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上海復社出版的二十卷本。復社是鄭振鐸、胡愈之這些文化人自己集資辦起的壹家小出版社,資金不多,要出版這樣大的壹部書很吃力。正好不久前出版了斯諾的《西行漫記》這本暢銷書,賺了壹筆錢。另壹個辦法,是由蔡元培、宋慶齡出面,向海內外人士募集紀念本訂戶。普及本每部定價才八元,而紀念本卻是五十元(甲種)、壹百元(乙種),集資不少,這書才得以印成。 這書署名為“魯迅先生紀念委員會編”,實際是由許廣平、鄭振鐸、王任叔定出方案,具體編校工作,是謝淡如、唐弢、柯靈等人做的。 這部《全集》,收入了魯迅自己編印的全部著譯的單行本。他最後的雜文集《且介亭雜文》及其“二集”,編成之後還沒有來得及印行,這次也編入《全集》第六卷。這壹卷中還有《且介亭雜文末編》,是他1936年的文集,由許廣平編定的。
魯迅的家原租住在上海大陸新村,因魯迅去世後留下了幾百萬字的手稿,為防止國民黨派人來搜查,許廣平在青年作家蕭軍的幫助下悄悄搬了家,將魯迅的手稿和家中物品搬到上海霞飛路霞飛坊64號,然後將其隱藏在廚房墻角煤堆裏。
為了盡快出版《魯迅全集》,1937年初,在許廣平和好友許壽裳、臺靜農、胡愈之等人的籌劃下,成立了以蔡元培、茅盾、周作人等人為主的《魯迅全集》編輯委員會。
為了盡快出版《魯迅全集》,胡愈之在環境險惡、經濟拮據、出版發行都十分困難的條件下,辦起了名為“復社”的出版機構,用來出版《魯迅全集》等進步書籍。他還考慮到當時政治條件下,《魯迅全集》的出版會受到國民黨當局的幹擾,便想到請“魯迅先生紀念委員會”主席蔡元培題寫《魯迅全集》的書名,當局就不敢對這部書怎麽樣了。
1938年4月,胡愈之由上海去香港,向“魯迅先生紀念委員會”正、副主席蔡元培和宋慶齡報告《魯迅全集》的出版計劃。蔡元培即席揮毫寫了“魯迅全集”四個大字,6月1日前還寫了《征訂〈魯迅全集〉精制紀念本啟》和《魯迅先生全集序》。蔡元培在序中給魯迅以極高的評價,稱魯迅為新文學的“開山”之祖。胡愈之這壹“招”果真靈,憑蔡元培在國民黨內的資歷與聲望,避免了當局的幹擾。許廣平也為《魯迅全集》寫了題跋。
如何解決出書資金不足問題?胡愈之又想出了壹個辦法:除了普通本廉價發行預約外,另印需預付100元壹套的精制紀念本。靠這筆預付款來印行《魯迅全集》普通本和紀念本。在胡愈之、茅盾、巴金、沈鈞儒、陶行知的熱心號召下,先後收到來自祖國內地及南洋、美國壹些愛國人士和華僑的多筆購書定金,終於解決了出版的資金難題。
在魯迅親友和各界人士的多方努力下,從1938年4月開始,在禁出紅色書籍的孤島上海,僅用不到4個月時間就將600萬字、20卷的第壹部《魯迅全集》出了甲乙丙3種版本:其中甲種紀念本是紅布燙金,屬精裝本;乙種紀念本是皮脊燙金,整套裝楠木箱;丙種本為普通的平裝本。乙種紀念本編號印制200套,非賣品。甲種紀念本售價50元。普及本的開本與正文和紀念本相同,封面大紅紙面布脊精裝,正文用新聞紙印刷,售價為8元。
1938年8月10日,20卷本的《魯迅全集》正式發行,正如許廣平在《〈魯迅全集〉編校後記》中所說:“六百余萬言之全集,竟得於三個月中短期完成,實開中國出版界之奇跡。” 1973年12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20卷的《魯迅全集》二十卷,卷目如下:
第壹卷 《墳》《野草》《吶喊》
第二卷 《熱風》《仿徨》《朝花夕拾》《故事新編》
第三卷《華蓋集》《華蓋集續編》《而已集》
第四卷《 三閑集》《 二心集》《 偽自由書》
