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趙城黃金寶典秘籍

趙城黃金寶典秘籍

能進中國國家圖書館的藏品都是國寶。其中《永樂大典》、《四庫全書》、《敦煌遺書》、《趙藏》更是被譽為國家圖書館的四大鎮館之寶。1933年,山西發現《趙城金藏》,這是現代佛教文學史上的壹件大事,在當時的文化界引起了極大的轟動。這部佛教百科全書不僅是壹部佛教書籍,更是壹部涉及哲學、歷史、語言、文學等領域的古籍。被佛教界譽為“絕書”。“上海宋七沙藏經影印協會”成立後,首要任務是指派專人到Xi安檢查藏經的完整性,安排攝影、制版等事宜。這個工作不僅要求被任命的人有充足的時間,還需要有辨別佛經的能力和知識。他們商量了很久,認為只有範丞大師才是這個職位的最佳人選。大家壹致勸,範丞大師壹肩挑。1931年春,範丞大師帶著20多名攝影、印刷和助手從上海抵達Xi安。經與Xi安協商,開元寺、臥龍寺藏經運至陜西省圖書館專室保管,雙方人員共同清點。樊澄壹行在Xi安清理經書,結果顯示,宋代刻經人將開元寺的2889卷與臥龍寺的4548卷進行對比,除有雷同外,* * *得了5226卷,但仍有576卷缺失。後來我在北平宋坡圖書館找到了《宋藏書目錄》,其中有壹部分可以彌補安宋藏書的全部不足。這樣,Xi安和北平的藏經合起來,還有173卷缺失,所以影印仍是美中不足。於是樊澄繼續去山西和山西的古剎遊玩,彌補不足。說來也巧,1933年春天,樊澄在安遇到壹個法號空空的老和尚,他剛從山西五臺山拜佛回來。他向樊澄大師提到“山西省趙城縣太行山廣勝寺有四櫃古經,裝訂成卷軸”。範丞聽後立即出發,徒步前往山西。當他在山西省趙城縣廣勝寺看到四個木櫃子裏的五千多卷古藏經時,極為驚訝。他立即向全世界宣布了這壹重大發現,整個文化界都轟動了。

因發現於趙城縣廣勝寺,故名“趙城金藏”。樊澄大師根據隨身攜帶的《大藏經法寶目錄》,花了五個月的時間對廣勝寺的古經進行了檢查和整理。他還走訪了附近的村莊,尋回了遺失在民間的300多卷經卷,使廣勝寺的古代經卷達到5700多卷。遺憾的是,關於趙城金藏發現的史料記載很少,但在山西省檔案館有壹件形成於1949年5月23日的《趙城縣廣勝寺佛經保存、轉運、運輸圖》。這個檔案是手書的,正文如下:

“佛經已在廣勝寺司夏寺的佛堂存放多年。每年農歷三月十八,群眾參觀的人很多。因為沒人管,據說丟了四五卷,後來在北京做了壹些新的。民國十余年,明澈、法眼兩位高僧對這部佛經進行了整理,並於189年轉移到廣勝寺上實寺大佛殿保管。這時,上海和尚樊澄在寺裏看到這本佛經,認為很有價值,就通過各種關系,通過縣裏的士紳借了壹箱,限期歸還。回去後,他還贈送了新印和宋版的藏經……”

歷年來趙城廣勝寺佛經的保管、轉運和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