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舌診簡介

舌診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註解 4 參考資料 附: 1 古籍中的舌診 1 拼音

shé zhěn

2 英文參考

glossoscopy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inspection of tongue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observation of the tongue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tongue inspection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註解

舌診為望診重點內容之壹[1],中醫診斷疾病的重要依據之壹[2]。指用視覺觀察病人的舌質和舌苔的變化,以了解病情,推測預後的診斷方法[3]。舌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為胃氣的反映[1]。經脈中,手少陰之別系舌本,足少陰之脈挾舌本,足厥陰之脈絡於舌本,足太陰之脈連舌本,散舌下[1]。因此,臟腑有病,可以影響舌的變化[1]。可在舌質和舌苔上反映出來。舌診主要按照舌面部位察看舌質和舌苔的形態、色澤、潤燥等變化,借以辨別病邪的性質、病勢的深淺、氣血的盛衰、津液的盈虧和臟腑的虛實等[1]。曹炳章《辨舌指南》:“辨舌質可辨臟腑的虛實,視舌苔可察六淫之淺深。”但兩者必須結合,再與其他癥狀參照,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1]。

舌質又稱舌體[2]。是舌頭的肌肉脈絡組織[2][4]。望舌質是舌診的重要內容之壹,對於診察臟腑精氣盛衰存亡,判斷疾病預後轉歸,具有重要意義[2]。舌質的望診主要是辨別其顏色、形態的異常[2]。舌診中,按舌的不同部位以候臟腑[4]。壹般以舌尖候心肺,舌邊候肝膽,舌中候脾胃,舌根候腎[4]。但也不能機械看待,要結合舌苔和全身癥狀全面診察疾病[4]。舌質的望診主要辨別榮枯老嫩,包括形態、色澤、動態和濕潤度等[4]。壹般來說,察臟腑的虛實,重點在於舌質;察病邪的深淺與胃氣的存亡,重點在於舌苔[4]。也有“氣病察苔,血病觀質”之說[4]。

舌苔也稱舌垢[4]。即散布在舌體上面的壹層苔垢,是由胃氣上蒸而生[2]。觀察舌苔的變化,有助於了解病邪的性質和淺深、津液的存亡,是舌診重要內容之壹[4]。望舌苔包括望苔色和望苔質兩個方面[2]。

望苔色即望舌苔之顏色[5]。主要有白苔、黃苔、灰苔及黑苔四種[5]。白苔壹般常見於表證、寒證;黃苔主裏證、熱證;灰苔主裏證,可見於裏熱證,也可見於寒濕證;黑苔主裏證,主熱極,又主寒盛[5]。

望苔質即望舌苔的質地,包括舌苔的厚薄、潤燥、膩腐、剝脫、有根無根等變化[5]。透過苔能隱隱見到舌體為薄苔,為正常苔或屬疾病初起,病邪在表,病情較輕;不能透過舌苔見到舌體為厚苔,多屬病邪傳裏,病情較重,或內有食飲痰濕阻滯[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