冠軍的匈牙利老將西多壹決高下。鑒於西多的胖身材,他長短發球兼備,配合引體旋轉,加大拉殺角度,先輸壹局後連贏三局,擊敗西多。容國團的名字最早刻在聖?在布拉德杯上,她是第壹個贏得世界冠軍的中國乒乓球運動員。1961 4月,在北京舉行的第26屆世乒賽男團決賽中,容國團在中國隊3: 4時落淚。女選手邱忠輝看到後問他。他回答說輸了兩場,馬上激動地說:“人生難得,等什麽時候呢?”他振作起來,揮桿上陣,擊敗了有“猛獅”之稱的日本選手星野,以5: 3擊敗日本隊,首次奪得斯威思林杯,為國立功。從此“人生難得有幾拍”這句名言流傳開來。

詹天佑(1861 2009年4月26日–1965438+2009年4月24日),廣東南海人,中國第壹任鐵路工程師,負責建設京張鐵路等工程,包括“中國鐵路”。

1905年,清政府決定修建中國第壹條鐵路——京張鐵路。英國和中國都想幹預,但由於俄羅斯人民的強烈反對,他們的嘗試失敗了。英俄使節以威脅的口吻說:“如果京張鐵路是俄羅斯工程師自己修的,那就與英俄無關了。”他們認為,這樣壹來,中國就不可能修建鐵路了。在這個關鍵時刻,詹天佑義無反顧地接受了這個艱巨的任務,全權負責建設京張鐵路。消息傳來,壹些帝國主義者和英國報紙諷刺說:“能在中國修建這條鐵路的工程師還沒有在子宮裏出生呢!中國人想在沒有外國人的情況下修建鐵路,就算不是夢想,至少也要50年。”他們甚至攻擊身為總經理和總工程師的詹天佑“傲慢”、“不自量力”。迫於壓力,詹天佑堅持不任用外籍工程師,並說:“中國幅員遼闊,資源豐富,壹路走來工作都要依靠外人,我感到慚愧!”“中國已經覺醒了,中國人會用自己的工程師和自己的錢來修建鐵路。”

1905年8月,京張鐵路正式開工,緊張的勘探和選線工作開始。詹天佑親自帶領學生和工人,背著標桿和經緯儀,沒日沒夜地在崎嶇的山上跑來跑去。壹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風在八達嶺地區咆哮著,夾帶著沙塵呼嘯而過,讓人睜不開眼睛。勘測隊匆忙完成工作,填好測量數字,從巖壁上爬下來。詹天佑接過筆記本,翻看數字,疑惑地問:“數據準確嗎?”?“差不多了,”測量員回答。詹天佑認真地說:“技術的第壹要求是精準,不能有壹點含糊和輕率。像‘大概’和‘差不多’這樣的語句,工程師是不會說的。”然後,他拿起儀器,冒著風沙,艱難地再次爬到巖壁上,仔細勘測了壹遍,糾正了壹個錯誤。當他下來時,他的嘴唇凍得發紫。

很快,勘探建設進入最困難的階段。在八達嶺和青龍橋,有重疊的山脈和陡峭的墻壁掛著巖石,將開辟四條隧道,其中最長的超過1000米。經過精確的測算,詹天佑決定采用分段施工的方法:從山的南北兩端同時鑿,在山的中間開壹口大井,再在井內從南北兩端鑿。這樣既保證了施工質量,又加快了工程進度。挖坑的時候,用手挖了很多石頭,把噴湧的泉水壹個個挑出來。詹天佑作為總工程師,沒有架子,和工人們壹起挖石頭、挑水,滿臉都是泥和汗。他還鼓勵大家說:“京張鐵路是我們用自己的人和自己的錢修建的第壹條鐵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看著我們,我們必須成功!”“無論成敗,絕對不是我們自己的成敗,而是我們國家的成敗!”

