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關於細腰餓死的詩句

關於細腰餓死的詩句

1.形容細腰的詩句

腰若流紈 、

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

盈盈壹握若無骨,風吹袂裙戲蝶舞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細腰楚姬絲竹間,白苧長袖歌閑閑,豈識苦寒損朱顏。

無力搖風曉色新,細腰爭妒看來頻

細腰宮裏露桃新,脈脈無言幾度春

夢澤(李商隱)

夢澤悲風動白茅,楚王葬盡滿城嬌。

未知歌舞能多少,虛減宮廚為細腰。

離亭賦得折楊柳二首(李商隱)

(其壹)

暫憑樽酒送無憀,莫損愁眉與細腰。

人世死前惟有別,春風爭擬惜長條?

2.形容細腰的詩句有哪些

有關細腰的詩句如下:

1.唐.李商隱《夢澤》

夢澤悲風動白茅,楚王葬盡滿城嬌。未知歌舞能多少,虛減宮廚為細腰。

2.唐 · 李商隱《離亭賦得折楊柳二首》(其壹)

暫憑樽酒送無憀,莫損愁眉與細腰。人世死前惟有別,春風爭擬惜長條?

3.漢 · 漢無名氏《無題》

吳王好劍客,百姓多瘡瘢。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

4.唐 · 杜牧《遣懷》

落魄江南載酒行,楚腰腸斷掌中輕。十年壹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5.唐 · 杜牧《新柳》

無力搖風曉色新,細腰爭妒看來頻。

綠陰未覆長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

6.唐· 李涉《楚宮怨二首·其壹》

十二山晴花盡開,楚宮雙闕對陽臺。 細腰爭舞君沈醉,白日秦兵天下來。

7.宋· 黃庭堅 《菩薩蠻·細腰宮外清明雨》

細腰宮外清明雨。雲陽臺上煙如縷。雲雨暗巫山。流人殊未還。阿誰知此意。解遣雙壺至。不是白頭新。周郎舊可人。

8.宋· 馬子嚴 《浪淘沙·嬌額尚塗黃》

嬌額尚塗黃。不入時妝。

十分輕脆奈風霜。幾度細腰尋得蜜,錯認蜂房。

東閣久淒涼。江路悠長。

休將顏色較芬芳。無奈世間真若偽,賴有幽香。

9.宋· 陸遊 《秋思》

大面山前秋笛清,細腰宮畔暮灘平。

吳檣楚柁動歸思,隴月巴雲空復情。

萬裏風塵舊朝士,百年鉛槧老書生。

水村漁市從今始,安用區區海內名。

10.宋· 陸遊 《重陽》

照江丹葉壹林霜,折得黃花更斷腸。

商略此時須痛飲,細腰宮畔過重陽。

細腰:亦作“細要”

詞語概念:

1. 纖細的腰身

《墨子·兼愛中》:“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要,故靈王之臣皆以壹飯為節。”

2.代指美女

唐.溫庭筠《楊柳枝》詩之三:“黃鶯不語東風起,深閉朱門伴細腰。”

3.壹句詩:*王愛細腰,**多餓死

楚王愛細腰,宮中多餓死。出自《戰國策》和《墨子》。

《戰國策》楚壹《威王問於莫敖子華》篇記錄了楚威王和大臣莫敖子華的壹段對話。威王聽了莫敖子華對過去五位楚國名臣光輝事跡的介紹,羨慕不已,慨嘆道,“當今人材斷層,那裏能找得到這樣的傑出人物呢”。於是莫敖子華講了如下的故事:

“昔者先君靈王好小要,楚士約食,馮而能立,式而能起。食之可欲,忍而不入;死之可惡,然而不避。 ”

翻釋成白話,這句話的意思是:從前楚靈王喜歡腰身纖細的人,楚國的士大夫們為了細腰,大家都節食減肥,餓得頭昏眼花,站都站不起來。坐在席子上的人要站起來,非要扶著墻壁不可,坐在馬車上的人要站起來,壹定要借力於車軾。誰都想吃美好的食物,但人們都忍住了不吃,為了腰身纖細,即使餓死了也心甘情願。莫敖子華接著發揮道,臣子們總是希望得到君王的青睞的,如果大王真心誠意喜歡賢人,引導大家都爭當賢人,楚國不難再岀現像五位前賢壹樣的能臣。

