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加入紅軍,在騎兵部隊服役,先後擔任排長、連長,參加過查裏津保衛戰。
1919加入* * *制作黨。
1920騎兵培訓班畢業。歷任騎兵營長、副團長、團長、政委。
1925畢業於列寧格勒高等騎兵學校指揮官培訓班。
1930任騎兵旅旅長。
畢業於伏龍芝軍事學院。
1933至1940,先後任頓河哥薩克第四騎兵師司令、第三騎兵軍司令、第六騎兵軍司令、白俄羅斯軍區副司令、遠東第壹軍司令。他曾在哈勒辛河指揮對日作戰。
6月1940-6月65438+2月任基輔軍區司令,參加蘇芬戰爭,同年晉升將軍。
1941年1-7月任蘇聯國防委員會副人民委員兼蘇聯總參謀長。
1941 6月起蘇聯最高統帥部成員。同年5438年6月+10月任西線軍司令,指揮和防守莫斯科戰役。
1942年8月任國防委員會第壹副人民委員兼副總司令,10年10月任最高統帥部代表,統壹指揮斯大林格勒戰役。
1943年指揮伏爾加河軍和列寧格勒軍,突破德軍對列寧格勒的圍困。
1943-1944年,指揮烏克蘭第壹、第二集團軍進行科爾森-舍甫琴科戰役,隨後指揮白俄羅斯第壹、第二集團軍在白俄羅斯作戰,將德國法西斯軍隊趕出蘇聯領土。
1944 11指揮白俄羅斯第壹、第二集團軍和烏克蘭第壹集團軍追擊德軍,於5月1945日攻克柏林,5月8日代表最高統帥部接受德國法西斯無條件投降。
1945年6月至1946年3月任駐德蘇軍總司令、德國蘇軍占領區行政長官。
1946 -1955歷任國防部副部長兼陸軍總司令、敖德薩軍區和烏拉爾軍區司令員、國防部第壹副部長。
1955年2月至1957年2月,接替布爾加寧擔任蘇聯國防部長。
1941年-1946當時是同盟會中央候補委員。
1952年6月至1953年7月為蘇聯中央候補委員。
1953年7月起任蘇聯中央委員。
1956年2月至1957年6月任蘇聯中央主席團候補委員。
1957年6月至10年6月任蘇聯中央主席團成員。
1957 10因試圖“取消黨、中央和蘇維埃政府對武裝力量的領導和監督”,被解除黨政軍壹切領導職務。
1937 65438+2月至1958 3月是蘇聯1-4最高蘇維埃的代表。
1958年3月退役,1974年6月去世。他是《回憶與思考》的作者。
瓦西裏·伊萬諾維奇·崔可夫(1900-1982)出生在俄國農村的壹個貧困家庭。1917年,崔可夫加入了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不久,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崔可夫隨波羅的海艦隊加入了紅色政權的行列。19歲開始擔任紅軍團長。為了鞏固紅色政權,他率部東征西戰,與科爾沁白軍浴血奮戰,與波蘭軍隊浴血奮戰。1922年,戰事緩和,崔可夫棄官從軍,進入蘇俄第壹所最高軍事機構——伏龍芝軍事學院。畢業後留在東部中文系深造。1927去中國當軍事顧問,兩年後回國。1938年,崔可夫被提升為白俄羅斯特別軍區Bo Bruis集團軍群司令。
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蘇聯放棄中立,以“解放”烏克蘭西部和白俄羅斯西部為由入侵波蘭。崔可夫在所謂的解放遊行中率領第四軍入侵波蘭領土。65438+2月,蘇芬戰爭爆發,崔可夫調任第9集團軍司令,指揮部隊參加了這場不光彩的入侵芬蘭的戰役,這也是他參加的損失最慘重的戰役。第九軍所轄的四個師在對芬蘭的戰爭中承擔了切斷芬蘭“腰部”的任務。65438+2月底,雖然崔可夫的第9軍楔入汾軍防區40多公裏,但在隨後的戰鬥中,他的兩個主力師,即摩托化步兵師44師和163步兵師(* * *有48000人,335門炮,100多輛戰車,50輛裝甲車)都極不適應。崔可夫因此被解除了第9集團軍司令的職務。
1940年,法國的戰敗讓歐洲局勢變得糟糕,遠東局勢也對蘇聯不利。為了穩住日本,支援中國抗日戰爭,日軍無力北擊蘇聯。1940年秋,蘇聯中央決定派遣熟悉漢語、到過中國的少將·崔可夫作為蘇聯軍事使團團長,即蔣介石的總軍事顧問,到中國指導抗日戰爭,協調國共兩黨關系。
