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批評是在文學接受的基礎上,以壹定的理論和方法,對以文學作品為中心的各種文學現象進行研究和評價的文學活動。文學批評與文學接受之間存在著密切聯系與內在融通。文學批評既是廣義的文學接受現象的壹部分和文學接受活動的壹種表現方式,同時它又是文學接受過程的深化與高級形態。
(壹)文學批評對作家的影響
從文學批評與作家的關系來看,文學批評對作家具有規範、引
導的重要作用,是社會對文學作品的主要反饋形式之壹。
批評家是通過具體作品的閱讀研究進而認識、了解作家的;同
樣,他也是通過對具體作品的品評、分析影響作家的創作。由於批
評家具有較為系統的知識修養與理論背景,他往往站在比作家更高
的視點上,幫助作家更深入地認識自己的作品,提高文學創作的自
覺能力。批評家對作家的了解有時勝過作家本人,他能夠深入作家
內心世界中潛意識與不自覺的層面,發現作家自我認識的盲點和被
遮蔽的東西。批評家對作品深層意蘊的發掘也往往是作家未想到的
卻又是富有啟發性的,對作品藝術價值的評估也由於置放到更大的
文學系統中去考察而更顯客觀、中肯。因此,批評家對作家藝術潛
力的確認、創作道路的總結、發展方向的建議能夠起壹定的規範與
指導作用。古羅馬的著名批評家賀拉斯曾用磨刀石與鋼刀比喻批評
家與作家的關系。他說:“我不如起個磨刀石的作用,能使鋼刀鋒
利,雖然它自己切不動什麽。我自己不寫什麽東西,但是我願意指
示(別人):詩人的職責和功能何在,從何處可以吸取豐富的材料,
從何處吸收養料,詩人是怎樣形成的,什麽適合於他,什麽不適合
於他,正途會引導他到什麽去處,歧途又會引導他到什麽去處。”②
這就是文學批評促進文學創作的功能。
在文學作品大規模機械復制的時代,作者與讀者事實上是互相
隔絕的。也就是說,接受者大眾對作品的理解與評價難以反饋給作
者,對他產生影響與壓力。文學批評則是社會反饋的主要和有效形
式之壹,將作品所激起的讀者反應與批評信息傳遞給作者。批評家
--------------------
① 《批評的諸種概念》,lgljll文藝出版社新1988年版,第“頁。
② ((~-51e》,《(詩學){詩藝)》,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版,第153頁。
首先是壹個普通讀者,但他擁有的職業眼光和掌握的尺度又使他代
表著壹定的讀者群及其社會性***識。而且,文學批評壹般是以文本
的形式見諸媒體的,它既通向作者也為讀者大眾所知,它預計到讀
者的反饋並常常以讀者的代言人自居。這使文學批評通常具有公開
的對話性質與豐富的社會反饋內涵。 ’
(二)文學批評對接受者的影響
從文學批評與接受者的關系來看,文學批評可以幫助接受者深入
理解作品,對接受者的文學價值觀念具有重要的影響與塑造作用。
文學批評是加深接受者與作品溝通的橋梁。文學作品是壹種審
美的精神產品,它本身·具有的價值只有在消費、接受過程中才能得
以實現,也就是說作品首先要為讀者所理解。壹些藝術創新的作
品,壹些思想深刻、內涵豐富的作品,壹些超出讀者閱讀經驗和高
出於讀者審美能力的作品,壹些需要壹定的背景知識才能把握的古
代與外國作品,接受者往往會產生或多或少理解上的障礙。這就需
要文學批評的中介,幫助接受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藝術價
值。匈牙利文論家阿諾德·豪澤爾說:“沒有中介者,純粹獨立的藝
術消費幾乎是不可能的,不然就是壹種對藝術才能的神化。藝術風
格越是發展,藝術作品新奇的成分就越是豐富,藝術消費者對作品
的接受就越是困難,這時就越需要中介者的參與和幫助。”(0批評
家以他的學識與經驗,充當著文學接受的中介者角色。 ,
文學批評還對接受者的文學觀念和審美趣味起著塑造作用。批
評家常常通過推薦作品、確立經典,幫助讀者選擇閱讀的作品。古
今中外的文學作品浩如煙海,魚龍混雜,讀者往往先從介紹、評論
文章中獲取關於作品的先期信息,然後決定是否值得閱讀與閱讀什