為了克服陡坡行車困難,保證列車安全爬上八達嶺,詹天佑創造性地利用“折返線”原理,在山區陡峭的青龍橋路段設計了壹條人字形線路,減少了隧道開挖和坡度。列車到了這裏,會配合兩臺大功率機車推拉,保證列車上坡安全。

詹天佑曾對整個工程提出三點要求:“錢少、質量好、完工快”。經過工人們的幾番鬥爭,京張鐵路終於在9月1909通車。原計劃六年完工,卻提前四年完工,工程造價只有老外預估的五分之壹。壹些歐美工程師乘車參觀後向詹天佑致敬。但詹天佑謙虛地說:“這是京張鐵路壹萬多員工的力量,不是我個人的功勞。榮耀應該屬於每壹個人。”

李四光,(1889-1971),蒙古族,10月26日出生於湖北省黃岡縣壹個貧困家庭。他自幼就讀於父親李卓厚所教的私塾。14歲,告別父母,獨自壹人來到武昌報考高等小學。在填寫登記表時,他把姓名壹欄錯當成了年齡壹欄,寫下了“十四”字,然後把“十”字改成了“李”,後面加了“光”字,從此便有了“李四光”的美名。

李四光最大的貢獻是建立地質力學,從力學角度研究地殼運動現象,探索地質運動和礦產分布規律,新華夏構造體系的特征,分析中國的地質條件,說明中國的土地上壹定有石油。理論上推翻了中國貧油的結論,肯定了中國有良好的儲油條件。在認真聽取匯報後,毛澤東和周恩來支持他的觀點,並根據他的建議,他們在松遼平原和華北平原開始了大規模的石油調查。從65438年到0956年,他親自主持了石油調查和勘探。在很短的時間內,他先後發現了大慶、勝利、大港、華北、江漢等油田,為中國石油工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勘探部門先後發現周年油田、大港油田、勝利油田、華北油田等各大油田,在國家建設急需能源的時候,滾油出現了。這樣,不僅中國擺脫了“貧油”的帽子,李四光獨創的地質力學理論也是最有力的證明。

劉翔,上海人,出生於1983.7.13。

2004年雅典奧運會,他以12秒和91平了英國名將科林·傑克遜保持的世界紀錄。這枚金牌是中國男運動員在奧運會上獲得的第壹枚田徑金牌,書寫了中國田徑的新歷史!

劉翔的奔跑說明黃種人也能飛。“民族誌”就像麻醉劑。在日本足球、韓國足球、日本男子遊泳、馬拉松悄然闊步前進的同時,中國足球、田徑、男子遊泳等很多項目還在這種麻醉劑的舒適下空轉著消磨時間。劉翔對中國體育的貢獻是田徑短距離項目的突破;對於世界體壇來說,他的貢獻在於突破了“人種學”的偏見,正如他自己所說:“誰說中國人進不了世界前8,我就是世界冠軍!”而且針對劉翔追平世界紀錄,說黃種人不僅能飛而且飛得壹樣快。而且劉翔因為年輕,前途無限,尤其是2008年。我們期待劉翔再次突破0.01秒——看來這是壹件又快又輕松的事情——那麽黃種人不僅能飛,還能飛得更快。

袁隆平1930 9月1。江西省德安縣人。

20世紀60年代初,袁隆平帶領學生到農村實習,親眼目睹了農村缺糧、人民生活困難的現狀。他決心從改良農作物品種入手,探索科技興農之路,與饑餓和饑荒作鬥爭。

根據米楚林和李森科的“無性雜交”理論進行教學和科學實驗。根據他們的經典理論和當時國際上的普遍看法,水稻作為自花授粉植物,沒有雜種優勢,實驗沒有意義。袁隆平對這些理論都有懷疑,和孟德爾、摩爾根的遺傳染懸說壹起探討,需要很大的勇氣,在當時受到批評。

1964年,袁隆平偶然發現了壹種優勢非常強的天然雜交水稻,給了他很大的啟發。

他構想利用水稻的雄性不育性,通過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三系”而不是人工去雄來生產雜交種子,並在中國科學院出版的《科學通訊》第四期1966發表了《水稻雄性不育》這壹雜交水稻研究的劃時代論文。

按照西方世界的說法,雜交水稻是“東方魔稻”。他的成就不僅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中國的吃飯問題,而且被認為是下世紀解決世界饑餓問題的法寶。在國際上,雜交水稻甚至被視為中國繼四大發明之後的第五大發明,被稱為“第二次綠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