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國名為姓。米羅《道史》卷三十《國名雜國》:“匡,匡為字書,古之國,有匡氏,不生之家,不生之家。見姓袁匡廬江,人名臨淮。”《杏園》:“匡氏,廣東南海、高要多人。”《姓氏解》:“曠,音不足。”匡故國,在安徽省巢湖市廬江縣壹帶,古稱匡林,人以為是其姓而居之。
2.匡氏探源
匡氏是中國第264個人口眾多的姓氏,主要分布在廣東。現今匡姓人口約占全國人口的0.019%,總人口約24萬。
3.匡姓起源於古代的匡國。
宋代秦洛《道史》說:古有匡國,後有匡氏。古匡國地理位置不詳,正史中也沒有古匡國。這個來源需要探索。匡姓最早出現於宋代,距今約1000年,可能與唐初、晚唐時期中原向福建、廣東的兩次大規模移民有關。
清代對姓氏的考證說,匡氏姓廣。匡故國,即黃浦,春秋時為蜀鴿之地,故裏在安徽舒城東南。在匡國之後,又有匡氏和匡氏。
4.外來基因的流入
匡氏自誕生以來,壹直穩定傳承,鮮有匡氏融入其他民族血脈的事件。如今,這個姓氏只存在於侗族、水族、黎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中。
5.這個姓氏的目的來源於
從字的構成來分析,是由廣河城組成,寬大的甲骨文字形是下壹個房間形狀的黃字,說明人住的房子很大。匡人應該與兩廣地區有關。當時兩廣地域遼闊,在那片廣袤的土地上建起了房屋和城堡,四周無人。壹個善於築堡的群體叫匡氏,匡進入的城市是,由此產生了匡氏。
百度百科-匡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