《墨子》兼愛(中)篇講了相同的故事,但另有 “晉文公好惡衣”和 “越王好勇士”兩個故事,強調說明同樣的道理:

“昔者晉文公好士之惡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韋以帶劍,練帛之冠,入以見於君,出以踐於朝。是其故何也,君說之,故臣為之也。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腰,故靈王之臣皆以壹飯為節,脅息然後帶,扶墻然後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說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句踐好士之勇,教訓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試其士曰:‘越國之寶盡在此’。越王親自鼓其士而進之。士聞鼓音,破碎亂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擊金而退之”。

4.求: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

楚王好細腰典故源流 典故總是起源於壹個原始故事。

當原始故事眾所周知以後,壹個簡單的短語即能引起人們對整個故事的回憶。這個短語用於寫作或對話,就是典故。

“楚王好細腰”壹事記載在眾多古籍中。其中,《戰國策》和《墨子》的描述得比較詳細,比較象壹個原始的故事。

《戰國策》楚壹《威王問於莫敖子華》篇記錄了楚威王和大臣莫敖子華的壹段對話。威王聽了莫敖子華對過去五位楚國名臣光輝事跡的介紹,羨慕不已,慨嘆道,“當今人材斷層,那裏能找得到這樣的傑出人物呢”。

於是莫敖子華講了如下的故事: “昔者先君靈王好小要,楚士約食,馮而能立,式而能起。食之可欲,忍而不入;死之可惡,然而不避”。

翻釋成白話,這句話的意思是:從前楚靈王喜歡腰身纖細的人,楚國的士大夫們為了細腰,大家都節食減肥,餓得頭昏眼花,站都站不起來。坐在席子上的人要站起來,非要扶著墻壁不可,坐在馬車上的人要站起來,壹定要借力於車軾。

誰都想吃美好的食物,但人們都忍住了不吃,為了腰身纖細,即使餓死了也心甘情願。莫敖子華接著發揮道,臣子們總是希望得到君王的青睞的,如果大王真心誠意喜歡賢人,引導大家都爭當賢人,楚國不難再岀現像五位前賢壹樣的能臣。

《墨子》兼愛(中)篇講了相同的故事,但另有 “晉文公好惡衣”和 “越王好勇士”兩個故事,強調說明同樣的道理: “昔者晉文公好士之惡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韋以帶劍,練帛之冠,入以見於君,出以踐於朝。是其故何也,君說之,故臣為之也。

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腰,故靈王之臣皆以壹飯為節,脅息然後帶,扶墻然後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是其故何也?君說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句踐好士之勇,教訓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試其士曰:‘越國之寶盡在此’。

越王親自鼓其士而進之。士聞鼓音,破碎亂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

越王擊金而退之”。 在其他古籍中,“楚王好細腰”的陳述明顯地濃縮自《威王》篇或《兼愛》篇。

如《韓非子》二柄篇的 “故越王好勇,而民多輕死。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晏子春秋》外篇(上)的 “越王好勇,其民輕死。

楚靈王好細腰,其朝多餓死人”,《尹文子》大道篇(上)的 “昔齊桓好衣紫,闔境不鬻異采。楚莊愛細腰,壹國皆有饑色”,和《管子》七臣七主篇的 “夫楚王好細腰,而美人省食。

吳王好劍,而國士輕死”,都類同於《兼愛》篇。這些古藉已經不再敘述 “楚王好細腰”故事的細節,而是壹句話輕輕帶過,不愁讀者不能理解。

可見在寫作這些章節時,這個故事已經家喻戶曉,無須多費筆墨,就是說,這個故事已經成為人人皆知的典故。 在《威王》篇,我們見到 “楚士約食”,而在《兼愛》篇裏,則是 “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腰”,都明白點出壹個 “士”字。

