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九黎、蚩尤和黃帝

九黎、蚩尤和黃帝

蚩尤確為中國上古重要歷史人物,是九稱部落聯盟的重要首領,他所代表的九黎部落,活動在河北、河南、山東、山西等中原地區,他們首先發明、使用金屬工具與武器,有很高的文化,很強的軍事力量,與軒轅黃帝勢均力敵,並且有密切的聯系。蚩尤可能是炎帝的後代,而炎帝與黃帝乃是同胞兄弟。[46]炎帝與蚩尤曾先後同黃帝大戰於河北涿鹿阪泉壹帶,大戰之後,蚩尤族壹部向南方遷徙,而許多人則留在北方,逐漸與黃帝族融合為壹。所以他們保持著對其英雄祖先蚩尤的崇拜。

有宋山者,有赤蛇,名曰育蛇。有木生山上,名曰楓木。楓木,蚩尤所棄其桎梏,是為楓木。[47]郭璞註雲:“蚩尤為黃帝所得,械而殺之,已摘棄其械,化而為樹也。”又雲楓樹即今香樹。此傳說與蚩尤血傳說相似,都是因為蚩尤族人對蚩尤被殺壹事的懷念而產生的壹種藝術想像。楓樹葉是紅色的,正和蚩尤血相映照。此類記載頗多,又如《軒轅本紀》:“殺蚩尤於黎山之丘,擲械於大荒之中宋山之上,其械後華為楓木之林。”[48]《述異記》更記術了楓木成精變為人形的靈怪傳說:“南中有楓子鬼,楓木之老者,為人形,亦呼為炎楓。”[49]《南方算術狀》:“楓人,五嶺之間多楓木,歲久則生癭瘤,壹夕遇暴驟雨,其樹贅暗長三五尺,謂之楓人。越巫取之作術,有通神之驗。”[50]楓木是壹種靈木,對楓木的崇拜古已有之。而在苗族生活中楓木的神性更強,《苗族史詩》中《楓木歌》是整個史詩的核心部分之壹,把苗族的來源、人類始祖都說成是從楓木中產生的。

這裏存在著楓樹的圖騰崇拜觀念,也存在著卵生神話的觀念。而卵生神話觀念又與鳥圖騰的民俗文化有關。我們知道殷商是有玄鳥圖騰崇拜的。其祖先是神話說他們的始祖契即是其母簡狄吞食燕卵之後懷孕生出的。炎帝姜姓和姜央同姓。蚩尤九黎部落亦曾居住在山東、河南、河北壹帶,他們有很多部落,也有許多圖騰。“兄弟七十二人”或“八十壹人”,正是說明其聯盟中部落氏族之多。《竹書紀年》沈註:“屬於蚩尤各族,有熊氏、羆氏、虎氏、豹氏。

今各地苗族喪禮儀式中均有鬼師所唱《引路歌》,可把亡靈沿古代苗人遷徙路線上溯送回老家。都說苗族老家在東方,有的說是“楊州楊縣”,有的說是“黃河入海口那太陽升起的地方。”[53]這壹帶正是古代九黎活動之地,有眾多的蚩尤遺跡。蚩尤曾佐少皞,如今曲阜城中有少皞陵,是中國少有的金字塔形高大石墓。九黎部族兵敗後被打散,不少人留在當地,逐漸與華夏黃帝族融合,在山東壹帶的九黎,後來就成了殷商族這鳥圖騰,古屬東夷。至今苗民叫男子為yil,音夷。這“夷”與“苗”並列,為苗族的族稱。九夷中的畎夷,實為崇拜盤瓠龍犬圖騰的湘西苗族的壹支。古代九夷與九黎不但音近,在民族來源上也有密切關系。後來的“西南夷”之“夷”也與此有壹定瓜葛。

留在中原的九黎與東夷其他部族壹樣,皆逐漸融合互華夏漢族之中了,而更多的則舉族西遷又折而往南,在湖北即荊楚地帶成為三苗。《韓詩外傳》卷三:“當舜之時,有苗不服,其不服者,衡山在南,岷江在北,左洞庭之波,右彭蠡之水。”(《說苑·君道》有類似記錄。)後來又從荊楚地區西遷南進,分散在西南邊疆雲南、貴州、四川的山區乃至東南亞的不少國家之中。

黃帝同炎帝並稱為中華民族的始祖,華夏部落聯盟領袖。以他首先統壹中華民族的偉績而載入史冊。他播百谷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創造文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車,發明指南車,定算數,制音律,創醫學等,是開創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先祖。傳說中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主,五帝之首。

出生地:

《史記·五帝本記》記載:“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黃帝居於軒轅之丘”。至於具體出生地點,史學界並沒有統壹的觀點。古為有熊國都城,其父少典為有熊國國君,但也有個別人認為在其它地方。

傳說壹、黃帝出生於中國西北黃土高原的沮源關降龍峽,農歷二月初二。在傳說中黃帝的母親是黃土高原上的壹名少女,壹天傍晚(也有說是夜晚)突然看見北極光,然後就懷孕、生下了黃帝。

傳說二、在公元前4856年前,在今河南新鄭的軒轅丘有個龍圖騰的國家,君主名曰少典氏。他是伏羲帝和女媧帝直系的第七十七帝,他的夫人有二,壹是任姒(女登),二是附寶,她們是姐妹,是有硚氏之女。在今新鄭市區北關的軒轅丘的有熊國的宮殿裏,傳來了嬰兒出生時呼吸大自然之氣時的“哇哇”哭啼聲。這壹說法得到包括中國古都學會在內的部分民間機構的認可。

