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四川夾江造紙民謠?

四川夾江造紙民謠?

夾江手工書畫紙,以嫩竹為原料,具有潔白、柔軟、保墨、纖維細密、柔軟、光滑等特點。被譽為“輕畫不灰,輕濺濃,濃濺淡,詩情縹緲,書既龍虎”。以及安徽宣紙,國畫大師張大千曾贊譽其為“國之二寶”。國家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這項制作技藝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文化部確認四川省夾江縣的楊占瑤、浙江省富陽市的莊福全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竹麻號子是夾江最具地方特色的民歌,流行於馬村、中興、盈江、花頭等紙產區。以前打竹麻漿都是手工操作,生產時邊打邊唱,壹個人領唱副歌,既協調了動作又減少了疲勞。所以嗓音好,歌詞記得多的人很受重視,爭相被聘為主唱。

竹麻號子裏有高音、平調、當當、環環、扭結、銀絲、王石等十余種曲調和腔調。可以單曲演唱,也可以幾首歌曲壹起演唱,節奏感強,變化多,具有地道的夾江紙鎮氣息。歌詞內容和民謠差不多,從隨意唱到即興創作。連路人看到什麽都會唱。

為保存縣內民歌、歌曲的歌詞,文化廳組織專人在1982收集了250首歌曲,經過整理篩選,在夾江民歌集中收錄了120余首,其中54首入選1984出版的《樂山民歌集》,15入選《四川民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