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幡字的意思

幡字的意思

用竹竿等挑起來直著掛的長條形旗子。

詳細解釋:

1、形聲。從巾,番聲。

2、擦拭寫字板的布。

如:幡布(抹布)。

3、旗幟。

青雀白鵠舫,四角龍子幡。——《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彩繙搖曳神鴉舞。——明?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袁可立)家廟記》

又如:幡幢(作為儀仗用的旗幟);幡信(題表官號以為符信的旗幟);幡旆(旗幟之類);幡旄(旌旗的羽毛飾);幡麾(指揮用的幡旗)。

“幡號”即“旗號”,如:部隊幡號等

4、冠上的巾飾。

卻非冠,制似長冠,下促。宮殿門吏仆射冠之。負赤幡,青翅燕尾,諸仆射幡皆如之。——《後漢書》

5、簿冊。如:幡薄(丹書符箓之類)。

6、通“旛”。長幅下垂的旗。

垂絳幡之素蜺兮,載雲氣而上浮。——《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如:舉幡

1、通“翻”。變動;反覆;翻轉,翻騰。

既而幡然改曰:與我處畎畝之中。——《孟子·萬章上》

君子之學如蛻,幡然遷之。——《荀子·大略》

幡比翄回集,貳雙飛常羊。——《漢書》

又如:幡幡(翻動的樣子);幡纚(飛揚的樣子)。

古籍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