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塘峽又名叫溫湯峽,她還有個名字叫東陽峽。其叫東陽峽的原因是她靠近南朝東陽古郡(現東陽鎮)而得名。盛唐時,東陽置城,又名東陽城。所以溫塘峽裏很多 歷史 事件都會牽涉到縉雲山和東陽古郡,東陽城的。
溫塘峽兩岸,北岸山名叫西山坪,南岸山叫東山坪,整個山脈叫縉雲山脈。縉雲山脈為重慶主城區和北碚區的主山脈,山脈延綿有壹百余公裏,跨經合川區,北碚區,沙坪壩區,璧山區,山脈尾至江津長江邊。縉雲山九個主峰都在海拔八百以上,最高處壇子石海拔為951米。
縉雲山,古名又叫巴山。我們若以傳說為據,縉雲山名則有四千多年的 歷史 ,這是因為該山與軒轅黃帝的傳說有關。如此說來,軒轅黃帝乃是當之無愧為嘉陵江小三峽溫塘峽的第壹大神!
壹、帝王首腦類大神
1、軒轅黃帝,五星級頂尖大神正神
軒轅黃帝之所以被列為第壹大神,這是因為軒轅帝為中華民族的***同始祖。這裏的始祖有三種含義,其壹為遺傳學上的始祖,即我們中華民族中的每個人體內都有軒轅帝的遺傳基因。其二是文化繼承上的始祖,即我們民族習性上都含有漢文化的特色。其三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上的象征。中國人對龍的圖騰莫拜,就含有對軒轅帝的認同色彩。
軒轅黃帝在縉雲山的種種神話傳說相當豐富,歸納起來***有十個方面的內容:
(1)軒轅帝曾在縉雲山上煉過丹(軒轅洞說)。
(2)軒轅帝曾在縉雲山合過藥(《黃帝內經》裏提到縉雲山為古巴山)。
(3)軒轅帝曾在縉雲山大宴過賓客,群仙會聚過(“縉雲”原意有 美食 的含義)。
(4)軒轅帝重臣縉雲氏有支後裔在此生活(巴人血統上有軒轅帝的成分)
(5)軒轅帝曾在縉雲山上封官加爵。(“縉雲”是壹種官階)
(6)軒轅帝曾邀臣子們在山下溫泉湯澡(泡溫泉)。也有 娛樂 休閑因素。
(7)軒轅帝在縉雲山悟道升天(成仙)的說法。
(8)軒轅帝懲罰縉雲氏不才子縉雲混沌和高辛氏不才子八人,流放他們九人到此,投於巴賨,以禦山鬼。
(9)軒轅帝令縉雲氏不才子饕餮和高辛氏不才子八人,責令九人在此禦魑魅。
(10)軒轅帝與眾臣們談經論道的山。
古籍書上,對“縉雲山”有四種說法,其壹是通過《史記?五帝本記》中反映出來。軒轅帝把“縉雲”作為壹種官銜定位,即軒轅帝在打敗了炎帝,蚩尤,***工等後,迎來了天下太平,他欣喜地對手下功臣第壹次分封。據說他以雲彩顏色定名,赤色和帶紅色的官叫縉雲,其職責是負責軍事。
其二是在《山海經》中,縉雲氏有不才子,叫混沌,是壹種兇神。也有書上說縉雲氏不才子是叫饕餮,也是壹種兇神和餓神,所以民間對“縉雲山”的說法是壹種被軒轅帝懲罰和流放兇神的大山。
其三是在《道藏經》說,軒轅帝煉丹時產生出來被爐火映紅的雲霞叫“縉雲”,出現縉雲的山叫縉雲山。當然,尤以軒轅帝煉丹的地方為準才叫縉雲山。
其四是在《黃帝內經》這本古醫書中,將軒轅帝與論醫藥的過程叫“合藥”,因軒轅帝合藥處的山叫縉雲山。
以上是古典對“縉雲山”的傳統說法,這是否就與嘉陵江小三峽溫塘峽中的縉雲山相合符呢?
