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唐朝的揚州有哪些街道

唐朝的揚州有哪些街道

推薦購買《唐代揚州考》壹書。另附資料如下:

唐代揚州城

唐代的揚州“雄富冠天下”,有“揚壹益二”之稱。蜀岡上的小城稱為“子城”或“街城”,在蜀岡下修建了商業大城,稱為“羅城”。

子城仍沿用隋江都宮城,為軍政機關所在地。城為曲尺形,環以深濠。衙署多設在城的中部,今子城遺址中心偏北處有壹方形遺址,相傳為唐帥牙所在,也是隋以前的官署舊址。街道多為東西、南北向,今遺址內的測字街村,正好是十字街的音轉。今天東西向大道兩端仍稱東華門、西華門。

羅城為壹南北向的長方形,東西3.12千米,南北4.2千米。以運河和街道為框架,使羅城的平面布局井然有序。《夢溪補筆談》記載的城內主要運河有南北向的兩條和東西向的壹條。縱貫南北的兩條運河,據考證壹條直對衙城南門、偏於宋大城之西,寬約30米,即官河;壹條直對衙城東濠,縱貫宋大城南、北兩門,寬約15米;東西向的壹條緊鄰蜀岡與古邗溝交匯東去,這三條運河已被考古發掘所證實。羅城有南北大街6條,東西大街14條,主要大街貫通城們,形成縱橫交錯的道路網絡。今已探出羅城南門3座,西門2座,東門1座,北門1座。街道與縱貫南北、橫貫東西的河道相平行,形成水陸並行的交通體系。

這種水陸交通網絡把羅城分割成許多坊裏。今天,僅從出土的唐人墓誌來看,揚州的裏坊分別由江都、江陽、揚子三縣管轄。同時由於商業的發展,已突破城墻的限制。在城區,江陽盡有城內官河以東坊裏,如端芝裏、布改坊、崇儒坊、仁鳳坊、延喜坊、文教坊、慶年坊、通化坊、孝儒坊、瑞改裏、集賢裏、來風裏、太平坊、會義坊等;江都縣盡有城內官河以西的坊裏,如贊美裏、會通坊、通潤坊、安邑裏、崇義坊、懷德坊等。城郊的坊裏主要設置在古運河沿線和驛道近旁繁華地區。羅城東郊運河南岸有屬於江都縣的弦歌坊、道化坊、臨灣坊,北岸有屬於江都縣的章臺鄉和歸義鄉;羅城西郊,有屬於江都縣的來鳳坊,屬於揚子縣的鳳亭坊等。

唐代揚州的市場開始沿街布設,並且和裏坊相連,有“十裏長街市井連”之稱。當時最繁華的是羅城的兩條10裏長街。壹條東西走向,自禪智寺(城東墻北段外)月明橋抵西水門壹帶,長約4.4千米;張祜詩雲:“十裏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看神仙”,即指此街。另壹條是與官河平行的商業街,起於羅城北壁,壹直到南門,長約4.2千米。貞元時,僑寄衣冠工商業者在此侵衢造屋,行旅為之擁弊。與此同時,揚州的市場也擴展到郊外,尤以運河沿線最為繁華。

/Front/Info/info.asp?CategoryID=194&ID=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