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甘“姓的由來

"甘“姓的由來

1、出自姒姓,以國名為氏。夏朝時,有諸侯國甘國(在今河南省洛陽市西南),其君主家族在亡國後散居各地,以原封國名為姓,成為甘姓的壹支。

2、出自子姓,以祖字為姓。據《姓纂》、《姓譜》所載:“甘,武丁臣甘盤之後。”商朝時,高宗武丁曾就學於甘盤,後武丁為商王,遂用甘盤為相。甘盤的後代子孫以祖上的名字為姓,遂成甘姓。

3、出自姬姓,以地名為氏。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載:“周武王同姓,於畿內為諸侯,因氏焉,甘伯恒公是也,秦有甘茂、甘羅”。即周武王時,封同族人於畿內為諸侯王,其中有封於甘地者,稱甘伯。

後有甘伯恒公,其後代亦為甘姓。這壹支甘氏,最初的發祥之地是在周天子的王畿之內。當時所謂的王畿,是指現在以陜西長安為中心的四周之地。

根據考證,現在陜西省鄠縣的西南,當時就是以甘為名,因此,陜西鄠縣壹帶,壹向就認為是甘氏的發源地, 跟每壹個甘姓人的關系,都極為深長。

4、出自春秋時甘國昭公之子帶,其後人以甘為氏。

擴展資料

北宋初的《百家姓》將甘姓排列在第245位。從宋代開始,甘氏分布地更廣,南方的廣東、東北的遼寧等省均有甘氏的聚居點。宋代有詩人甘泳,崇仁(今屬江西)人;左龍武軍大將軍甘昭吉,開封(今屬河南)人。元代有詩人甘復,余幹(今屬江西)人。

明代有大儒甘望魯,麻城(今屬湖北)人,幼為人牧,奮誌苦攻,鉆研程、朱理學,終於成名;學者甘節,保昌(今廣東南雄)人。明末清初有南明鄭成功部將甘輝,福建龍海人,出身農家,與林泗聚眾起義,後歸鄭成功,任中提督,封崇明伯,以驍勇善戰著名。

清代有甘文焜,其先本豐城人,後徙遼東(今遼寧遼陽),隸漢軍正藍旗,官至雲貴總督;其子甘國璧任雲南巡撫,曾孫甘源任廣東巡撫,並且是書法家。

奉新(今屬江西)人甘汝來,官至太子少保、吏部尚書兼兵部尚書,為康熙時名臣。還有藏書家甘福,江寧(今屬江蘇)人,家有津逮樓,積書至十余萬卷。

百度百科-甘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