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朵的花這麽寫,筆順為:橫、豎、豎、撇、豎、撇、豎彎鉤。
花是漢語通用規範壹級字,讀作huā。花的古字是(華),最早見於西周金文。魏晉時分化出“花”字,其本義是花朵,後引申為像花的東西、錯雜的顏色、虛偽的、模糊不清、用掉等義。
花,形聲字。由“艸(艹)”和“化”構成。“艸(艹)”作形旁,說明這個字的本義與植物有關;“化”作聲旁,指示讀音。“花”本作“華”,華是古花字。在先秦兩漢古籍中,所用都是“華”字。
《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詩經·小雅·苕之華》:“苕之華,其葉青青。”這些詩句中的“華”字,都是作花解的。
“花”是什麽時候產生的?顧炎武在《唐韻正》中說:“考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於書。”《廣雅疏證》記載早在晉代的遊覽詩中,已有“壹歲再三花”的詩句。說明“花”字出現在晉朝。花字出現後,並沒有馬上完全取代華字。
即使到了唐代,華字還廣為使用。如張九齡《感遇》詩:“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其中“桂華”即“桂花”(許多成語中,也保留了“華”字,不用“花”字。如“華而不實”、“春華秋實”等等。先有“華”,後有“花”,華與花的這種關系,也就是古今字關系。
華為古字,花為今字。當然古與今也是相對的,比如秦以前為古,秦以後為今。就華、花來說,晉以前為古,晉以後為今。不過要說明的花的古字,還不止壹個“華”字,還有“蘤”字。蘤從草從白從為,《廣雅疏證》說,“為”古音讀為化,故花字從化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