其實,稍為對照就會發現縉雲山完全符合上面古籍的說法。
據明代《蜀中廣記》中載,縉雲山上有過壹塊劉宋時期的古碑,此碑名叫《靈成侯碑記》,因碑文己不可考或無法釋讀,現在大多數的傳說源於此碑文上記錄說法。碑上說,縉雲山出自大禹別九州之前,黃帝時縉雲氏有不才子日混沌縉雲氏,高辛氏有不才子八人,投出於巴賨,以禦魑魅。
“靈成侯”是誰,現無從推論。
另傳說縉雲山明代古寺大隱寺,石華寺和白雲寺都有過石碑文上載過,縉雲山東面懸崖巖中有軒轅洞,該洞是軒轅帝煉丹所在地,正好煉丹爐火會將山嶺雲層染成赤色或紅色。所以此山叫縉雲山,即軒轅帝煉丹的山。
除此古石碑可能是傳說的證據之外,還有壹些官方文書或名人書也可證明縉雲山關於與軒轅帝的關系絕非是空穴來風的杜撰之胡說:
書寫嘉陵江上“縉雲山”的還有三個人,而且這三人都是經過南朝劉宋,齊,梁三朝的大名人。第壹人應為梁代著名道士,醫藥家,文學家,也是梁武帝的政治高參,具有“山中宰相”之稱的名人,他叫陶宏景(456 536)。《梁書?藝文》中就選載了他的名篇《水仙賦》,該文中的名句:“增城瑤館,縉雲瓊闕,黃帝所觴百神也,《方興勝覽》即謂之巴山矣……”,該賦文中將軒轅帝在縉雲山大宴群臣,與上天眾神仙談笑風生的場面寫得浩浩蕩蕩,飄飄欲仙。此文也正好在縉雲山的古碑中出現,據說陶宏景壹生走過很多名山大川,他就上過縉雲山。而且傳說梁武帝讀罷此文而偷偷地上了縉雲山,這就是縉雲山上流傳著梁武帝在縉雲山滅猿的傳說。
這裏特別交待下,有明確的文史記載: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僧慈應開山建縉雲山的縉雲寺和山下的溫泉寺。南齊建武元年(公元494年),南齊置東陽郡,治丹陽縣。(現北碚東陽鎮)。東陽郡歷經南朝劉宋,齊,梁三朝代,周時廢。盛唐,置東陽城,溫塘峽又叫東陽峽。
梁代書寫“縉雲山”的第二個人是在官方史書中提到過縉雲山,這個人叫沈約(441 513),他是梁朝東陽郡首任府尹大人,丹陽尹。此人也是梁代壹大名人,書法家,文學家,史學家,他也是梁武帝蕭衍的摯友。他在任東陽郡首時就把東陽郡郡望書寫了下,自然縉雲山,溫塘峽的地理和文化概貌也納入到了他史記中了。
梁代書寫縉雲山的第三人叫吳均(469 520),他也是梁代著名史學家,而且是官方的名人,他也寫了本叫《吳均春秋》的史書,這本書是他仿東周列國史書《春秋》寫的。現縉雲山九峰上所謂的“十三個迦葉古佛的足跡”傳說就是出自於此書,他把縉雲山九峰名字都寫得十分的詳細。
除了史書外,唐代佛教史書《感通錄》中也多次提到縉雲山,說此山有古寺相思寺,獅子峰巖上有竼經文,九峰上有迦葉古佛足印。因此,相應也印證了縉雲山就是嘉陵江小三峽溫塘峽上的山,也印證了“縉雲”是與軒轅黃帝的關系。另道書上更是直接說軒轅黃帝的煉丹洞叫縉雲洞,該山叫縉雲山。
以上都是無可挑剔地說明縉雲山與軒轅黃帝是有密切關系的,但這裏仍有個質疑問題,第壹軒轅黃帝所煉丹地縉雲山是否是唯壹的?第二若軒轅黃帝所練丹地縉雲山。
其實,天下真有這麽蹊蹺的事,古代叫縉雲山的地方有二處,壹處是在淅江縉雲縣,壹個叫仙都的山,這仙都的山古名就叫縉雲山。傳說縉雲縣仙都山是軒轅黃帝升天的地方,還令人驚奇的是,縉雲縣屬東陽市管轄,東陽市古名原就叫東陽郡。還真讓人魔幻的是,梁代梁武帝蕭衍,史學家沈約,史學家吳均,大道士陶宏景等大文豪們幾乎都是現江蘇浙江人,而且他多在浙江東陽與縉雲和仙都附近活動,可說根本不可能與嘉陵江小三峽溫塘峽上的縉雲山發生密切的關系,因為兩地相距數千公裏,更不用說中間有萬重千山,大江大河呀!
