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李商隱《天涯》原文及翻譯賞析

李商隱《天涯》原文及翻譯賞析

天涯原文: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鶯啼如有淚,為濕最高花。

天涯翻譯及註釋

翻譯 繁花似錦的春天獨在天涯,天涯的紅日又在漸漸西斜。美麗的黃鶯啊妳若有淚水,請為我灑向最高枝的嬌花。

註釋 天涯:壹指此處泛指家鄉以外的極遠之地。天涯:二指此處特指具體的天邊。斜:古音讀xia,今音讀xie。可以讀古音,也可以按現行中小學語文教學通例上讀今音。鶯啼:鶯鳴。宋辛棄疾《蝶戀花》詞:「燕語鶯啼人乍還。卻恨西園,依舊鶯和燕。」「啼」字語意雙關啼叫和啼哭。最高花:樹梢頂上的花。也是盛開在最後的花。

天涯賞析

 李商隱的這首絕句,「意極悲,語極艷」(楊致軒語),在表現手法上很有特色。

 此詩壹開頭詩人就制造出壹種環境和心情強烈反差的氛圍。首句平直敘起,蘊藏著極深沈淒惋的感情。「春日」寫時光之美妙可愛,「天涯」喻飄泊之遙遠;兩詞並用,便將旖旎的春光與羈旅的愁思交織在壹起。第二句使用「頂針」格,重復「天涯」二字,再點題意。春日越是美妙可愛,落魄江湖,遠在天涯的詩人更感到惆悵。「春日在天涯」已經使人黯然傷神;而「天涯日又斜」遞進壹層,就更加渲染了在天涯海角,踽踽獨行,窮愁飄泊的悲涼氣氛。「日又斜」是說時間向晚,壹天又將過去,這就給艷麗的春景籠罩了壹層慵倦淒暗的陰影。繁花似錦的春光,與西沈的斜陽,縱然掩映多姿,但無多時,終將沈沒於蒼茫暮色之中。日復壹日,春天也終將紅英落盡,悄然歸逝。韶光之易逝,繁花之必將雕零,與詩人人生道路上的失意蹉跎,正復泯然相合。著壹「又」字,則日暮途窮,苶然疲役之慨,寂寥孤獨,空漠無依之痛,盡在言外。兩句既包含著對美好事物無限留戀珍惜之意,也包含著生命必將雕零之可悲。

 轉句在宛曲回環中見奇警,結句余音裊裊,哀艷動人。「鶯啼」本來是非常宛轉悅耳的,可是由於此時此境,詩人卻覺得像在啼哭。這是因為詩人蠟炬成灰,淚已流乾,只有托啼鶯寄恨了。詩中「啼」寫聽覺,看花寫視覺,「濕」是觸覺,為我而濕最高之花乃是意覺,這就把詩人敏銳的聯想和深切的感受寫出來了。詩人移情及物,使黃鶯感嘆悲啼而垂淚;而淚水所濕之花,自然也淚痕斑斑,淒楚欲絕。鶯花之嬌艷,最足以代表陽春的盛景,然而春歸花落,總不免於雕零寂滅。是鶯花為詩人而悲者,正所以自悲也。

 「最高花」之所以會引起詩人如此深情的關註,是因為樹梢頂上的花,也就是開到最後的花,意味著春天已過盡,美好的事物即將消逝,鶯兒的啼聲也倍覺哀絕了。再者,也因為樹梢頂上的花,上無庇護,風狂雨驟,峣峣者易折,這和人世間壹切美好事物容易遭到損壞的命運非常相似,和李商隱這位有才華、有抱負而潦倒終身的詩人的命運也是非常相似。李商隱所處的時代,唐王朝已經到了崩潰的前夕,詩人對國家和個人的前途深感絕望,因而生命的短瞬,人生的空虛,使詩的傷感情調更加顯得沈重。詩人的悲痛已經遠遠超過了天涯羈旅之愁,而是深深浸透著人生挫傷和幻滅的痛苦。

 這種韻外之致,蕩氣回腸,往往會令人不能自持,溺而忘返。這首美艷而淒絕的絕句既是春天的挽歌,也是人生的挽歌,更是詩人那個時代的挽歌。

天涯創作背景

 此詩馮浩《玉溪生年譜》編於大中九年(855年),當時李商隱在梓州柳仲郢幕府。張采田《玉溪生年譜會箋》編在大中五年(851年),當時李商隱在徐州盧弘止幕府,並雲:「『春日天涯』,點時點地。『日又斜』,府主又卒也。『最高花』,所指顯然。馮編梓幕,大誤。」劉、余《集解》雲:「義山詩中,『天涯』壹語,或指桂州,或指梓州。就詩中所抒寫之感情論,此詩似作於梓幕較為合理。」 詩詞作品: 天涯 詩詞作者: 唐代 李商隱 詩詞歸類: 春天、寫鳥、羈旅、抒情、苦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