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五谷雜糧做的食物

五谷雜糧做的食物

山東元化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解答:古人所稱的“五谷”是壹種泛指,並不局限於五種。五谷雜糧是個“大家族”,諸如有秈米、秫米、小米、玉米、蕎麥、黑豆、蠶豆、紅豆、綠豆及甘薯等等,各種粗細糧豆均屬五谷之類。五谷是我國人民的傳統主食,尤以大米、小米最為重要。

大米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主食,無論是家庭用餐還是去餐館,米飯都是必不可少的。大米的主要的營養成分有蛋白質、糖類、鈣、磷、鐵、葡萄糖、果糖、麥芽糖、維生素B2等,它提供了人們飲食中27%的能量和20%的蛋白質,同時也是人體所需維生素B1、核黃素和煙酸的營養佳源。

中醫認為,大米性味甘平,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益精強誌、和五臟、通血脈、聰耳明目、止煩、止渴、止瀉的功效,中醫上還有北粳涼、南粳溫,赤粳熱、白粳涼,新粳熱、陳粳涼之說。其中黑粳米晶瑩柔潤,營養豐富,含有16種氨基酸及鐵、鉬、鋅等微量元素和維生素B1、維生素B12等營養物質,蛋白質含量比普通大米要高。

吃法:將大米加水或煮成飯的做法是最簡單的方法,其煮粥最養人,老幼皆宜。也有將大米粉碎了做米糕、米線、卷粉的。廣東的米粉是把米磨成漿後,平攤在籠屜裏蒸出來,然後淋點植物油卷起來,用刀切成壹段段的,放點生抽和香油蘸著吃。

其中黑米最適合秋冬季滋補。《本草綱目》記載:黑米有滋陰補腎,健脾暖肝、明目活血的功效,在秋冬季,無論煮粥還是煲湯,均是壹種滋補佳品。

糯米又叫江米,營養十分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B及澱粉等,是壹種溫和的滋補品。

中醫認為,其味甘、性溫,入脾、胃、肺經,主要功能是補中益氣、暖脾胃的作用,能夠補養人體正氣,最適合在秋天和冬天食用。《本草經疏》說糯米“補脾胃、益肺氣之谷。脾胃得補,則中自溫,大便亦堅實。溫能養氣,氣充則身自多熱”。

因其香糯黏滑,故常被用以包粽子或熬粥等風味小吃,深受喜愛。李時珍說:“糯稻,其性粘,可以釀酒,可以為粢,可以蒸糕,可以熬湯,可以炒食。”

如糯米紅棗粥,能養胃補虛,適用於脾胃氣虛所致的胃脘隱痛,喜溫喜按者。

但要註意的是因為糯米性粘滯,是有壹定收澀作用的,所以難以消化,多食可助濕生痰,損傷脾胃,故糯米不宜多食。

自清代以來,玉米就俗有“珍珠米”美稱,也是世界公認的“黃金作物”。德國著名營養學家指出,在當今被證實的最有效的50多種營養保健物質中,玉米含有鈣、谷胱甘肽、維生素、鎂、硒、維生素E和脂肪酸7種。中醫認為,玉米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利濕、開胃益智、寧心活血的作用,主治腹瀉、消化不良、水腫等癥狀。

煮鮮嫩的玉米棒吃,口味濃香,質輕易於嚼,糯玉米和甜玉米都是上選。

烤玉米是煮熟的玉米棒子穿在木棒上在爐火上烤出焦色,有的還撒上調料粉,口味很好。玉米面餃子、包子、餡餅也是很適合食用的。

歐洲人更是總結出了科學的吃法:

壹是玉米餅。將蒜粉、黑胡椒、芹菜等摻在玉米面中,用西紅柿湯調和,可降低膽固醇。

二是玉米粥,中國人也普遍食用。

三是用玉米粒做玉米羹湯、沙拉,既美味又有營養。需註意的是,吃玉米時務必要把胚尖全部吃進,因為玉米的許多營養都集中在這裏。

豆煮玉米是壹種印第安吃法,將新鮮的玉米粒和黃豆按3∶1的比例混合,加入幾匙黃油,倒入清水,再加適量的鹽和胡椒,用小火慢煮,直至水分熬幹即可食用。

小米又名粟米,其粥營養豐富,因此俗有“代參湯”的美稱。含有較豐富的蛋白質、脂肪、鈣、鐵、維生素B1等營養,所含蛋白質、脂肪均高於大米、面粉。維生素B1的含量位居所有糧食之首,具有防止消化不良及口角生瘡的功能。

中醫認為,小米性味甘鹹,微寒,具有和中健脾除熱,益腎氣補虛損,利尿消腫的作用。而用小米制成的鍋巴(以焦厚不糊者為佳)性味甘平,功能補氣健脾,消積止瀉。用小米糠制成的小米糠油又有祛風、殺蟲、止癢、收斂的功效。

