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歷史上堯是怎樣的

歷史上堯是怎樣的

堯是五帝之壹,是黃帝的玄孫,中國上古時期部落聯盟的首領。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 歷史 上堯的簡介,希望對妳有幫助。

歷史上堯的簡介

 堯(約前2377?前2259年),姓伊祁,號放勛,古唐國(今山西臨汾堯都區,古稱河東地區)人。中國上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五帝?之壹。堯為帝嚳之子,母為陳鋒氏。十三歲封於陶(山西臨汾市襄汾縣陶氏村)。十五歲輔佐兄長帝摯,改封於唐地(今山西太原),號為陶唐氏。二十歲,堯代摯為天子,定都平陽。堯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後,堯老,舜代替堯執政,堯讓位二十八年後死去,葬於谷林(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境內)。堯從父親帝嚳那裏繼承帝位,並禪讓於舜。

 他命羲和測定推求歷法,制定四時成歲,為百姓頒授農耕時令。測定出了 春分 、 夏至 、 秋分 、 冬至 。堯設置諫言之鼓,讓 天下 百姓盡其言;立誹謗之木,讓天下百姓攻擊他的過錯。

 帝堯德高望重,人民傾心於帝堯。

堯的歷史影響

 發明造酒

  傳說 堯由龍所化,對靈氣特為敏感。受滴水潭靈氣所吸引,將大家帶至此地安居,並借此地靈氣發展 農業,使得百姓安居樂業。為感謝上蒼,並祈福未來,堯會精選出最好的糧食,並用滴水潭水浸泡,用特殊手法去除所有雜質,淬取出精華合釀祈福之水,此水清澈純凈、清香幽長,以敬上蒼,並分發於百姓,***慶安康。

 百姓為感恩於堯,將祈福之水取名曰?華堯?。

 勤儉聽諫

 堯當政後生活非常儉樸,住茅草屋,喝野菜湯,穿用葛藤織就的粗布衣。時刻註意傾聽百姓們的 意見 ,在簡陋的宮門前設了壹張?欲諫之鼓?,誰要是對他或國家提什麽意見或建議,隨時可以擊打這面鼓,堯聽到鼓聲, 立刻接見,認真聽取來人的意見。為方便民眾找到朝廷,他還讓人在交通要道設立?誹謗之木?,即埋上壹根木柱, 木柱旁有人看守,民眾有意見,可以向看守人陳述,如來人願去朝廷,看守人會給予指引。由於能及時聽到民眾的意見,堯對百姓的疾苦就非常了解。

 創造 圍棋

 相傳,上古時期堯都平陽,平息協和各部落方國以後,農耕生產和人民生活呈現出壹派繁榮興旺的景象。但有壹件事情卻讓帝堯很憂慮,子丹朱雖長大成人,十幾歲了卻不務正業,遊手好閑,聚朋囂訟鬥狠,經常招惹禍端。帝堯心想:要使丹朱歸善,必先穩其性,娛其心,教他學會幾樣本領才行。起初是教習打獵本領,丹朱不喜,堯嘆氣說:?妳不願學打獵,就學行兵征戰的石子棋吧,石子棋學會了,用處也大著哩。?說著用箭頭在壹塊平坡山石上用力刻畫了縱橫十幾道方格子,撿來壹大堆山石子,又分給丹朱壹半,手把著手地將自己在率領部落征戰過程中如何利用石子表示前進後退的作戰謀略傳授講解給丹朱。丹朱此時倒也聽得進去,顯得有了耐心。

 此後壹段時日,丹朱學棋很專心,也不到外邊遊逛,散宜氏心裏踏實些。帝堯對散宜氏說:?石子棋包含著很深的治理百姓、軍隊、山河的道理,丹朱如果真的回心轉意,明白了這些道理,接替我的帝位,是 自然 的事情啊。?孰料,丹朱棋還沒學深學透,卻聽信先前那幫人的壞話,覺得 下棋 太束縛人,壹點自由也沒有,還得費腦子,犯以前的老毛病,終日朋淫生非,甚至想用詭計奪取父帝的位置,散宜氏痛心異常,大病壹場而逝。帝堯十分傷心,把丹朱遷送到南方,再也不想看到丹朱,還把帝位禪讓給虞舜。虞舜也學帝堯的樣子,用石子棋教子商均。以後的陶器上便產生圍棋方格的圖形,史書便有?堯造圍棋,以教丹朱?的記載。今龍祠鄉晉掌村西山便有棋盤嶺圍棋石刻圖形遺跡。