麽。對於有害的作品與作品中的消極因素,文學批評也能起到預警
與防範的作用,提醒不良的傾向並指導正確的閱讀。魯迅說: “有
害的文學的鐵柵是什麽呢?批評家就是。”②批評家劃分作品的等
-------------------
① 《藝術社會學》。學林出版社1987年版,第151頁。
② 魯迅:《準風月談·關於翻譯》, 《魯迅全集》第5卷,人民文學出版
社1981年版,第297頁。
級、指出作品的優劣,也就是在傳播他的文學價值觀念。讀者的審
美能力和藝術趣味,壹方面受作品的熏陶,另壹方面也受文學批評
的引導與塑造。把接受者大眾的審美價值觀提升到經典文學作品的
水平、接受活動中藝術再創造的層次和批評家專業的眼光,這也是
文學批評擔當的責任。
(三)文學批評對社會的影響
從文學批評與社會的關系來看,文學批評通過作品的分析、評
價表達出某種價值觀念與理想,從而對社會發生實際影響。
文學批評在分析、評價文學作品和其他文學現象時,必然要提
出壹系列的概念+觀點,在其背後則有壹定的學說依據與理論支
撐。這些觀點、理論既有藝術的、審美範疇的,也有文化價值觀的
和意識形態方面的。從後者來說,文學批評是壹種與壹定的社會意
識形態深刻聯系的批評話語,它通過與作品及其作者進行意識形態
對話的方式張揚自身的意識形態價值,從而對社會生活產生重要作
用。結構主義敘事學家托多羅夫曾論及他稱之為“投射”的批評方
法,即壹種以作者、社會和批評家感興趣的其他對象為方向、穿越
文本的閱讀方式,某些心理學批評或社會學批評都是在批評上采用
投射方法的實際例子。事實上,任何批評都或多或少包含著批評者
價值理念的主觀投射,都或顯或隱地滲透著社會意識形態的因素。
即使是托多羅夫提到的“非投射”的“英美新批評派”,其批評也
並非是純形式與純審美的,而是關註於“隱喻”及其文化內涵與社
會價值。
文學批評作為壹種特殊的意識形態話語;往往通過對文學作品
思想意義的揭示和對文學思潮、文學運動理論背景的分析來影響社
會的價值觀念,發揮其社會作用。馬克思、恩格斯對巴爾紮克、莎
士比亞作品的評價,列寧對托爾斯泰作品的分析,別林斯基對普希
金、果戈理作品的研究,魯迅以雜文形式展開的文學批評,都表現
出意識形態評價的效能。由於他們的觀點不是用抽象的理論形式寫
出的,而是借助於作品人物、情節的形象分析,因而能夠傳播得更
廣、更深人人心。
二、文學批評的方式
文學批評是文學活動的壹個重要組成部分。文學批評的歷史不
僅與文學同樣悠久,而且,文學批評與詩歌、散文、小說、戲劇壹
樣,都是富有創造性的文學產品的主要形式之壹。有著壹定造詣的
批評家在文學舞臺上可以扮演與創作作家同樣重要的角色。然而,
文學批評方式與文學創作方式是不同的,它有著自己的特點和要
求。正確的文學批評方式能夠生產出好的批評作品,反之,不正確
的批評方式將導致不合格或偽劣的批評作品。盡管文學批評的具體
運作因人而異,但批評家在批評方式的掌握上卻體現出壹定的慣例
與規範。壹般而言,文學批評的方式應包括以下三個要點:
(壹)審美體驗
欣賞與體驗,即批評家首先要成為接受者,要對作品產生審美
體驗。
文學批評的主要對象是文學作品。文學作品是以情感與藝術形
象來表現人對現實的審美關系的。因此,進行以文學作品為對象的
文學批評時,必須充分註意到對象的這壹特征。也就是說,批評家
應該以文學的方式閱讀文學作品,以審美的態度觀照與體驗作品中
的藝術形象。這是壹個合格的文學接受者都能夠做到的,批評家首
先應該做到。當批評家象普通讀者那樣進入閱讀、欣賞的角龜,在
作品的形象世界中產生由衷、真切的審美體驗之後,他才擁有了批
評作品的權利。脂硯齋是我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第壹位批評
家。他的批評富有真知灼見,卻又處處與作者感同身受,與作品中
人物息息相通,在閱讀中產生強烈的情感和審美體驗。試舉幾例:
在第五回“何故反引這濁物來汙染這清凈女兒之境”眉批雲:“奇
筆攄奇文。作書者視女兒珍貴之至。不知今時女兒可知?余為作者
癡心壹哭——又為近之自棄自敗之女兒壹恨!”在第二十六回黛玉