小米的吃法有三:

壹是熬粥。

二是煮飯。

三是磨成小米面蒸著吃。

這三種吃法,各有各的滋味,但以煮粥吃最好。小米熬粥不僅好吃,而且營養豐富、全面,有“代參湯”之美稱,尤適宜食欲欠佳、腸胃不好以及貧血的人食用。

泄瀉患者可以用小米50~100克,淮山藥15~20克,大棗5~10枚。***煮粥服食。日常食用還可和豆類壹起煮粥,將小米、紫米、玉米、紅豆、綠豆、花生豆、紅棗壹起煮熟至黏稠狀即可。

古書記載,五千年以來,中國人在黃河流域就已培育出高粱品種,並大面積種植生產,是非常古老的食物。

高粱米,自古有“五谷之精”、“百谷之長”的美譽,還被人們稱為“鐵桿莊稼”。其中所含的脂肪、鐵的含量比大米多;含有的單寧,有收斂固脫的作用。

中醫認為,高粱味甘性溫,具有和胃、健脾、消積、溫中、澀腸胃、的功效。

對於小兒消化不良導致的食積,有個驗方是在鍋裏放點食物油,然後將高粱面炒熟,可以適當加點白砂糖和芝麻,用水調成糊。

黃豆是我國的特產,而且被譽為“植物肉”和“綠色的乳牛”。為什麽黃豆會獲得如此稱號呢?

這是因為黃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在500克黃豆中的蛋白質含量相當於1000多克瘦豬肉或1500克雞蛋或6000克米飯的蛋白質含量。

黃豆還能提供延緩機體老化的維生素和皂甙。近來專家又發現黃豆中含有“植物固醇”,和膽固醇的作用相似,可用來制造激素和細胞膜的成分。但是“植物固醇”不沈積於血管壁,在腸道中先於膽固醇而被吸收,所以對膽固醇的吸收起到阻礙作用。黃豆因其鐵、鈣、磷含量高,對正在生長發育的少年兒童和易患骨質疏松的老年人以及缺鐵性貧血患者,更年期婦女非常適宜食用。中醫學認為,黃豆性味甘平,入脾、大腸經,具有益氣養血、健脾寬中、下氣利大腸、潤燥消水的功效。

要註意的是大豆在消化吸收過程中會產生過多的氣體造成脹肚,故消化功能不良、有慢性消化道疾病的人應盡量少食;患有嚴重肝病、腎病、痛風、消化性潰瘍、低碘者應禁食;患瘡痘期間不宜吃黃豆及其制品。

廣為流傳的食療方便是黃豆燉豬腳湯,能夠很好滿足孕期婦女的營養需求,還能有助於通乳。貧血患者還可以將其與豬肝壹起食用。

黑豆又名烏豆,是大豆的壹種,其性味甘平,入心、肝、腎經。《本草綱目》中曰:“黑豆入腎功多,故能治水、消脹、下氣、制風熱而活血解毒。”現代醫學研究也發現,黑豆中含有大豆皂草甙、染料木甙等物質,有解表清熱和滋養止汗作用。

推薦食療方:黑豆鯉魚湯

主要原料:鯉魚1條,黑豆30—50克。

制作方法:先將鯉魚去鱗及內臟,將黑豆放入魚肚中縫合,用水煮熬至魚爛豆熟成濃汁。

效用說明:利水消腫。適宜於肺、脾、腎三焦氣化失常,致陽氣不充、水液瀦留而引起頭面四肢及脘腹腫脹、小便不利、畏寒喜暖等癥。

甘薯是壹種常見且經濟實惠的營養保健食品,尤以胡蘿蔔素含量極為豐富,是糧食和蔬菜中的佼佼者。甘薯中含有壹種由膠原和粘液多糖類物質組成的多糖、蛋白質的混合物——粘蛋白,這種粘蛋白有助於保持心血管壁的彈性和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對呼吸、消化系統以及關節腔、漿膜腔也有很好的潤滑作用。

甘薯還有壹個特點是它屬於“生理堿性”的食物,富含鉀、鈉等元素,而米、面、肉、蛋等都屬“生理酸性”食物。因此,甘薯同這些食物***同食用,有助於保持人體的酸堿平衡。甘薯中豐富的植物纖維素能增加糞便體積,而且吸水性好,可預防便秘和腸道疾病。

中醫學認為,甘薯性平味甘,功可“補中和血暖胃,肥五臟。白皮白肉者,益肺氣,生津”(《本草綱目拾遺》)。在日本和我國的壹些長壽區和長壽村,調查研究發現,當地的人們把甘薯作為主食,常年不斷地食用。因此甘薯又被譽為“健身長壽”食品。