第五卷《南腔北調集》 《準風月談》《 花邊文學》
第六卷 《 且介亭雜文》 《且介亭雜文二集》 《且介亭雜文末編》
第七卷 《兩地書》 《集外集》 《集外集拾遺》
第八卷《會稽郡故書雜集》《古小說鉤沈》
第九卷 《嵇康集》《中國小說史略》
第十卷《 小說舊聞鈔》 《唐宋傳奇集》 《漢文學史綱要》
第十壹卷 《 月界旅行》 《現代小說譯叢》 《地底旅行》 《現代日本小說集》《域外小說集》 《工人綏惠略夫》
第十二卷《 壹個青年的夢》《 愛羅先珂童話集》《 桃色的雲》
第十三卷 《苦悶的象征》《出了象牙之塔》《思想·山水·人物》
第十四卷 《小約翰》《小彼得》《表》《俄羅斯的童話》《附:藥用植物》
第十五卷 《近代美術史潮論》《藝術論(盧氏)》
第十六卷《 壁下譯叢》《譯叢補》
第十七卷《藝術論(蒲氏)》《現代新興文學的諸問題》《文藝與批評》《文藝政策》
第十八卷《十月》《毀滅》《山民牧唱》《壞孩子和別的奇聞》
第十九卷 《 豎琴壹天的工作》
第二十卷《 死魂靈》 人民文學出版社壹九八〇年九月
第壹卷 墳 熱風 吶喊
第二卷 仿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編
第三卷 華蓋集 華蓋集續編而已集
第四卷 三閑集 二心集 南腔北調集
第五卷 偽自由書 準風月談 花邊文學
第六卷 且介亭雜文 且介亭雜文二集 且介亭雜文末編
第七卷 集外集 集外集拾遺
第八卷 集外集拾遺補編
第九卷 中國小說史略 漢文學史綱要
第十卷 古籍序跋集 譯文序跋集
第十壹卷 兩地書 書信
第十二卷 書信
第十三卷 書信
第十四卷 日記
第十五卷 日記
第十六卷(附集) 魯迅著譯年表 全集篇目
1981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16卷的《魯迅全集》,壹般教科書所選用的魯迅的文章均出自這個版本。 目錄
第 壹 卷 墳 熱風 吶喊
第 二 卷 仿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編
第 三 卷 華蓋集 華蓋集續編 而已集
第 四 卷 三閑集 二心集 南腔北調集
第 五 卷 偽自由書 準風月談 花邊文學
第 六 卷 且介亭雜文 且介亭雜文二集 且介亭雜文末編
第 七 卷 集外集 集外集拾遺
第 八 卷 集外集拾遺補編
第 九 卷 中國小說史略 漢文學史綱要
第 十 卷 古籍序跋集 譯文序跋集
第十壹卷 兩地書 書信(1904-1926)
第十二卷 書信(1927-1933)
第十三卷 書信(1934-1935)
第十四卷 書信(1936 致外國人士)
第十五卷 日記(1912-1926)
第十六卷 日記(1927-1936)
第十七卷 日記(人物書刊註釋)
第十八卷 附集 魯迅著譯年表 全集篇目索引 全集註釋索引 作者:《魯迅全集》編委會 編
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1
開本:32開 錦盒精裝
圖書卷數:全20冊 精裝
字數:7000000
內容介紹
本部《魯迅全集》***二十卷,總字數達700萬字,其編輯與校勘工作由光明日報出版社成立《魯迅全集》編輯委員會,先後聘請了數名具有多年編輯工作經驗、對魯迅生平與創作較為熟悉的編輯,在各位專家的指導下,根據專家們提供的諸多內部資料,並結合當前較為通行的各種版本,歷時5年,終成此書。