但事實上又的確證明,梁代幾個大文豪書寫的縉雲山文,在細節上更多的是寫嘉陵江上的縉雲山。例如仙都古名雖叫縉雲山,但此名是隋唐貞觀之後才有的。另從軒轅黃帝煉丹之說是道教神話內容,而道教發源地在巴境,即古巴國,秦漢後的巴郡。道教最早興起是叫五鬥米教,真正布道人是漢高祖劉邦之謀士張良後裔張道陵所創。漢高祖劉邦首為漢王,即在漢江流域,後楚漢相爭,劉邦勢力弱只好移向大巴山地區。蕭何就是坐鎮巴地給劉邦輸送兵源和糧草,劉邦稱帝後,張良隱居。
漢末,他後裔張道陵利用在巴人的威望,大力宣揚起黃老學說。黃,就是軒轅黃帝。老,就是春秋戰國時的老子。為了布道,教徒只需交納五鬥米就可成為道徒。道教信奉的是長壽或飛升入天成仙,而道教宗旨就是要煉丹修身。顯然,縉雲山就早就是巴人信道教的煉丹聚集地。嘉陵江小三峽溫塘峽縉雲山對岸正位於東面,是日出的地方,也是巴人煉丹最紅火之地,也是巴人聚集最多的地方,所以那兒叫“丹陽”,也叫東陽。當南朝劉宋年,縉雲山山上和山下開始建縉雲寺和溫泉寺時,東陽就快成了城市了。不久,南齊在嘉陵江上設立第壹個行政區東陽郡,東陽郡轄壹縣即丹陽縣。郡府和縣府衙門都設在東陽郡上(現東陽鎮)。此時,縉雲山以及嘉陵江小三峽都劃入到東陽郡上管轄。
與嘉陵江小三峽溫塘峽上的縉雲山和東陽郡丹陽縣相比較。作為春秋戰國時的古國吳越東陽,縉雲縣和仙都就在道教起源上相差了十萬八千裏,何況仙都山海拔不到三百米,與嘉陵江上的縉雲山九個主峰海拔上竟然矮了六七百米。顯然,與道教中的洞天說不在壹個級別上。據查證,浙江的東陽郡或丹陽是在三國時期吳國所立,後來就廢異,也就是說南朝劉宋,齊,至梁代梁武帝時還沒有東陽郡,也沒有縉雲山。浙江的仙都山,縉雲縣,東陽郡都是在隋唐時才設立的。而盛唐時,溫塘峽多叫東陽峽,東陽郡己更名為東陽城了。
在梁代與梁武帝蕭衍同期的大文人陶宏景,沈約和吳均等著書中的縉雲和縉雲山,實則只能是嘉陵江上的縉雲山和東陽郡,而且嘉陵江上的縉雲山九峰中才有寶塔峰,香爐峰,蓮花峰,獅子峰等。從山型地貌等細節上著都是與重慶的縉雲山相符的。
照軒轅黃帝在縉雲山的傳說為據,重慶的縉雲山應立為道教的“洞天”之壹,或為道教發源地,但是最終重慶縉雲山則成了十大佛教名山。其實,若仔細研究重慶的縉雲山就會發現其端倪,也就是說佛家與道家為爭奪影響力,兩家壹直在拼鬥。道家以“軒轅黃帝有煉丹洞”為由,想把縉雲山搞成道觀山。而佛家則以“迦葉古佛在九峰上有十三個足跡”和“獅子巖上有竼經文”為由,想把縉雲山打造成佛教名山。為此雙方爭得妳來我往,甚至壹次次動用帝王關系,例如“靈成侯”傳說可能是第壹個道士的封號,他建的第壹個道觀。可佛家不服,說第壹個在縉雲山建縉雲寺的是慈應高僧,他將山上的蟒蛇,雞和牛都感化了。接著縉雲山有幾個道教信徒畫符求雨成功,唐高宗李淵賜道壇建觀為“禪真宮”。佛家不服,又鼓動唐宣宗皇帝賜名為相思寺。到了宋代宋真宗皇帝為佛家高僧慧歡賜為慈印大師,賜縉雲寺賜為崇勝寺,賜溫泉寺名為崇勝禪院。明代竟有三個皇帝賜名縉雲寺,最後明神宗皇帝才壹錘定音縉雲山為“迦葉古佛道場”。此後,縉雲山成了佛教十大名山,縉雲山所有寺廟都為佛家廟宇。
但是縉雲山出現了個道人,他叫李壹道長,他不知什麽原因,將紹隆寺和白雲寺重修成了道觀,恢復了軒轅黃帝的種種傳說。如白雲寺改成了白雲觀,說是白雲觀就在軒轅洞下。還添壹奇觀說,陳摶老祖曾在軒轅洞中閉關,更正說在改造白雲寺時發現古寺大梁上有後周年號和陳摶老祖的史跡。我也打聽到確實白雲寺本就是個道觀,因傳說建文帝在此藏過身而被佛教改建成了佛寺。
哈哈,縉雲山也成了佛道兩家爭執的傳說依據。佛家說,迦葉古佛最先在縉雲山落腳。而道家說,“縉雲”山的本意就是軒轅黃帝煉丹的洞天。我估計,佛家不好貶損軒轅帝,只好說真武大帝與迦葉古佛辯論輸了,他不好意思跨到重慶南山的真武山去傳道了。
其實,說了這麽多,無論誰來吹縉雲山都離不開軒轅黃帝這個老祖宗的根子,否則“縉雲”的說法就無從談起。當然,軒轅黃帝不但是嘉陵江小三峽的大神,總神,他也是全中國,全中華民族的第壹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