由於甘薯的澱粉顆粒較大,進入人體胃腸道以後刺激胃酸分泌,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氣體,引起腹脹、打嗝、吐酸水,所以,吃甘薯要蒸熟煮透,也可把切好的甘薯先放在淡鹽水中浸泡十分鐘再蒸煮,或與米、面以及豆類食物***煮。

反胃痛、反胃、便溏者忌吃。

腸燥便秘患者,可以煮紅薯數個,去皮蘸蜂蜜吃即可。

花生,俗稱“落花生”。我國古代就有傳說,花生具有滋補益壽、長生不老之功,而被人們譽為“長生果”。正如民間諺語所說,常吃花生能養生,吃了花生不想葷。

花生和大豆壹樣營養豐富,是壹種高蛋白油料作物。其蛋白質含量可高達30%左右,其營養價值可與動物性食品雞蛋、牛奶、瘦肉等媲美,且易於被人體吸收利用。花生仁中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且比例適宜。還含有豐富的脂肪、卵磷脂、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E、維生素K,以及鈣、磷、鐵等元素。經常食用花生確能起到滋補益壽作用。

花生的藥用價值也很高。清代趙學敏在《本草綱目拾遺》中寫道,花生仁“味甘氣香,能健脾胃,飲食難消運者宜之”。食之可以起到開胃、健脾、潤肺、祛痰、清喉、補氣等功效,適用於營養不良、脾胃失調、咳嗽痰喘、乳汁缺乏等癥。

據現代醫學研究和臨床應用,認為花生油中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可使人體肝臟內膽固醇分解為膽汁酸,並能增強其排泄功能,因而能降低膽固醇,並對預防中老年人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發生有明顯效果。

民間還有“生花生健胃、煮花生潤肺、炒花生保肝”的說法。花生水煮營養最高。《滇南本草》說花生“鹽水煮食治肺癆,炒用燥火行血,治腹內冷積肚疼”。而炒花生仁或用油炸後吃,會使花生紅衣中所含的甘油酯和塞醇酯成分被大量破壞。醋泡花生被稱為“天仙配”,因為花生雖含有人體所需要的不飽和脂肪酸,但畢竟脂類含量高、熱量大、有油膩感,而經醋中的多種有機酸中和後,既解膩又生香。

此外,花生紅衣能抑制纖維蛋白的溶解,促進血小板新生,加強毛細血管的收縮功能。因此,可作為血小板減少和肺結核咯血、泌尿道出血、齒齦出血等出血性疾病的食療。

花生雖然營養豐富,但如保管不當,極易受潮黴變,產生致癌性極強的黃曲黴素,因此,對已黴變的花生米,不應再吃。

芝麻,俗稱“脂麻”、“胡麻”、“油麻”。原產於非洲,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把芝麻帶到我國,故稱胡麻。因含脂肪較多,又稱脂麻。

芝麻作為食品和藥物,均被廣泛應用。古籍書中對它有很多記載。《神農本草經》說芝麻主治“傷中虛羸,補五臟,益力氣,長肌肉,填髓腦”。《明醫錄》說它具有堅筋骨、明耳目、耐饑渴、延年等功效。晉代的葛洪說,芝麻“能使身面光澤,白發還黑”。芝麻的這些功用已被現代醫藥理論和實踐所證實。

據測定,芝麻含有多種營養物質,每百克芝麻含蛋白質21.9克,脂肪61.7克,鈣564毫克,磷368毫克;特別是鐵的含量極高,每百克可高達50毫克。因此,古人說芝麻能“填精”、“益髓”、“補血”,其根據也在於此。此外,芝麻還含有脂溶性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等。芝麻所含的脂肪,大多數為不飽和脂肪酸,對老年人尤為重要。

芝麻中含有的豐富的卵磷脂和亞油酸,不但可治療動脈粥樣硬化,補腦,增強記憶力,而且有防止頭發過早變白、脫落及美容潤膚、保持和恢復青春活力的作用。中醫學認為,芝麻是壹種滋養藥,有補血、生津、潤腸、通乳和養發等功效。適用於身體虛弱、頭發早白、貧血、津液不足、大便秘結和頭暈耳鳴等癥。研究發現,芝麻還含有抗氧化的元素硒,它有增強細胞抵制有害物質的功能,從而起到延年益壽的作用。

芝麻分黑白兩種,“取油以白者為勝,服食以黑者為良”。黑芝麻潤下,白芝麻調肺。食用黑芝麻,能滑腸治療便秘,並具有滋潤皮膚的作用。

芝麻的常見食用方法是休閑食法、加入面食食用、涼拌菜佐料、烤制食品、油炸食品佐料、元宵餡佐料、蘸糖葫蘆。吃芝麻最好壓碎後再吃,不僅有股迷人的香氣,更有助於人體吸收,因為芝麻皮不容易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