傳說三、黃帝生於山東省曲阜市周圍。據古史記載“黃帝生於壽丘”“壽丘在魯東門之北”,而壽丘位於曲阜城東四公裏的舊縣村東。

黃帝的誕辰農歷二月初二,是中和節(又稱龍擡頭、龍頭節),也是傳說中黃帝誕辰的日子,是炎黃子孫***同的節日。中和節是唐德宗李適在貞元五年(789)所制定的,又名二月二日“龍擡頭”。

炎帝,傳說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又稱赤帝、烈山氏,壹說即神農氏(或神農氏的子孫)。相傳其母名任姒(這裏說不通,他媽是黃帝大媳婦),壹日遊華山,看見壹條神龍,身體馬上有反應,回來就生下炎帝。炎帝生於烈山石室,長於姜水,有聖德,以火德王,故號炎帝。炎帝少而聰穎,三天能說話,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穡之事。他壹生為百姓辦了許多好事:教百姓耕作,百姓得以豐食足衣;為了讓百姓不受病疾之苦,他嘗遍了各種藥材,以致自己壹日中七十次毒。他又作樂器,讓百姓懂得禮儀,為後世所稱道。其族人最初的活動地域在今陜西的南部,後來沿黃河向東發展,與黃帝發生沖突。在阪泉之戰中,炎帝被黃帝戰敗,炎帝部落與黃帝部落合並,組成華夏族,所以今日中國人自稱為「炎黃後代」。目前史學界同時支持另壹種說法,即黃帝活動於黃河下遊,泰山西側,炎帝活動於黃河下遊,泰山東側,兩部落為了爭奪統治權,在阪泉也即逐鹿(兩者是指同壹地點,皆在泰山周圍)決戰,黃帝戰勝並流放炎帝於南方(後召回),開創了華夏壹統的局面。

炎帝是我國上古時代姜姓部落首領,號烈山氏或厲山氏,位於黃河上遊、渭河地區。據《史記》等古籍追記,炎帝姓“伊耆”,名石年。母為有嬌氏女,名日女登,是少典正妃。生炎帝。長於姜水,故有‘姜’姓之稱。據《綱鑒》等記載:“炎帝以火德代伏羲治天下,其俗樸,重端愨,不岔爭而財足,無制令而民從,威厲而不殺,法省而不煩,於是南至交趾,北至幽都,東至腸谷,西至三危,莫不從其化。”《越絕書》說:“昔者神農之治天下,務利之已矣,不望其報;不貪天下之財,而天下***富之;不以其智能自貴於人,而天下***尊之。”

炎帝 ≠ 神農氏

神農氏和炎帝到底什麽關系?兩者是否為同壹人呢?關於炎帝和神農氏的關系問題,學術界長期以來形成了觀點截然相反的兩派:壹派認為炎帝就是神農氏。這壹派的觀點現在占上風,算是主流派,比如湖南的炎帝陵紀念館就是把炎帝作為神農來祭祀的,所以紀念館內就有炎帝償百草的主題。而另壹派則認為炎帝和神農是兩個系統的人,扯不上關系,因此不可能是同壹人。

古代史書關於神農氏的世代記載是這樣的:神農氏統治經歷了七十個世代,(壹說十七個世代)到黃帝部落崛起的時候才衰落下去了。這裏有壹個問題前面忘了說明的需要說明壹下,即神農氏以前包括神農氏的時代,像伏曦,女媧,神農這樣的稱呼乃是對於某個部落或者部落的若幹代首領的統稱,而不是對唯壹壹個君主的稱呼。但是後世的學者們往往產生歧見,比如關於古蜀國的歷史記載中,很多人都認為蠶從和魚鳧是古蜀國的兩代君王,但是實際上蠶從和魚鳧乃是兩個分別長達數百年的古蜀國王朝,每個王朝都有十幾個世代。(《史記.五帝本紀》中也提到:黃帝崛起的時候,恰好“神農世衰”,黃帝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請註意這個“世”字。)這就是為什麽伏曦,女媧,神農的統治往往高達數百年乃至數千年的原因。按照壹世三十年計算,那麽神農氏統治的時期大約為兩千年(如果是十七個世代則大約是五百年)黃帝的時代,在距今大約五千年以前,以此上推兩千年,大約就可以推斷出神農氏統治開始於距今大約七千年以前。

但是,關於炎帝的記載則明顯和神農氏對不上號。和神農不同,關於炎帝的稱號是對某壹個人還是對若幹世代的部落首領的稱呼這壹點是存在爭論的。有壹種說法認為,炎帝經歷了八個世代。第壹世炎帝叫神農,他的時代比黃帝的時代大約早幾百年。而和黃帝同壹個時代的炎帝是第八世炎帝,他叫榆罔。這種說法,就把炎帝和神農串到了壹起,即無論炎帝還是神農都是同壹部落首領的稱呼。同壹部落首領有不同的稱呼倒不奇怪,但是無論神農氏是七十個世代還是十七個世代,顯然都和炎帝的八個世代對不上號。因此,從這壹點上來說,炎帝和神農為同壹人的說法值得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