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對付匈奴的最好辦法

對付匈奴的最好辦法

說起匈奴,大多數人想到的是秦朝和漢朝。說起匈奴,大家都知道他是壹群經常進攻中原的遊牧民族,具體我就不知道了。這壹次,是解決匈奴的最佳方案。所以,要解決他,就要理解他。所以,先說匈奴。

匈奴是壹個歷史悠久的北方民族。他們的祖先生活在歐亞大陸西伯利亞寒溫帶森林和草原的交界地帶。他們留著長發。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匈奴是夏後氏的後裔,又名春衛。唐瑜之上,有山榮、犟、肉粥,居北滿,隨牧而動。中國古籍中的匈奴是秦末漢初統治中原北部的壹支強大的遊牧民族。

秦始皇統壹中國後,公元前215年,蒙恬奉命率領30萬秦軍北擊匈奴,收河套,屯兵於郡(今陜西省榆林市東南)。公元前215年,匈奴被蒙恬驅逐出河套和河西走廊。匈奴在西漢初年強盛起來,多次入侵邊境,對西漢政權構成了強大的威脅,控制了西域。後來匈奴被漢武帝打敗,退守漠北,分裂成五部分。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65438年+公元前09年,在漢軍和投降的匈奴包圍下,霍去病將軍“封狼於胥山,禪定於古言,登上漢海(今貝加爾湖)”。(百度百科)

然而,是什麽原因導致匈奴入侵中原?

食物問題

我的家人知道壹個國家最重要的是食物。不管打什麽仗,什麽都需要糧食,更何況匈奴人,天天在草原上跑來跑去,還時不時的打仗。打架需要體力和裝備。如果這個那個供應不足,就會導致全軍覆沒。也是因為那些問題,壹般很少有人向外拓展。畢竟當時的糧食生產力水平太低,生產出來的糧食根本不夠。但是我們發現了另壹個問題。生產力較低的匈奴經常進攻中原。他們是如何解決食物問題的?他們只能選擇進攻中原。

但是,他們的食物比漢朝少。他們是怎麽贏的?他們是怎麽解決這個問題的?他們用了什麽方法使之奏效,中原無可奈何?

第壹,不要太多食物,速戰速決,打完就撤,讓敵人完全出乎意料。這種方法依靠的是他們有大量的騎兵,因為他們居住的地方有豐富的適合馬匹生存的草,所以他們順勢重點發展騎兵,每次敵人援軍到來就撤退,所以不需要大量的食物和草。

第二,帶點方便的食物。它們是牛的食物,不像中原人用牛耕地什麽的。他們不種地,所以他們對牛的概念就跟豬壹樣。於是,他們把牛肉曬幹,做成牛肉幹和牛肉粒。不要低估這壹點

牛肉幹,但是裏面蘊藏著巨大的能量。雖然他們沒有只帶壹包回來,但是足夠吃很久了。所以匈奴是方便食品的最早使用者。

第三,也就是軍隊後期會使用的方法——以戰養戰,他們每次進攻後都會對當地進行搶奪,既補充了自己的後勤,又削弱了中原的實力。最後基本上所有部隊都會用這種方式來減輕後勤壓力。

這就是匈奴使用的三大政策,讓中原軍隊無可奈何。最後霍去病用同樣的方法反擊。

漢武帝在位期間,是整個漢朝的巔峰,也是漢朝第壹次讓匈奴聞風喪膽。

漢武帝反擊匈奴,始於元光六年(公元前129),歷時44年。其中以漠北決戰勝利為標誌,分為兩個階段,以第壹階段為主體。在此期間,漢軍發動了三次大反攻(有人稱之為五大戰役)並取得決定性勝利,從根本上解決了匈奴在南方的襲擾問題。這三次戰略反擊就是漠南之戰、河西之戰、漠北之戰。

但是,漢武帝是靠什麽樣的方案打敗匈奴的呢?妳是怎麽壹步步把他逼退的?

自古以來,北方強大的遊牧民族匈奴,就是中原強大的敵人,壹直被壓著打。從春秋戰國到漢初,華夏政權不斷受到北方遊牧民族的騷擾和威脅。由於國力弱小,華夏政權壹直無法推翻北方強大的匈奴,直到漢武帝時期,積蓄了幾十年的實力,終於有能力反攻匈奴並取得成功。那麽,漢武帝是如何滅弱匈奴的呢?這次將分為三個階段。

中匈戰爭分為三個階段:第壹階段,開始試探性防禦,錘煉官兵,積累經驗,探索真假;第二階段,主張壹邊倒的防禦,勝連戰,勝連捷,迫使匈奴逃得遠遠的。

第壹階段(公元前133年~公元前128年)

1.馬邑誘攻戰(今山西朔州市東)。漢武帝的計劃,在瑪依引誘並殲滅軍部尚書單於率領的654.38+萬大軍,卻被對方發現,沒有進入伏擊圈就撤退了。雖然首戰未打,但漢武帝加大了力度,派了很多人。30萬!

