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墓建於南宋嘉定十四年。歷經數百年仍保存完好,其建築規格在清康熙五十四年重建時有所變動。從65438年到0979年,嶽飛墓按照南宋的建築風格進行了全面翻新。整個陵墓分為三部分:墓地、烈士祠和鐘奇祠。嶽飛墓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社會凝聚力價值。
1961年3月4日,嶽飛墓被國務院批準公布為第壹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嶽飛墓被國家文物局、國家教委、文化部列為全國100個中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壹。2021年,嶽飛墓被杭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公布為杭州十大代表性歷史文化建築之壹。
建築模式
嶽飛墓整個墓室從西到東分為三個部分:烈士祠、墓園和鐘奇祠。墓地坐西向東,烈士祠和鐘奇祠朝南,四周都是石頭。嶽飛墓四周有壹道石砌圍墻,高1.45米,直徑7米。墓碑高2.7米,寬0.7米,高出地面0.3米厚。墓前有墓,墓前有墻,嵌有“精忠報國”四字,南路旁有石人獸。
陵園的東西兩側是烈士祠和鐘奇祠,這是陵墓的附屬建築。烈士廟的區域由門樓、神龕前的庭院和烈士廟的正殿組成。沿南北軸線對稱布置,進入門樓。它長23米,是各處的主殿。在大雄寶殿的兩側,有兩座供奉張喜安的廟宇,牛臯列文侯廟和福文侯廟。在烈士祠西面的廟裏,的五個兒子雲、雷、林、甄、丁的塑像立在東面,五個媳婦的塑像和她們女兒的銀瓶立在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