1942年3月,崔可夫將軍結束了在中國的使命,被召回莫斯科。這時,在希特勒的授意下,德軍統帥部制定了進攻斯大林格勒的作戰計劃。到7月底,蘇軍被迫退守頓河大彎,斯大林格勒面臨嚴重威脅。蘇聯最高統帥部決心堅守斯大林格勒。崔可夫的第64軍奉命於7月中旬開赴斯大林格勒。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崔可夫指揮的第62軍在城市防禦作戰中壹次次擊退數倍於自己的德軍,完成了蘇軍統帥部“不後退壹步”的任務。蘇聯《紅星報》在社論中說:“震驚世界的第62軍的頑強精神,使我們最高統帥部得以集結兵力,轉入反攻,沈重打擊了龐大的德國法西斯軍隊。”為表彰第62軍的戰功,蘇聯最高統帥部授予第62軍“列寧勛章”,並將其命名為“近衛軍”。崔可夫本人獲得了聯合國的最高榮譽稱號——“蘇聯英雄”。
斯大林格勒戰役勝利後,崔可夫第62軍被蘇聯最高統帥部改編為第8近衛軍,並轉入西南軍編制。1943年夏天,為了奪回東線的主導權,希特勒在庫爾斯克前線發起了“堡壘行動”。崔可夫指揮第8近衛軍向德國中央集團軍群發起猛烈反擊,最終庫爾斯克戰役以蘇聯的最後勝利而告終。
隨後,崔可夫率領第8近衛軍參加了歷次解放蘇聯的戰鬥。在崔可夫的領導下,第八警衛軍成為壹支頑強的、不可戰勝的、勇敢的部隊。1945年4月,崔可夫入侵柏林,希特勒於30日自殺。5月2日,柏林城防司令魏德林來到崔可夫的指揮所,簽署了投降命令。1945年5月9日,德軍最高統帥部代表凱特爾元帥、斯坦普福特海軍上將和弗雷德堡海軍上將在無條件投降書上簽了名。作為歷史的見證者,崔可夫出席了德國無條件投降書的簽字儀式。在被定為蘇聯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日”的5月9日,莫斯科紅場的1000門禮炮響了30下,以示厭惡。曠日持久的蘇德戰爭終於告壹段落。
崔可夫和他的蘇軍,從斯大林格勒到柏林,經過壹場艱苦的戰鬥,取得了完全的勝利。崔可夫以其卓越的指揮才能為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寶貴的貢獻。因此,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決定授予崔可夫“蘇聯英雄”稱號,並授予他“金星勛章”,使他成為在這場戰爭中兩次獲得這壹榮譽的98名英雄之壹。崔可夫指揮的近衛第8軍也成為壹支偉大的英雄力量,233人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10多萬人獲得各種勛章和獎章,145個作戰單位獲得集體獎章。
德國投降後,蘇、美、英、法在德國成立盟軍控制委員會,由各國占領區總司令組成,暫時控制德國。6月1945,10,駐德蘇軍統壹為駐德蘇軍占領軍集群,朱可夫元帥任總司令,崔可夫將軍任副總司令。165438+10月,索科洛夫斯基元帥接替朱可夫,崔可夫晉升為第壹副總司令。1949年3月,崔可夫將軍繼任蘇聯占領軍駐德國集群總司令,並兼任德國行政當局總司令。1953年5月28日,蘇聯政府撤銷了對德管制委員會,崔可夫被調回中國,擔任基輔軍區司令。1955年,55歲的晉升為晉元帥。1960年4月,崔可夫調任國防部副部長兼陸軍總司令。同年7月,他還擔任蘇聯民防司令。成為蘇聯武裝力量的高級骨幹。
崔可夫勤於寫作。他以豐富的人生閱歷和非凡的軍事指揮生涯,寫了兩本回憶錄《在戰爭中磨煉青春》和《在中國的使命》。出版了8本戰爭史著作,包括《集體英雄主義的軍隊》《斯大林格勒:經驗教訓》《戰爭中的180天》《前所未有的成就》《從斯大林格勒到柏林》《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西進》《烏克蘭戰鬥》《本·神罰》。
18年3月18日,壹生從事軍事工作的崔可夫元帥逝世,享年82歲。與世紀同齡的崔可夫元帥是壹位創新的戰術家,也是壹位技藝高超的戰役指揮官。在他漫長的軍旅生涯中,他以大膽創新的精神屢立戰功。他是戰略家,但不是外交家。他來過中國四次,秉承政府意誌,對中國有很多誤解。9枚列寧勛章、1十月革命勛章、4枚紅旗勛章、3枚壹級蘇沃羅夫勛章、1紅星勛章以及無數其他勛章和外國勛章,將使他永遠進入軍事家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