 訪納賢能

 史載堯之功臣九人,或說十壹人,可謂人才濟濟。但他唯恐埋沒人才,野有遺賢。所以他還常常深入窮鄉僻壤,到山野之間去尋查細訪,求賢 問道 ,察訪 政治 得失,選用賢才。

 戰國時 莊周曾說:堯治理天下萬民,使海內政治 清明 ,曾到汾水北岸的姑射之山,去參拜四位有道之名士,悵然若失,好像丟了天下。這四位有道名士為 方回、 善卷、 披衣、 許由。善卷重義輕利,不貪富貴,是有名的賢人;堯自覺德行達智不如善卷,認識到對於賢德的人,不能自驕自傲,必須謙恭好禮,以平民對待長者、學生對待老師的禮節去 拜訪 他,讓善卷居主位,堯站在下邊,面向北施禮求教。堯曾想以天下讓善卷,他回答說:?我生於宇宙之中,冬穿皮衣夏穿葛布,春種秋收,有勞有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逍遙於天地之間,心滿意足,我要天下幹什麽!可悲啊!妳太不了解我了。?善卷因此離開北方,到南方今江蘇宜興縣的壹溶洞中隱居,如今善卷洞的說明詞中還指明他是從今天的山西這個地方去的。

 莊周曾說:?堯之師曰 許由,許由之師日 嚙缺,嚙缺之師曰 王倪,王倪之師日披衣。?披衣即蒲衣,亦寫作蒲伊,以其衣蒲故名。他居住於蒲谷山,堯親往拜訪,拜之為老師。今蒲縣太林鄉有蒲伊村,傳為蒲衣隱居之處,蒲伊村即由此而得名。蒲伊村附近有帝堯與蒲伊談論大道的地方,後稱講道臺。還有帝堯休息過的地方,後稱稅駕坡。蒲伊,人稱蒲伊子,他所在的方國後稱蒲子國,後來這裏稱蒲子縣,今稱蒲縣。清人留詩中有?蒲谷賢人懷寶去,平陽聖帝策輦來?的詩句,即指帝堯訪蒲衣子的 故事 。

 《 莊子》中記述,堯問許由:?嚙缺可以做天子嗎?我想讓王倪邀請他。?許由說:?不好啊!那對天下將是壹件危險的事情。嚙缺的為人,聰明機智,反應敏捷,天分過人,而妳要因他這些人事上的長處讓他接受實行天然之治的使命,那就錯了。他明於禁止過失,卻不知過失產生的原因。讓他做天子嗎?他就要崇尚智慧而拋棄天然;他就要以己意為標準去分別事物,就要像火燒火燎壹樣地去求知;就要埋頭於事物之中,處處幹涉事物,就要忙 忙碌碌應接四方,想方設法滿足事物的要求;就要千方百計去改變萬物,弄得它們不能安寧。怎麽能夠讓他做天子呢?雖然他的行為可以為壹般人所效法,但他僅能做個諸侯國的君主,而不可以做天子。治理,是產生動亂的由頭,是臣子的災難,是君主的禍害。?許由對他的老師是了解得很透徹的,經過許由的勸阻,堯也就自然說這回事了。