今天 “士”字男女通用,既可以說“男士”,也可以說“女士”。但在春秋戰國時期,士是介於卿大夫和庶民之間的壹個男性群體的專用稱呼,女人沒有資格稱士。

閻步克先生考據了 “士”字的字形、詞義源流,指出:“士-男人之大號”也。顧頡剛先生則更加詳細地說明了士的定義,“吾國古代之士,皆武士也。

士為低級之貴族,居於國中(即都城中),有統馭平民之權利,亦有執幹戈以衛社稷之義務”。因此,楚王所好的肯定是弟弟的細腰無疑。

這裏要指出的是,在《荀子》和《尹文子》中,把好細腰的楚王寫成為楚莊王。遍查古籍,沒有莊王有此嗜好的其它依據。

下面本文要引經據典,說明楚靈王有同性戀傾向,起碼是個雙性戀者,喜愛男士的細腰是由他的性取向所決定的。此 “莊”字應為 “靈”字之誤。

和其他沒有性內涵的典故不同,“楚王好細腰”的典故在其演變定型過程中,出現了獨特的性取向異化現象。在《晏子春秋》、《韓非子》、《尹文子》和《荀子》的短語中,“士”這個專指男性的關鍵字消失了,即細腰的主體中性化了。

往後的演變是進壹步女性化。這是在異性戀占絕對優勢的社會環境中壹個很有趣的文化現象。

在《管子》七臣七主篇中,出現過 “虺?鹺孟稈?廊聳∈場鋇畝逃錚揮形?崛斯惴航郵堋=裉煺飧齙涔實謀曜妓搗ㄊ?“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人”,最早出自東漢初期名將馬援的長子馬廖。公元77年,即典故的主角楚靈王死後第六百零六年,馬廖在《上長樂宮以勸成德政疏》裏,比喻當權者的愛好引導時尚潮流時,使用了 “吳王好劍客,百姓多創瘢;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人”的句子。

他的《疏》被收入東漢範曄編撰的《後漢書》和北宋司馬光編撰的《資治通鑒》中。這兩本著作是古代士子必讀之書,其影響力可想而知。

馬廖在《疏》裏選用 “宮中”這個詞匯或許有不得已的苦衷。他的《疏》是寫給親妹妹馬太後看的。

當時的皇帝漢章帝由馬太後從小養育長大,但不是馬太後的親生骨肉。也許是考慮到這種微妙的親疏關系,馬太後壹生行事惶誠惶恐,非常小心。

她對三位國舅的要求也特別嚴格,生怕他們逾越禮儀制度,招致不測之禍。如果馬廖在《疏》中使用 “朝中”或 “國中”等詞匯, 就會使人聯想到漢哀帝斷袖的故事。

根據非禮勿言的儒家禮儀,這是對太後的大不敬,也有。

5.形容細腰的詩句有哪些

有關細腰的詩句如下: 1.唐.李商隱《夢澤》 夢澤悲風動白茅,楚王葬盡滿城嬌。

未知歌舞能多少,虛減宮廚為細腰。 2.唐 · 李商隱《離亭賦得折楊柳二首》(其壹) 暫憑樽酒送無憀,莫損愁眉與細腰。

人世死前惟有別,春風爭擬惜長條? 3.漢 · 漢無名氏《無題》 吳王好劍客,百姓多瘡瘢。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

4.唐 · 杜牧《遣懷》 落魄江南載酒行,楚腰腸斷掌中輕。十年壹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5.唐 · 杜牧《新柳》 無力搖風曉色新,細腰爭妒看來頻。 綠陰未覆長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

6.唐· 李涉《楚宮怨二首·其壹》 十二山晴花盡開,楚宮雙闕對陽臺。 細腰爭舞君沈醉,白日秦兵天下來。

7.宋· 黃庭堅 《菩薩蠻·細腰宮外清明雨》 細腰宮外清明雨。雲陽臺上煙如縷。

雲雨暗巫山。流人殊未還。

阿誰知此意。解遣雙壺至。

不是白頭新。周郎舊可人。

8.宋· 馬子嚴 《浪淘沙·嬌額尚塗黃》 嬌額尚塗黃。不入時妝。

十分輕脆奈風霜。幾度細腰尋得蜜,錯認蜂房。

東閣久淒涼。江路悠長。

休將顏色較芬芳。無奈世間真若偽,賴有幽香。

9.宋· 陸遊 《秋思》 大面山前秋笛清,細腰宮畔暮灘平。吳檣楚柁動歸思,隴月巴雲空復情。

萬裏風塵舊朝士,百年鉛槧老書生。水村漁市從今始,安用區區海內名。

10.宋· 陸遊 《重陽》 照江丹葉壹林霜,折得黃花更斷腸。商略此時須痛飲,細腰宮畔過重陽。

細腰:亦作“細要” 詞語概念: 纖細的腰身 《墨子·兼愛中》:“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要,故靈王之臣皆以壹飯為節。” 2.代指美女 唐.溫庭筠《楊柳枝》詩之三:“黃鶯不語東風起,深閉朱門伴細腰。”