本部《魯迅全集》在原有全集的基礎之上,進行了較大的增補和修訂,精心選編了能體現出魯迅創作、翻譯、古籍輯校和科學普及這四個方面突出成績的作品,力求達到精華不漏的目標,希望在讀者面前展示的是壹個更為完整的魯迅。
本書特點
文體全面 本部《魯迅全集》涵蓋了魯迅創作、翻譯、古籍輯校和科學普及這四個方面的重要成就,文體全面,是魯迅作品壹次全方位的展示。
內容完整 本部《魯迅全集》選編精良,力求達到精華不漏的目的,希望在讀者面前展現的是壹個更為完整的魯迅。
編排創新 編排上,將魯迅逝世之後出版的魯迅著作集(主要指《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末編》)和陸續發現的佚文重新編排,壹律按寫作日期和發表日期的先後為序,分別重編為《人海雜言》和《荊天叢筆》(這兩個書名均來自魯迅生前的構想)。
版本還原 本部《魯迅全集》所選編的文字,依據魯迅著作手稿、最初發表的報刊、初版本、通行本匯校而成,並配以多幅與魯迅相關的珍貴歷史圖片,從而能使讀者從直觀上更好地了解魯迅。
目錄
第壹卷
《吶喊》
《仿徨》
《故事新編》
《野草》
第二卷
《朝花夕拾》
《詩歌集》
《熱風》
《墳》
第三卷
《華蓋集》
《華蓋集續編》
《華蓋集續篇的續篇》
《而已集》
第四卷
《三閑集》
《二心集》
《南腔北調集》
第五卷
《偽自由書》
《準風月談》
《花邊文學》
第六卷
《人海雜言》(前期集外文)
《荊天叢筆*上》(後期集外文)
第七卷
《荊天叢筆*下》(後期集外文)
第八卷
《日記》(1912年-1926年)
第九卷
《日記》(1927年-1936年)
第十卷
《書信》(1904年-1933年)
第十壹卷
《書信》(1934年-1936年)
第十二卷(譯文)
《月界旅行》
《地底旅行》
《域外小說集》
《工人綏惠略夫》
《壹個青年的夢》
《愛羅先訶童話集》
第十三卷(譯文)
《桃色的雲》
《苦悶的象征》
《出了象牙之塔》
《思想*山水*人物》
第十四卷(譯文)
《小約翰》
《表》
《俄羅斯的童話》
《壞孩子和別的奇聞》
第十五卷
《近代美術史潮論》
《藝術論》(盧氏)
《藝術論》(蒲氏)
《毀滅》
第十六卷
《十月》
《死魂靈》
第十七卷
《中國小說史略》
《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
《漢文學史綱要》
第十八卷
《古小說鉤沈》
《小說備校》
第十九卷
《唐宋傳奇集》
《小說舊聞鈔》
《會稽郡故書雜集》
《嶺表錄異》
第二十卷
《嵇康集》
《雲谷雜記》
《中國礦產誌》
《生理學講義》
《中國地質略論》
《說鐳》 新版
隨著20多年來人文科學和魯迅研究的不斷發展,專家、讀者陸續發現1981年版的壹些不足:魯迅的佚文、佚信不斷被發現,當時的註釋有其歷史的局限。此外,書中也有壹些誤植、誤排的字。更重要的是,魯迅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應在全集中有所體現。新版《魯迅全集》新在哪裏?其修訂原則是“以1981年版為基礎,增補不足,修訂錯訛”。根據定稿,新版《魯迅全集》由原來的16卷增至18卷,書信、日記各增加了壹卷,***計創作10卷,書信4卷,日記3卷,索引1卷,總字數約700萬字。與1981年版相比,此次《魯迅全集》修訂集中在三個方面:佚文佚信的增收;原著的文本校勘;註釋的增補修改。
收文
