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信仰危機

信仰危機

的確,中國人正面臨著嚴重的信仰危機。如果妳認為信仰可以無關緊要,那麽妳已經在否認宗教成為真理的可能性,認為它是人類虛榮心的產物,是人類自我安慰的手段,是在玩弄人類的理性。既然如此,那就應該禁止,但我告訴妳,全世界五分之四的人口都是有神論者,其中僅基督教就有20億新教徒。這麽多人是不是缺乏理性?把精神變成幻覺?所以既然人類的理性如此脆弱,如此容易被欺騙,那就不存在所謂的“理性”,人類對事物的認知和劃分純粹是壹廂情願。

中國是壹個處於信仰危機邊緣的國家,中國無數人和妳壹樣,從來沒有壹個正確的信仰觀。(這當然要感謝xx黨。妳知道嗎?妳知道嗎?世界上有壹種制勝的方法,可以在無形中對群眾產生影響,就像妳要誹謗壹個人,妳見到他就告訴他是什麽樣的人,他見到妳就會厭煩。即便如此,別人也會在無形中對他們產生不好的印象。

現在,這不就是xx黨用的方法嗎?從壹年級開始在學生課堂上灌輸有神論是錯誤的,是虛幻的。久而久之,不出意外的話,這些人至少會變成“不信者”,也就是雖然潛意識裏不討厭宗教,但認為宗教可有可無,與自己無關,不會想到去理解宗教。這時候如果對高等教育施加影響,就很容易把這些無腦的人培養成堅定的無神論者,讓他們以所謂愛國的名義去對抗宗教,更不要說把基督教稱為異端或邪教了。)

中國現在有純粹的信仰嗎?現在中國人信仰的佛教能算正統嗎?由於歷史原因,佛教在中國歷史悠久,並且經過中國人自己的改造,變得更容易被接受(實際上更邪惡和迷惑)。據我所知,正統佛教和基督教並不沖突。臺灣省很多基督徒愛讀佛經(臺灣省著名作家王鼎鈞是“中國之眼”),但當我看到中國人愛去寺廟燒香,我就知道這不是正統佛教。妳可以參考臺灣省盛宴大師寫的《佛教信仰》。佛教從來不把佛當神。佛只是聖人,所以不是宗教,只是壹種教化。也可以參考上海古籍出版社《世界宗教概論》中的“佛教”。現在的邪教無非是中國人改造的摻雜了道教的異教,盛行鬼神崇拜、祖先崇拜、偶像崇拜等世界公認的邪教行為(釋迦牟尼生前怕世人為他的塑像而誤入歧途,因而留下了著名的佛陀足跡,說“世人見此足跡,便見我”, 但是佛教只盛行了五百年就出現了退化的跡象,從而從正統佛教的時代進入了象法時代),但是在所謂無神論的中國人*中,又何嘗不是壹些去拜佛的人在作惡呢? 拜佛只是成為了死後消災和得到保護的手段。對宗教沒有敬畏之心,沒有正確的認識。這是當今中國人的信仰意識,也造成了國民素質低下,思想建設遠遠落後於經濟建設。

周說,“現在中國有沒有諾獎得主不重要,關鍵是先培養壹批有靈魂的人”。什麽是“有靈魂的人”?他們是連生命的意義都不知道的人嗎?人生的意義是什麽?“沒有上帝,生活毫無意義。”周又這麽說了壹遍。可見,宗教信仰是人類追求生命的意義、真理和美德的方式,而不是把它當作心理安慰劑。是宗教信仰引導人類開始認識自己的起源,探索世界,進行哲學思考。這也是中國在科技和哲學領域遠遠落後於西方的原因(有多少西方科學家甚至諾貝爾獎獲得者不是基督徒?而這些科學家中又有多少人沒有同時在哲學領域取得巨大成就呢?)。

從人類自身的發展來看,信仰不僅對中國人重要,對全世界和全人類都重要。人類要想建立壹個美好的社會,不可能也不可能消除宗教信仰。所以,壹定要有宗教,宗教壹定要有上帝,信教的人壹定要信上帝。哲學不能代替宗教,美育也不能代替宗教,因為哲學和藝術中沒有上帝,有上帝才有至高無上的榜樣和可靠的價值標準。沒有這個價值標準,損人不利己是愚蠢的,為別人犧牲自己是可憐的。沒有這個價值標準,人只能為了私利去愛別人,“愛”只能是壹種工具,壹種策略。沒有這種價值準備,“愛鄰如己”的人最終會後悔,壹定會成為反面教材。這樣,我們永遠也不能建立壹個美好的社會,找到我們久違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