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族茶和茶文化傳入日韓
中國是茶的起源地,是最早發現、利用、培育、加工和飲用茶葉的國家,被譽為“茶的祖國”。在浩博的古籍中,對茶事件的記載和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時代。到了唐代,隨著國家的統壹和繁榮,茶文化基本形成。著名的茶聖陸羽在公元780年撰寫的《茶經》中,總結了唐以前關於茶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雙重內容,特別論述了飲茶藝術,並將儒、道、佛思想滲透到飲茶過程中,開創了中國茶道精神,對世界茶葉生產和茶文化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盛唐時期,中國茶學和茶文化水平比較發達,世界各國有很多國家來中國學習和借鑒,如印度、日本、韓國、錫蘭、高加索等國,來中國尋找茶苗,模仿和吸收茶文化。當代茶聖吳覺農先生曾多次指出,日本今天的茶葉生產,是唐朝最正直的壹位來中國取經取經的高僧帶來了《茶經茶苗手書》才得以廣泛傳播和發展的。
日本和韓國(統稱朝鮮半島)都是文明發展較早的東方國家,與中國文化壹脈相承,以中國文化為母體,以各種方式模仿中國,這在日本和韓國的文獻和文物發掘中都有所證明。茶葉和茶文化的輸入輸出在文獻中也有詳細的記載。文獻研究表明,中國茶最初是作為清茶傳入日韓的,這與陸羽在中國茶聖創立茶文化的時間相吻合。素材的輸入,文化的渲染,影響深遠,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據《日吉神道秘錄》記載,805年從中國留學歸來的最清明帶回茶籽,種在日吉神社旁,成為日本最古老的茶園。南宋時期,被日本人尊稱為“茶祖”的禪宗大師榮曾兩次來華學佛。他回國後帶回了茶葉種植技術,推廣了中國茶道。後來,僧人森野理次郎(Sen no Rikyū)將茶道普及到民間,成為日本壹種頗具特色的傳統飲茶習俗。茶道是壹種綜合的文化藝術形式,是以飲茶為手段的壹種禮儀規範。手續很完善也很復雜。日本茶道逐漸形成了“和、敬、凈、寂”的核心。
中國茶籽傳入韓國,在《三國誌·新羅傳》中有記載,是在興德三年(828年)。後來,在高宗二十二年(1885),中國茶樹在清朝從中國九江路引進。韓國將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農稱為茶聖,這與韓國的種植、飲酒和茶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韓國三國時期就有種茶之說,七世紀就出現了飲茶的習俗。茶文化自新羅時代就已存在,成為傳統文化的壹部分,是民族文化的根。神農的輝煌成就也被朝鮮人民懷念。朝鮮敬茶是向顏地神農敬茶的壹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