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é jiě fǎ
2 英文參考reconciliation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reconciliation method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和解法為治法,八法之壹,又稱和法[1]。指用具有疏通表裏、和解寒熱、調和臟腑作用的方藥治療疾病的治法[2]。針對外感病,邪既不在表,又不在裏,而在半表裏之間,不能使用汗、下等法時,用以和解的治法[1]。《傷寒論》的小柴胡湯,治溫疫的達原飲,治溫病似瘧的蒿芩清膽湯等,都是這壹法則的例方[1]。對內傷雜病氣機郁滯,肝脾不和等,也適用和法[1]。如肝氣郁結而致月經不調用消遙散;六郁用越鞠丸,均屬本法範圍[1]。《醫學心悟》:“有清而和者,有溫而和者,有消而和者,有補而和者,有燥而和者,有潤而和者,有兼表而和者,有兼攻而和者,和之義則壹,而和之法變化無窮焉。”
4 適應癥和解法是用於治療少陽病、肝脾不和、腸胃不和之證的方法。由於病位、病機不同,治法有別,故又分為4類。
1.和解少陽法? 用於治療邪在半表半裏的少陽證。常用方如小柴胡湯。常用藥如柴胡、黃芩、半夏等。
2.調和肝脾法? 用於治療肝脾不和或肝胃不和證。常用方如四逆散、逍遙散、痛瀉要方等。常用藥如柴胡、芍藥、枳實、茯苓、白術等。
3.調和腸胃法? 用於治療邪在腸胃,致使功能失調,寒熱夾雜之證。常用方如半夏瀉心湯。常用藥如人參、半夏、黃連、黃芩、幹姜等。
4.治瘧法? 用於治療瘧疾證。常用方如截瘧七寶飲、達原飲、清脾飲等。常用藥如常山、草果、檳榔、青皮、厚樸等。
5 註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