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昆侖山都有什麽神仙?出處在哪裏?各神仙關系如何?

昆侖山都有什麽神仙?出處在哪裏?各神仙關系如何?

昆侖山主要住了兩類神仙:

1、相傳昆侖山的仙主是西王母,在眾多古書中記載的“瑤池”,便是昆侖河源頭的黑海,而玉虛峰、玉珠峰是玉帝兩個妹妹的化身。這些傳說自古有之,具體描述出自《山海經·大荒西經》而之後的《十洲記》和《上清外國放品青童內文》等著作也沿襲這個說法。

這類神仙的組成就是西王母和他的神仙將領們,比如管蟠桃園的仙女啦之類的,其實類似於地面上的皇宮,仙女就相當於皇宮的宮女。

2、根據《封神演義》記載,三清之壹,闡教教主元始天尊的道場玉虛宮也坐落於昆侖山。第二類神仙也全部來自於封神演義整理的民間說法。

首先是闡教的壹些牛人,玉虛十二門人:廣成子、赤精子、太乙真人、文殊廣法天尊、普賢真人、慈航道人、黃龍真人、道行天尊、清虛道德真君、懼留孫與玉鼎真人,最後的壹名有壹說為雲中子,也有另壹說為靈寶大法師,而還有按照《封神演義》中的說法,認為應該是南極仙翁。

而相對於神仙來說,仙宮和神獸也在中國古籍中常有所聞,其中最詳盡的就是前秦王嘉《拾遺記》卷十,書中說,這裏分為九層。第六層有“五色玉樹,蔭翳五百裏,夜至水上,其光如燭”;第五層“有神龜,長壹尺九寸,有四翼,萬歲則升木而居,亦能言”。

第三層“有禾穟,壹株滿車。有瓜如桂,有奈冬生如碧色,以玉井水洗食之,骨輕柔能騰虛也”;第九層,山形逐漸變窄小,下有數百頃芝田蕙圃,群仙在此打理。旁邊有十二座瑤臺,每座有千步寬,都以五色玉為臺基。

最下層有“流精霄闕,直上四十丈,東有風雲雨師闕,南有丹密雲,望之如丹色,丹雲四垂周密。西有螭潭,多龍螭,皆白色,千歲壹蛻其五臟。此潭左側有五色石,皆雲是白螭腸化成此石。北有珍林別出,折枝相扣,音聲和韻,九河分流。

南有赤陂紅波,千劫壹竭,千劫水乃更生也”。在這樣的環境中,“群仙常駕龍乘鶴,遊戲其間。”西王母也常常在昆侖山宴請諸神,而且她對人間壹些向道之人還給予幫助。至於神仙之間的關系,史書上或者雜書上都沒說昆侖山上的神仙打過架,應該是很融洽的。

擴展資料:

昆侖山上的道觀:

中國道教文化裏,昆侖山被譽為“萬山之祖”,也是“萬神之鄉”。是明末道教混元派道場所在地,後因變故逐漸隱出。

清朝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甘肅省永登縣玄陽胡真人與金丹子張理清道長二人,於昆侖

昆侖山上的白雪山脈尋找傳說中的“萬神之鄉”,於今青海省樂都縣馬營孔家嘴附近,見周圍群山圍攏,地勢形如蓮花,玄妙異常。

於花蕊之上建道觀乃絕妙之地也,於是發動善信於1916年開始修建“昆侖道觀”。至1930年,終於建成壹進五院,前後八卦規式的、座北朝南的“昆侖萬神宮”群落。前後依次修建的有觀外牌坊壹座,上書藍堂金字“昆侖山”三字。

山門樓兩層三間,正中懸掛藍堂金字豎匾壹楨,上書“萬神宮”三字;山門樓前,東西兩側豎立頂端為鬥方形,高約三丈三尺圍桿各壹根;第二院,正北建有前後潑水,前後出檐、前後開門的觀音殿,東西兩側建土木結構的平房各三間。

第三院正北為“太極殿”,東西兩各建神客殿、待神殿各壹座和上壹間,下三間的鐘鼓樓各壹座;第四院正北建有“三清殿”,兩側建單腹腰式的“八仙觀殿”和“七貞祖殿”各三間;第五院正北為“玉皇閣”(兩層)。

此建築群除平房為土木結構外,各殿宇均為磚木結構,雕梁畫棟,十分雄宏,不愧為道觀聖地。然而,在十年動亂中它變為壹片廢墟。1998年後,政府逐漸重建了昆侖道觀,可惜已非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