2.封城反擊。所謂關氏,就是和匈奴人做商業工具的市場。漢武帝這次的胃口更小了。計劃分四路,在雲韻(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雁門(今山西右玉縣南)、戴軍(今河北蔚縣東北)、上谷(今河北懷來)消滅關市附近的匈奴軍隊。會有什麽後果?殺敵700人,損失1.7萬人。4在幾本書裏都沒有說魯。從漢軍的損失來看,總兵力應該是翻倍的——3.4萬人。

3.雁門之戰。這次衛青率軍三萬抵抗匈奴,殺了幾千人,回來了。

第二階段(公元前127年~公元前119年)

1.河南之戰(黃河河套地區)。衛青率領三萬精銳騎兵出雁門,李希率領壹隊人馬出戴軍迎擊匈奴騎兵。衛青“斬首數千”,大敗防守的匈奴。

2.莫南之戰。還是衛青統壹了軍隊,軍隊實力多達65438+65438以上。俘獲男女1.5萬余人,牲畜數十萬頭。定襄兩出,共殺匈奴1.9萬。

3.河西之戰。這次近程進攻由霍去病率領,他在漠南之戰中戰功卓著。為了更加機動,士兵人數只有1萬。匈奴斬首四萬余人,投降四萬余人。

4.漠北戰爭。這場戰爭太有名了,漢軍出動的總兵力超過65438+萬。漢軍損失壹萬人,滅匈奴九萬余人。

這是漢武帝解決匈奴的策略,但他實際可行嗎?答案是否定的,為什麽,因為用了太久,之後國力大減,還有後來的王莽政權。

秦始皇沒有和匈奴打過很多次仗,因為秦始皇太強大了,匈奴不敢打,但是如果打了,估計和漢武帝差不了多少,所以秦始皇和漢武帝的方案都不管用,那誰打呢?三國曹操,曹操為什麽要這麽做?因為曹手下沒有壹兵壹卒管理他。

在古代,邊境壹直是壹件令人焦慮的事情。如果加入壹個國家,生活不穩定,然後經常有人侵略,那麽這個國家基本上離滅亡不遠了。曹操需要面對的問題有很多。除了與蜀的對抗,還有壹些少數民族也是他心中的壹根刺。但是在面對少數民族的時候,他用的是不同的方法,也就是他對待匈奴的方法。

匈奴是壹個特別難對付的民族。春秋戰國時期,李牧依靠當時的長城打敗了匈奴。後來秦漢時期,與匈奴遭遇較多。最終匈奴直接分裂成南北兩個方向。在南方,他們壹直生活在河套地區。

南匈奴不是很穩定。他們總想利用戰爭獲利。他們經常出去燒殺搶,不管是誰,也不管別人有什麽。當時,蔡文姬被匈奴劫為難民。曹操知道蔡文姬被匈奴帶走了,所以他想盡辦法找到並把蔡文姬帶回來。

當時曹操還不是特別勇猛,打不過匈奴。那些統治者可以隨意殺死曹操。時間是個好東西,它可以讓壹個不堅強的人變得堅強。然後這壹天終於來了。曹操成了梟雄,在中國北方聲名大噪。他把皇帝作為附庸,成為壹個成功的統治者。匈奴是個大問題,那麽曹操是怎麽解決的呢?

曹操沒有用老辦法對待匈奴,而是把匈奴壹分為五,在這五個部分派人看管,就不會那麽難了。

這只是壹個開始,然後曹操從匈奴人中找了壹個領袖來管理它。匈奴內部有了經理,就開始安靜,不會再撿東西了。為了更好地鞏固與匈奴的關系,他還用了壹招。他問那些匈奴人願不願意做漢人,如果願意,就有好的福利。這種方法大大減少了匈奴的數量。從此匈奴人就沒怎麽挑釁了,和漢人和平相處。

所以我說曹操的方法最實用。他讓匈奴臣服,沒有壹兵壹馬,但是沒有秦始皇和漢武帝的辛苦就好了很多。所以曹操的方法是最實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