書信、日記各增加了壹卷此次修訂,增收新的佚文23篇,佚信20封,魯迅致許廣平的《兩地書》原信68封,魯迅與增田涉答問函件集編文字約10萬字。修訂編委會委員、紹興魯迅紀念館館長裘士雄介紹說,在認定的23篇佚文中,內容涉及古籍整理、介紹外國文學家作品和悼念文章等,體裁包括雜文、詩歌等,反映了魯迅文學創作道路的變遷和思想的演進。其中發表於1912年1月的《軍界痛言》壹文尤為重要。該文痛斥了辛亥革命後光復軍在紹興的壹些劣行,在當時曾觸動了壹些光復軍人士,他們對照此文進行檢查,軍風有所改變。與增收的文章相比,佚信的增收量更多。在新發現的20封佚信中,有相當壹部分是魯迅寫給張琴孫、蔡元培、宋慶齡、胡適、江紹原、郁達夫、楊之華、申彥俊等社會名流、外國友人的。其中壹封是1933年魯迅寫給宋慶齡、蔡元培商討***同營救被捕***產黨人的信,彌足珍貴。這些信件內容的涉及面很廣,包括文化交流、學術探討和生活等多個方面,反映了魯迅各個時期的思想活動和生活經歷。1933年由青光書局出版的《兩地書》,魯迅在編輯過程中對原信做了很多改動,包括刪節內容、加寫部分文字,同時魯迅把原信全部抄錄保存了下來。但1981年《魯迅全集》出版時,魯迅原信尚未印行。此次修訂,在收入《兩地書》的同時,將魯迅的原信按時間順序與魯迅的其他書信壹起編入書信卷,這樣既保存了《兩地書》作為獨立版本的完整性,又能使讀者看到魯迅原信的全貌。魯迅、茅盾聯名致中***中央祝賀紅軍東征勝利的信件,1995年全文被發現,但專家們認為,此信沒有原件依據,文字風格與魯迅手筆完全不同,而且也不能證明此信經過魯迅審閱,有很多不確定因素。但魯迅、茅盾聯名給中央寫信確有其事,這封信具有很重要的文獻意義,並且在魯迅生前公開發表過,應該在全集中得到反映。修訂本將這封信編入書信卷附錄,作為資料,便於讀者查找。據修訂編輯委員會成員、人民文學出版社現代文學編輯室主任王海波介紹,新版《魯迅全集》還刪去了經鑒定不屬於魯迅書信的《致北方俄羅斯民族合唱團》等。
校勘
改動了1000多處據初步統計,此次修訂,校勘改動達1000多處,使魯迅作品的文本更加準確。負責全集第二卷修訂的張夢陽舉例說,收入《朝花夕拾》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寫“我”按照閏土的父親傳授的方法,支起竹篩罩鳥,“明明見它們進去了,拉了繩,跑去壹看,卻什麽都沒有,費了半天力,促住的不過三四只。”這裏“促住”為“捉住”之誤,而且壹錯就錯了幾十年。張夢陽發現這個錯後,不是輕易去改,而是認真查閱了登在1926年《莽原》半月刊上的原文,得到確認後才改過來。再如收入《野草》的《好的故事》中“大紅花和斑紅花,都在水裏面浮動,忽而碎散,拉長了,縷縷的胭脂水,然而沒有暈。”這裏“縷縷的胭脂水”應為“如縷縷的胭脂水”,此文在《語絲》周刊發表時漏掉“如”字,魯迅當年曾在雜誌上發過更正,但收入集子時未改過來。像這類校勘,看上去是壹字之改,但要改這壹個字,卻需要做大量嚴謹細致的考證工作。
註釋
更加客觀、公正、科學修訂編輯委員會副主任林非和陳漱渝認為,此次《魯迅全集》註釋的修訂前進了壹大步,對原註中帶有評價說明性的內容、帶有政治性和批判色彩的註釋酌情做了修改和刪節,把客觀性作為新版註釋的追求。此次修訂,註釋更為客觀、不發議論,不解釋魯迅原文的含意,對註釋對象不做評論,但要尊重歷史,對大是大非問題不能回避。如新月派、現代評論派、“第三種人”以及相關人物的註釋,刪去了評價,只客觀介紹情況。按照“向中等文化程度的讀者提供相關資料和知識,同時對文化程度較高的讀者也有參考價值”的註釋宗旨,此次修訂新增註釋900余條,對1000多條原註做了重大修改,僅查補修改中外人物的生卒年壹項就達到9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