 帝堯訪賢,古籍中記載最多的首推訪許由的故事。許由,為當時的名士。他崇尚 自然無為,不貪求名利富貴,堅持自食其力,生活簡樸,無求於世。他得知帝堯要來訪他,便躲走了。恰巧嚙缺碰到他,問他要到哪裏去?他說:?為逃避帝堯?。嚙缺又問:?為什麽呢?許由說:?堯這個人啊,轟轟烈烈實行仁義,我怕他要被天下人恥笑,後世會有人吃人的事發生。老百姓嗎,不難籠絡他們。愛護他們,他們就和妳親近;給他們利益,他們就會為妳所招徠;表揚他們,他們就會勤奮。作他們厭惡的事,他們就要逃散。愛護百姓,使百姓得利是出於仁義,那真誠實行仁義的事,借仁義取利的多。這樣仁義的行為,不僅不能真正實行,而且還會成為虛偽的工具。這種想用壹個人的決斷來使天下獲利的事,不過是壹刀切罷了。堯只知道賢人可以利天下,而不知賢人的害天下。只有那不重用賢人的人,才知道這個道理。?過了壹段時間,帝堯去拜訪許由,朝拜許由於沛澤之中。堯對許由說:?太陽出來了,火把還不熄滅,在光照宇宙的太陽光下要它放光,不是多余的嗎?大雨下過了,還去澆園,不是徒勞嗎?作為天子,我很慚愧,占著帝位很不適宜,請允許我將天下囑托於先生,天下必然太平。?許由對帝堯說:?妳治理天下,已經升平日久,既然天下已經治理好了,還要讓我代替妳去作壹個現成的天子,我為了名嗎?名,是實的從屬物,我對那個虛名不感 興趣 。鷦鷯即使在深林裏築巢,也不過占上壹枝就夠了;鼴鼠就是跑到黃河裏去喝水,也不過喝滿肚子就足了。妳就回去吧!天子於我沒有什麽用處。廚子就是不做供品,祭祀也不會去代替烹調的。?許由於是到 箕山之下,潁水之陽,耕田而食,非常快活,終身不貪求帝位。傳說,堯以天下讓許由,許由以為恥辱不堪入耳,到河裏去洗耳朵,後有 洗耳河之名。 巢父牽牛去河裏飲水,碰見許由洗耳,問明原因之後,便說:?妳洗了耳朵把這裏的水弄臟了,我不想讓我的牛喝這汙水。?就牽著牛到河的上遊去飲水。

 帝堯曾去拜訪壹個名叫 子州支父的人,請教過後覺得此人可以托天下,要以天下讓子州支父。子州支父答道:?將天下讓給我倒可以,只是不巧,我現在正患有幽憂之病,正準備好好治壹治,不能夠接受。?帝堯也不好勉強,但十分敬重其為人。

堯的 歷史故事

 鹿仙女生得肌膚若冰雪,體態嬌艷,儼然綽約處子。她心地善良,好濟困扶危,為民除害。 仙洞溝附近 黑龍潭中,潛伏壹條黑龍,經常興風作浪,驚擾行人,還溯河而上到鹿溝壹帶傷害鹿群。鹿仙女顧念百姓的安全和鹿群的生存,決心制服黑龍。壹天她來到黑龍潭邊,向黑龍挑戰,黑龍從潭中奮身騰躍而起,張牙舞爪,直奔仙女。鹿仙女伸手向黑龍壹指,黑龍壹下子癱軟地陷在河灘上,向鹿仙女求饒,表示願終身為仙女效勞。鹿仙女饒它不死,將它關押在 黑龍洞裏,變為自己駕乘的坐騎。從此,黑龍對仙洞溝壹帶生靈的危害始得解除。

