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能看見“極光”現象,如果能,是哪個朝代?
中國最古的極光史料,出現在黃帝時代的《竹書記年》和《山海經》似不可信,因為前 者約在公元前 2600 年描述黃帝軒轅之母,“看見北鬥環有閃電照耀而懷孕“,後者為公元 前 2200“北方有形如蛇狀的燭龍”。 但自公元前後至近代,情況就大不相同。各朝代都有種種歷史書籍,記載了認為是極光 的文字。下面所引的這條史料,無疑是世界上比較早的最精確的極光觀測記錄。 《漢書·天文誌》描述;“孝成建始元年九月戊子(相當於公元前 32 年 10 月 27 日), 有流星(應是極光)出文昌,色白,光燭地,長約四丈,大壹圍,動搖如龍地形,過了壹會兒, 長約五六丈,大約四圍左右,曲折逶迤,貫穿在紫宮西,在鬥西北子亥之間。此後又曲折如 環形,北方不合,停留約壹刻左右。” 又《新唐書·天文誌》載有:“鹹通九年十壹月丁酉(公元 868 年 11 月 25 日),有星出 如匹練豆空,化為雲而消失在楚分,是謂長庚。”又載有:“天佑元年四月(公元 904 年 4 月),有星狀如人,首赤身黑,在北鬥之下紫微之中,占曰天沖”。 《舊五代史》卷 76 記載有:“天福二年正月乙卯(公元 937 年 12 月 14 日),夜,有赤 白氣相間,如耕墾竹林之狀,白女至醜,生於北方濁,劃過天空.時明時暗,偏二十八宿, 直至天快亮時才散去。” 《晉書·天文誌》等載有:“大中祥符七年九月丙戊(公元 l014 年 9 月 29 日)又見含譽 星、似慧星有尾巴卻不長。” 再則公元 1138 年 10 月 6 日幾處史料載:在南宋都城臨安(即杭州)“有赤氣如火,出現 在紫微垣內”,或“正北方有赤氣如火影。”從公元壹世紀到十世紀的史籍中,多次有“天 開眼,天開,天裂”的記載。 最近的壹次,發生在“萬歷八年七月(公元 1580 年 8 月)(江西)寧鄉見天開如眼,光耀爍 人。”特別還應指出:上面引及公元 937,1014 和 1138 年三次,我國和歐洲同時見到極光。 古籍中的“極光” 古籍中的“極光”片羽 中國古籍中有豐富的極光記載,也多簡短地註明極光發生的日期、形狀、大小、方位以及 壹些對極光的看法。 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漢朝,便有極光的記載。例如《漢書·天文誌》“漢惠帝二年(公元前 : 193 年) ,天開東北,廣十余丈,長二十余丈。 ”認為極光是天被打開後的情形,而且描述了 極光出現的方位、寬度與長度。此外,在《古今圖書集成》中也有壹段生動的記載: “漢成 帝建始三年七月(公元前 30 年 8 月 21 日至 9 月 19 日)夜,有青黃白氣長十余丈,光明照 地,或曰天裂,或曰天劍。 ”顯示極光旺盛,亮度可以照亮大地,而且形狀壹束壹束像是劍 狀。 還有壹些記載清楚地描述極光的大小與形狀。例如《漢書·天文誌》“漢永始二年二月癸 : 未(公元前 15 年 3 月 27 日)夜,東方有赤色,大三四圍,長二三丈,索索如樹。南方有大 四五圍,下行十余丈,皆不至地滅。 ”描述了南方極光下降的情形,顯示極光也有上下的動 態,並註意到了極光並不會抵達地面。 更有少數記載了極光的聲音。例如在《晉書·帝紀》中記載了極光會發出聲音: “晉太安 二年十壹月(公元前 303 年 12 月)……壬寅(27 日)夜,赤氣竟天,隱隱有聲。 ”這現象 即使在現代也是壹個待解的謎,因為極光發生的高度,離地面約 90 公裏以上,大氣密度非 常稀薄,比實驗室能產生的真空還稀薄,應該不會形成人耳能聽見的聲音。極光發生時,或 許產生了某種機制,讓地面的空氣震動,產生我們可以聽見的聲音。 部分古書原文及解釋 部分古書原文及解釋 (1)天沖,“狀如人,蒼衣赤首不動”。這種頂部為紅色的特征可能屬於較少見的日光型極 光,因而其中下部為蒼黑色。 (2)蒙星,“壹曰刀星。夜,有赤氣如牙旗,或長或短,四面西東最多……或遍生薄雲,四 方生赤氣,長三尺,乍見乍沒,尋皆消失”。這裏生動地描寫了極光解體時的情景。這時極 光達到其活動高潮期,形體割裂,滿天出現光影,後成擴散極光,顯示出脈動特征,直至散 盡。 (3)天裂、天開、天開眼。指的是極光冕。極光射線會聚於磁天頂,天頂處無光,有如壹 個深洞、裂縫。 (4)獄漢星,又名鹹漢星,“出正北,北方之野星,去地可六丈,大而赤,數動,察之中青”。 遠處的極光,看來如同貼近地面,能運動,且會變色,屬極光無疑。 (5)旬始,“出北鬥旁,狀如雄雞,其怒青黑色,像伏鱉”。壹看便知這是半風扇型的極光 冕,也就是只有完整冕的壹半。 (6)格澤,“如炎火之狀,黃白,起地而上,下大上兌”。這是壹種火焰型脈動極光,由於 極光粒子投射速度不同,進入大氣層的深度和先後不壹樣,因而給人以火焰往上竄的幻覺。 (7)蚩尤旗,“類彗而後曲,像旗”。這是典型的極光帶,有時出現多重帶,有的部分連成 壹氣。 (8)枉矢,“狀類大流星,蛇行而蒼黑,望之如有毛羽然”。這是射線型極光的真實反映。 (9)長庚,“廣如壹匹布著天”,“有星如匹練亙空,化為雲而沒在楚分”。顯然,這是平靜的 均勻極光弧或極光帶。 (10)歸邪,“如星非星,如雲非雲”。極光壹種常見的形式,如雲霧壹般。 (11)赤氣、白氣、蒼黑雲等。這種顏色,又是天空的氣體,通常為極光。 (12)“星隕如雨”,“大星如月,眾小星隨之”,“眾星並流”,“星流如織”,在大星地方誌中, 有的記載為“星隕如虹”,“星隕如雪”,海南島人則稱星隕“如洪濤”。這些極光往往以多重弧、 多重帶的形式出現,還可能伴隨有射線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