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先秦逸詩的定義

先秦逸詩的定義

分類: 社會民生

問題描述:

或者詩經逸詩的定義

解析:

先秦古籍中常常引用“詩”句,其中有壹些是今本

《詩經》305篇以外的,前人稱它們為“逸詩”。

今傳的《詩經》並非足本,如《小雅》中的《南陔》、

《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

等 6篇,篇名都見於《儀禮·鄉飲酒禮》和《儀禮·燕

禮》,而其辭不存。《毛傳》以為“有其義而亡其辭”,

朱熹《詩集傳》認為這 6篇皆“有聲而無辭”。多數學

者則同意《毛傳》之說,以為本來有辭而亡逸了。還有

《商頌》,據《國語·魯語》說,原來有12篇,今《詩

經》所收只有5篇,其他7篇何時散逸不能定。此外,今

傳本《詩經》中還有闕句的情況,如《小雅·沔水》***

3章,前2章每章皆8句,而第3章僅有6句,朱熹疑脫首2句;

《周頌·維清》僅有 4句,朱熹疑有脫文;《魯頌·□

宮》***9章,前5章中,第壹、第二、三、五章每章皆17

句,獨第四章為16句,朱熹以為脫1句。姚際恒《詩經通

論》反對朱熹之說,以為此詩無闕句,但理由不足。

先秦古籍所引的“詩”句,如《荀子·王霸》所引

“如霜雪之將將,如日月之光明。為之則存,不為則亡”,

《臣道》所引“國有大命,不可以告人,妨其躬身”;以

及《解蔽》、《正名》和《法行》等篇中都有些“詩”

句,但不見於今本《詩經》。又如《左傳·莊公二十二

年》“翹翹車乘,招我以弓。豈不欲往?畏我友朋”,以

及《左傳·成公九年》、《襄公五年》、《襄公八年》、

《襄公三十年》、《昭公四年》、《昭公十二年》、《昭

公二十六年》中所引的壹些詩,也都如此。但這些詩是

否都是原屬《詩經》所收而後散逸的詩,尚難斷定。其他

古籍如《國語》、《論語》等書中還有壹些。這些“逸

詩”總數並不很多。

清代郝懿行《郝氏遺書》中有《詩經拾遺》1卷,輯

錄較為完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