 帝堯受命於危難之時,先是? 十日並出?,禾稼焦枯,繼而洪水泛濫,淹沒田園,各地部落方國,割據稱雄,獨霸壹方。帝堯依靠羿等部落方國領袖的支持,削平群雄,重新統壹中原,率領群眾與水旱災害作鬥爭,萬民稱頌。壹天,他到仙洞牧馬坡巡視,同牧民談論畜牧之道。牧民們順便也講述了鹿仙女為民除害的故事。正說之間,忽見壹位仙女淩空飄然向仙洞而去,眾牧民驚喜地指給帝堯說,那就是被稱姑射神女的鹿仙女。帝堯回堯都以後,鹿仙女的形象壹直浮現於他的腦海裏,縈繞在他的心頭。夜裏夢見鹿仙女飄飄然從天而降,凝目含笑,向他走來,與他並肩攜手,互訴衷情,駕雲淩空同遊。帝堯微服到姑射山訪察,走到仙洞,遠遠看見林邊草坪上有壹個青年女子翩翩起舞,婀娜多姿,忽兒騰空,忽兒遁地,穿石如人虛,履空如平地,身邊有壹只小鹿陪伴著她。帝堯心想,她壹定是鹿仙女了,於是健步上前,向她打躬施禮。不意她竟未答話,抽身躲到壹棵松樹後邊,面含嬌羞地裝作用木梳梳頭。待堯將走近時,她將木梳往這株樹上壹紮,又轉到另壹株樹後邊嘻笑著。帝堯也嘻笑著追趕,不覺來到壹個僻靜處,猛然從山谷竄出壹條巨蟒,口吐紅信,目光瞵瞵,昂首向堯撲來,帝堯後退不及,被地上的草叢絆倒。在這危急時刻,鹿仙女見狀,折身壹個箭步跳到帝堯身前護擋住他,傾手壹指,只見那巨蟒渾身顫抖,癱瘓在地,按照指令,回身向山谷退去。這蟒是由黑虎仙幻化而成;意欲加害帝堯。帝堯驚恐之余,壹再拱手感激鹿仙女救命之恩。二人相隨回仙洞途中,互相傾訴衷情,情投意合。

 當晚帝堯留住仙洞。第二天鹿仙女領著帝堯遊山觀景,鹿仙女指著閃閃發光的大鏡石說:?我常常對著它照面整容?。走到澗溝下的石臺邊,鹿仙女說她?常坐在這臺上梳理頭髻,大家傳為我的梳妝臺。?她向對面岸上的層層石階壹指,說她經常從那裏拾階而上,人稱仙梯。她說她經常騎黑龍去後溝的龍須瀑沐浴戲水:?我喜歡大自然,喜歡自由自在地生活,但從見到妳以後,我打內心裏敬佩妳匡扶天下的大誌,願扶助妳光大帝業?。帝堯聽後,十分欣慰,表示願作比翼鳥和鳴齊飛。二人遂訂立婚約,擇定吉期成婚。帝堯與鹿仙女雙方結鸞儔於仙洞之中,以洞為新房,對面的蠟燭山上光華耀眼,照得南仙洞如同白晝壹般。後來人們便稱這新婚之夜為?洞房花燭夜。?

 帝堯婚後,忙於治理國事,鹿仙女也經常關照牧馬場的事。第二年鹿仙女生了壹個男孩,堯很高興,為他起名為?朱?。鹿仙女撫 育兒 子,漸漸成長。聽說壹只巨蟒在 牧馬灘吞食牧民,她想壹定又是那黑虎仙在興妖作怪。於是決心降服那只惡蟒。她從牧馬灘追趕那蟒,跟蹤來到梳妝臺下,那蟒正要回身,鹿仙女縱身壹躍,用劍直刺人那蟒的喉嚨,巨蟒被刺身亡。黑虎脫身而去,後來那裏留下了巨蟒窟。黑虎仙愈加嫉恨鹿仙女,想方設法要加害鹿仙女。鹿仙女只得向 天帝告發,天帝派天兵天將捉拿黑虎仙,將黑虎仙壓在乎陽東南的山丘之下,是為 臥虎山。天帝同時又罰鹿仙女與帝堯割斷塵緣,鹿仙女無奈,將幼年的朱兒送還帝堯,從此,隱居深山。帝堯派人四處查找,不見蹤影,親上姑射山去找,沒明沒夜地呼喚,也不見回音。帝堯另娶散宜氏女為妻,生了七男二女。朱兒後封於丹地(浮山),故稱 丹朱邑。後來人們感念鹿仙女功德,在南仙洞黑龍洞左旁的壹個小洞窟中為鹿仙女塑像紀念,千百年來香火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