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當歸飲子簡介

當歸飲子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概述 3 《重訂嚴氏濟生方》之當歸飲子 3.1 處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當歸飲子的用法用量 3.5 出處 4 《證治準繩·類方》第七冊方之當歸飲子 4.1 處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當歸飲子的用法用量 4.5 出處 5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四方之當歸飲子 5.1 處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當歸飲子的用法用量 5.5 出處 6 《嚴氏濟生方》卷六方之當歸飲子 6.1 處方 6.2 功能主治 6.3 當歸飲子的用法用量 6.4 出處 7 《普濟方》卷三五五方之當歸飲子 7.1 組成 7.2 功能主治 7.3 當歸飲子的用法用量 8 《外科證治全書》卷四方之當歸飲子 8.1 組成 8.2 功能主治 8.3 當歸飲子的用法用量 8.4 運用 9 參考資料 附: 1 古籍中的當歸飲子 1 拼音

dāng guī yǐn zǐ

2 概述

當歸飲子為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六首。

3 《重訂嚴氏濟生方》之當歸飲子 3.1 處方

當歸、白芍藥、川芎、生地黃、白蒺藜(炒)、防風、荊芥穗各壹兩,何首烏、黃芪、炙甘草各半兩[1]。

當歸(去蘆)白芍藥 川芎各30克 生地黃(洗)白蒺藜(炒,去尖)防風 荊芥各30克 何首烏 黃耆(去蘆)甘草(炙)各15克

3.2 制法

上藥為粗末[1]。

上藥?咀。

3.3 功能主治

《重訂嚴氏濟生方》之當歸飲子主治心血凝滯,內蘊風熱,皮膚瘡疥,或腫或癢,或膿水浸淫,或發赤疹?癗[1]。

3.4 當歸飲子的用法用量

每服四錢,加生姜五片,水煎,去滓溫服,不拘時[1]。

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3.5 出處

《重訂嚴氏濟生方》

4 《證治準繩·類方》第七冊方之當歸飲子 4.1 處方

當歸、大黃、柴胡、人參、黃芩、甘草、芍藥各壹兩,滑石半兩[1]。

4.2 制法

上藥為粗末[1]

上銼細。

4.3 功能主治

《證治準繩·類方》第七冊方之當歸飲子主治目淚不止[1]。

4.4 當歸飲子的用法用量

每服三至五錢,加生姜三片,水煎服[1]。

每服35錢,水1盞,加生姜3片,同煎7分,去滓溫服。

4.5 出處

《證治準繩·類方》卷七

5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四方之當歸飲子 5.1 處方

當歸(銼,微炒)半兩,芎?半兩,阿膠(搗碎,炒令黃燥)半兩,豉半兩,桑寄生半兩,蔥白半莖。

5.2 制法

上銼細,和勻。

5.3 功能主治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四方之當歸飲子主治妊娠胎動,心煩熱悶。

5.4 當歸飲子的用法用量

以水2大盞,煎至1盞2分,去滓,分3次溫服,不拘時候。

5.5 出處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四

6 《嚴氏濟生方》卷六方之當歸飲子 6.1 處方

當歸(去蘆)1兩,白芍藥1兩,川芎1兩,生地黃(洗)1兩,白蒺藜(炒,去尖)1兩,防風1兩,荊芥穗1兩,何首烏半兩,黃耆(去蘆)半兩,甘草(炙)半兩。

6.2 功能主治

《嚴氏濟生方》卷六方之當歸飲子主治心血凝滯,內蘊風熱,皮膚遍身瘡疥,或腫或癢,或濃水浸淫,或發赤疹()()。

6.3 當歸飲子的用法用量

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6.4 出處

《嚴氏濟生方》卷六

7 《普濟方》卷三五五方之當歸飲子 7.1 組成

當歸2兩,柴胡2兩,人參1兩,半夏7錢半,白芍藥1兩半,黃芩1兩,甘草半兩。

7.2 功能主治

《普濟方》卷三五五方之當歸飲子主治婦人血虛勞倦,五心煩熱,肢體疼痛,頭目昏重,心忪頰赤,口燥咽幹,發搦盜汗,減食嗜臥;及血熱相搏,月水不調,臍腹脹滿疼痛,寒熱如瘧;又療室女血弱,陰虛榮衛不和,痰嗽潮熱,肌體羸瘦,漸成骨蒸。

7.3 當歸飲子的用法用量

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姜3片,大棗1枚,煎8分,去滓服,不拘時候。

8 《外科證治全書》卷四方之當歸飲子 8.1 組成

當歸3錢,生地黃45錢,白蒺藜(去刺)2錢,荊芥2錢,赤芍2錢,連翹(去心)2錢,金銀花2錢,僵蠶2錢(生,研)。

8.2 功能主治

《外科證治全書》卷四方之當歸飲子主治幹疥,沙疥。

8.3 當歸飲子的用法用量

上加竹葉5片,水煎,空腹服。

8.4 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