6.描寫饑餓的詩句

1、《小雅·采薇》——先秦佚名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譯文:豆苗采了又采,薇菜柔嫩的樣子。說回家了回家了,心中是多麽憂悶。憂心如焚,饑渴交加實在難忍。駐防的地點不能固定,無法使人帶信回家。

2、《憫農》——唐代李紳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譯文: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勞苦農民,仍然要餓死。

3、《歸去來兮辭·並序》——魏晉陶淵明

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饑凍雖切,違己交病。

譯文:本性任其自然,這是勉強不得的。饑寒雖然來得急迫,但是違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

4、《狂夫》——唐代杜甫

厚祿故人書斷絕,恒饑稚子色淒涼。

譯文:做了大官的朋友早與我斷了書信來往,長久饑餓的小兒子,小臉淒涼,讓我愧疚而感傷。

5、《觀田家》——唐代韋應物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譯文:挨餓辛勞農夫們從不叫苦,壹場貴如油的春雨降下就使他們充滿了喜悅。糧倉中早已沒了往日的存糧,但官府的派差卻還無盡無休。

7.古語什麽王愛細腰,宮中多餓死

楚王好細腰典故源流

典故總是起源於壹個原始故事。當原始故事眾所周知以後,壹個簡單的短語即能引起人們對整個故事的回憶。這個短語用於寫作或對話,就是典故。“楚王好細腰”壹事記載在眾多古籍中。其中,《戰國策》和《墨子》的描述得比較詳細,比較象壹個原始的故事。《戰國策》楚壹《威王問於莫敖子華》篇記錄了楚威王和大臣莫敖子華的壹段對話。威王聽了莫敖子華對過去五位楚國名臣光輝事跡的介紹,羨慕不已,慨嘆道,“當今人材斷層,那裏能找得到這樣的傑出人物呢”。於是莫敖子華講了如下的故事:

“昔者先君靈王好小要,楚士約食,馮而能立,式而能起。食之可欲,忍而不入;死之可惡,然而不避”。

翻釋成白話,這句話的意思是:從前楚靈王喜歡腰身纖細的人,楚國的士大夫們為了細腰,大家都節食減肥,餓得頭昏眼花,站都站不起來。坐在席子上的人要站起來,非要扶著墻壁不可,坐在馬車上的人要站起來,壹定要借力於車軾。誰都想吃美好的食物,但人們都忍住了不吃,為了腰身纖細,即使餓死了也心甘情願。莫敖子華接著發揮道,臣子們總是希望得到君王的青睞的,如果大王真心誠意喜歡賢人,引導大家都爭當賢人,楚國不難再岀現像五位前賢壹樣的能臣。

《墨子》兼愛(中)篇講了相同的故事,但另有 “晉文公好惡衣”和 “越王好勇士”兩個故事,強調說明同樣的道理:

“昔者晉文公好士之惡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韋以帶劍,練帛之冠,入以見於君,出以踐於朝。是其故何也,君說之,故臣為之也。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腰,故靈王之臣皆以壹飯為節,脅息然後帶,扶墻然後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說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句踐好士之勇,教訓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試其士曰:‘越國之寶盡在此’。越王親自鼓其士而進之。士聞鼓音,破碎亂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擊金而退之”。

在其他古籍中,“楚王好細腰”的陳述明顯地濃縮自《威王》篇或《兼愛》篇。如《韓非子》二柄篇的 “故越王好勇,而民多輕死。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晏子春秋》外篇(上)的 “越王好勇,其民輕死。楚靈王好細腰,其朝多餓死人”,《尹文子》大道篇(上)的 “昔齊桓好衣紫,闔境不鬻異采。楚莊愛細腰,壹國皆有饑色”,和《管子》七臣七主篇的 “夫楚王好細腰,而美人省食。吳王好劍,而國士輕死”,都類同於《兼愛》篇。這些古藉已經不再敘述 “楚王好細腰”故事的細節,而是壹句話輕輕帶過,不愁讀者不能理解。可見在寫作這些章節時,這個故事已經家喻戶曉,無須多費筆墨,就是說,這個故事已經成為人人皆知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