“越想越傷感,也不顧蒼苔露冷,花徑風寒,獨立墻角邊花陰之下,
悲悲戚戚,嗚咽起來”旁批雲: “可憐殺!可疼殺!——余亦淚
下。,’在第二十七回·《葬花吟》上眉批雲:“余讀《葬花吟》至再至
三、四,其淒楚感慨,令人身世兩忘。”①脂硯齋的壹哭壹恨、又
憐又疼、再三回味、身世兩忘,顯示出他進入了欣賞作品的佳境。
脂硯齋的批評之所以被後人壹再引用與研究,除了他究竟是何人及
他與曹雪芹是什麽關系是個謎之外,還因為他的批評是以真切的審
美體驗為底色的。
因此,批評家應該有較高的藝術修養與審美感受能力。壹個藝
術感受力遲鈍的人是不可能成為好的批評家的,因為他對作品審美
價值的判斷是大可懷疑的。普列漢諾夫說:“只有那種兼備極為發
達的思想能力跟同樣極為發達的美學感覺的人,才有可能做藝術作
品的好的批評家。”②那些雖具有壹定的審美欣賞能力卻又跳過審
美體驗階段、脫離作品藝術形象的具體感受和分析而對作品價值亂
加評判的人,是談不上真正的文學批評的。
(二)理性分析
理性分析,即批評家要跳出壹般的接受過程而以冷靜的審視目
光對待作品。
文學欣賞與審美體驗的主要特征是感受性。它以個人主觀感受
的結果為依據。即使含蘊著理性認識,也帶著個人體驗與情感的印
記。因此欣賞與體驗允許個人偏愛的存在。文學批評雖然也必須首
先感知藝術形象,對藝術形象進行審美的把握,但它的主要特征是
壹種理性的分析、認知活動。批評的目的是要對作家、作品和其他
文學現象作出較為客觀的認識與評價,這就需要它從偏於感性的欣
賞與體驗上升到理性的分析與評判,要考慮和關註作品在讀者中喚
起的普遍的接受效果與社會反應,要限制個人偏愛與情感傾向在批
評中的幹擾或支配作用。俄國著名詩人普希金說: “批評是科學。
批評是揭示文學藝術作品的美和缺點的科學。它是以充分理解藝術
家或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所遵循的規則、深刻研究典範的作用和積
------------------------
① 《脂硯齋甲戍抄閱再評{石頭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
72、208、223頁。
② 《文藝理論譯叢》,1958年第1期,第104頁。
極觀察當代突出的現象為基礎的。”①人們通常把文學批評歸人文
藝學或文學理論的範疇,其深刻的意義就在於強調文學批評是壹種
客觀的、理性的分析與認知活動。
如果說欣賞和體驗是對作品“人乎其內”,那麽理性分析就是
“出乎其外”。批評家既要像壹般讀者那樣人乎其內,還要從專業的
角度出乎其外,以冷靜的理性眼光分析作品。《紅樓夢》第48回有
香菱談詩的情節,她說:“我看他《塞上》壹首,內壹聯雲:‘大漠
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想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
字似無理, 乙圓’字似太俗。合上書壹想,倒像是見了這景的。要
說再找兩個字換這兩個,章再找不出兩個宇來。”香菱基本上還停
留在欣賞與體驗的層次,‘未進入理性分析,具體表現在講不出
“直”字的好處。對王維的這壹首《使至塞上》,批評家葉維廉卻能
從理性高度加以闡釋: “文字向內凝縮,意義向外延展。舉王維的
另壹種表現的例子:大漠孤煙直。雖然我們看見的只是壹個景的描
摹,但我們無法將之視為表面的景,它伸人煙以外的事物,和歷史
的聯想裏。首先,漠大,但是空的,除了煙以外,別無其他形態的
生命,而‘煙’因‘直’字而具軀體之實。 ‘孤’不只是‘獨壹’
的意思,因為連風都停止了,亦是說,沒有任何活動,所以又是
‘孤寂’與‘死寂’。但在‘孤寂’、‘死寂’中我們因為‘煙’的活
動而引向我們雖然看不見聽不到,但卻感得到眼前的景物之外的活
動:邊地的戰伐、戍卒的怨聲、風沙的翻騰……”②這段話包含著
詞與詞、景與景外、文字與意義等多重關系的理性分析,體現了對
作品的深刻理解。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