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三峽》明析古今異義和詞語活用。

《三峽》明析古今異義和詞語活用。

三峽

自三峽七百裏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裏,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譯文:

從三峽七百裏中,兩岸高山連綿不絕,沒有壹點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至於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時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絕了。有時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須急速傳達,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兩地可是相距壹千二百多裏呀!即使騎上快馬,駕著風,也沒有這樣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時候,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回旋著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長著姿態怪異的柏樹,懸泉和瀑布在那裏飛流沖蕩。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橫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結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壹片清涼和寂靜,高處的猿猴放聲長叫,聲音持續不斷,異常淒涼,空蕩的山谷裏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的漁民唱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厲王虐(1),國人謗王(2)。邵公告曰(3):“民不堪命矣(4)!”王怒,得衛巫(5),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謗矣(6),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7)。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8),為民者宣之使言(9)。故天子聽政(10),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11),瞽獻曲(12),史獻書(13),師箴(14),瞍賦(15),曚誦(16),百工諫(17),庶人傳語(18),近臣盡規,親戚補察(19),瞽、史教誨,耆、艾修之(20),而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21)。民之有口,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於是乎出;猶其原隰之有衍沃也(22),衣食於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敗於是乎興(23)。行善而備敗,其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24)。夫民慮之於心而宣之於口(25),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26)?”

王不聽,於是國人莫敢出言(27)。三年(28),乃流王於彘(29)。

選自上海古籍出版社標點本《國語》

註 釋

(1)厲王:周夷王之子,名胡,在位三十七年(前878前842)。 (2)國人:居住在國都裏的人,這裏指平民百姓。 (3)邵公:名虎,周王朝卿士,謚穆公。邵,壹作召。 (4)命:指周厲王苛虐的政令。 (5)衛巫:衛國的巫者。巫,以裝神弄鬼為職業的人。 (6)弭(mǐ米):消除。 (7)障:堵塞。 (8)為川者:治水的人。 (9)宣:疏導。 (10)天子:古代帝王的稱謂。 (11)公卿:指執政大臣。古代有三公九卿之稱。《尚書·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九卿指少師、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馬、司寇、司空。列士:古代官員有上士、中士、下士之分,統稱列士。位在大夫之下。詩:指有諷諫意義的詩篇。 (12)瞽(gǔ鼓):盲人。因古代樂官多由盲人擔任,故也稱樂官為瞽。 (13)史:史官。書:指史籍。 (14)師:少師,樂官。箴:壹種具有規戒性的文辭。 (15)瞍(sǒu):沒有眼珠的盲人。賦:有節奏地誦讀。 (16)曚(méng蒙):有眼珠的盲人。瞍曚均指樂師。 (17)百工:周朝職官名。指掌管營建制造事務的官員。 (18)庶人:平民。 (19┣灼藎褐婦?醯哪諭餷資簟?(20)耆(qí其)艾:年六十叫耆,年五十叫艾。這裏指年長的師傅。修:整理修飾。 (21)悖(bèi倍):違背道理。 (22)原隰(xí席):平原和低濕之地。衍沃:指平坦肥沃的良田。《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井衍沃”。疏:“衍沃並是平美之地。衍是高平而美者,沃是低平而美者,二者並是良田。” (23)興:興起、表露之意。 (24)阜:豐盛。 (25)夫(fú扶):發語詞,無義。 (26)與:語助詞,無義。壹說為“偕從”之意,句謂老百姓跟從妳的能有多少?亦通。 (27)國人:“國”下原無“人”字,據別本補。 (28)三年:周厲王於公元前842年被國人放逐到彘,據此邵公諫厲王事當在公元前845年。 (29)流:放逐。彘(zhì智):地名,在今山西霍縣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