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卓然烈士簡介
烈士周卓然是湖北鐘祥人。黃埔軍校第六期騎術畢業。歷任國民革命軍排長、連長、營長、團長,騎兵旅副旅長,騎兵第7師旅長、副師長。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周卓然率部前往察哈爾,阻止日軍沿平綏路東段前進。1937年八月,周卓然率兵至百靈寺,多次擊退偽蒙古軍的入侵。1938年4月,為配合徐州會戰,打擊日軍,傅發起綏南戰役,先後收復清水河、林縣(今內蒙古和林格爾)。周卓然率部增援傅35軍,在和林縣查格洞與日軍巖田騎兵聯隊會合。他與敵人激戰兩晝夜,打敗了日軍。周卓然在戰鬥中身負重傷,回家休養。1938的秋天,前面很急。周卓然接到他升任騎兵第6軍第7師師長並返回部隊的電報後,立即返回部隊,不顧自己的傷勢,率部開赴前線。途經山西黃河渡口風陵渡北岸時,與日軍相遇,戰鬥中中彈身亡。
周卓然的烈士生活經歷
周卓然,1904年春,出生於漢江東岸的鐘祥市豐樂鎮。他的父親經營“周恒星”雜貨店。他生意興隆,家境殷實。他是當地有名的商人。周卓然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他於1924年畢業於仲強中學。那壹年,20歲的周卓然和大他三歲的表妹李玉潔結婚了。
周卓然中學時,受中國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提出的“三民主義”思想影響。周卓然結婚之初,原本打算經營父母留下的雜貨鋪,在家和妻子共築愛巢,生兒育女。但由於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日益加劇,反動軍閥為了榮耀而背叛國家,國家政局壹直處於內亂外患之中,父親開的雜貨鋪生意逐漸冷淡,到周卓然繼承時已經倒閉。周卓然家有四個兄弟。他是老二。雜貨店倒閉後,家裏生活貧困,經常沒飯吃,被當地人恥笑。
周卓然不甘心家庭的衰敗,受不了別人的冷嘲熱諷,下定決心要出去闖壹闖。受過良好教育的周卓然發現,國家的興衰和家庭的困境都是由外國侵略者、列強和反動軍閥造成的。當時“推翻列強,軍閥除外;為國民革命而奮鬥,共同努力。”周卓然是壹大批立誌報國的青年中的壹員。改變中國現狀最重要的是趕走侵略者,所以他決定棄商從軍。
1925年秋,周卓然中學時代的壹個朋友從鐘祥城關捎來消息,說孫中山創辦的黃埔軍校正在漢口招生,邀請他壹起報考。年輕好勝的周卓然立即和他新婚的妻子李玉潔商量去孫中山的黃埔軍校。他老婆是翼城小姐,有教養,懂事。她非常理解丈夫報效國家的心情,贊同丈夫的決定,並鼓勵他出去休息壹下。
當周卓然決定離開家鄉時,妻子已經懷孕。壹個賢惠賢惠的妻子,知道丈夫出門在外沒有多少路費和生活費,悄悄把家裏嫁出去的金手鐲、金項鏈、金耳環都賣了,為丈夫補上了路費和生活費。當周卓然告別新婚妻子,帶著深情的盤纏和生活費,坐上漢江水道上從豐樂開往漢口的小汽船,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在漢口,他順利通過考試,坐上了去革命搖籃廣州的火車,進了黃埔軍校陸軍學院第六騎兵師。
周卓然進入黃埔軍校後,如魚得水,學習非常積極,文化軍事素質在騎兵師壹直名列前茅。1926年2月,中國* * *明確提出出兵北伐推翻軍閥統治的政治主張。5月,國民革命軍第七軍、第四軍葉挺獨立團作為先頭部隊,先出兵湖南,援助正在被吳部擊潰的第八軍唐生智部,退守湘南衡陽。
就讀於黃埔軍校的周卓然,不久參加北伐,立下戰功。在他參加北伐的那壹年,他的大女兒在老家出生了。周卓然忙得沒時間回家看看,卻給她起了個好聽的名字“濟南”,紀念他在廣州南部參加北伐。周卓然黃埔軍校畢業後,日本人盯上了中國,不斷在東北增兵,東北邊境兩軍對峙,形勢危急。周卓然毅然北上,1929年任國民革命軍第六騎兵軍第七師連長。
1930年,周卓然的小女兒周幽蘭出生。駐守北方的周卓然得到信後,給家人發了壹張照片,請求母親和女兒原諒當兵的父親。他想念他的妻子和女兒。1931年,中國東北爆發“九壹八事變”,日本關東軍入侵中國東北三省。1933年,日軍入侵山海關,拉開了長城抗戰的序幕。作為壹名愛國軍人,壹個中國的熱血男兒,周卓然率部奔赴抗日前線,跟隨傅將軍殺敵。先後參加了大同、包頭、太原、婺源等戰役。
作為中國的騎兵將領,面對侵華日軍的殘暴罪行,周卓然奉命率部從綏遠東進,與日軍展開了殊死搏鬥。就在全體官兵堅持犧牲精神,英勇抗戰的時候,蔣介石集團在北平接受了日本的停戰條件。何立即命令周卓然的騎兵部隊停止戰鬥,撤出陣地。周卓然在這場抗日戰爭中光榮負傷。無奈,他被迫回到後方休養生息,等待抗日殺敵的時機。
1937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周卓然先後參加了大同、包頭、太原、婺源戰役。周卓然因抗日英勇,被提升為第八戰區福部隊第六軍第七師軍銜。10年月,忻口之戰開始。至此,娘子關失陷,太原告急,傅部奉命在太原集結。傅的主力只有兩個旅。雖然他們訓練有素,也有壹些實戰經驗,但南北轉戰數月,傷亡過半。匆忙中擴充了壹些新兵,缺乏訓練。10月6日,165438+,日軍第5師團開始進攻太原郊區。駐防城外的部隊潰敗,依托城池的野戰計劃徹底受挫,留下伏兵在孤城。7日,晉北、晉東日軍在數十架飛機、數百門大炮和坦克的掩護下,合力連續攻城。
這時,周卓然接到命令,帶領部隊配合友軍增援主力。周卓然騎著馬,迅速帶領軍隊到前線指揮作戰。經過兩晝夜的浴血奮戰,日軍終於被打敗了。傅率領部隊突圍,退到石樓壹帶。太原守城之戰,衛、孫連仲、王、四人安全轉移。日軍雖然入侵太原,但傷亡慘重,無力在南方繼續作案。在這次戰鬥中,周卓然不幸被日軍炸彈彈片擊中。他從馬上摔了下來,又受了重傷。他左臂的粉碎性骨折被鋸掉了。他再次離開軍隊到後方休養。
1938春,周卓然傷愈回鐘祥探親。當時,他的妻子和兩個女兒已經從老家豐樂搬到了縣城。周卓然最後壹次與家人團聚。今年,他的小女兒周有蘭8歲,大女兒周紀蘭12歲。他的小女兒現在回憶起當時受傷休養的父親,總是憂心忡忡。他經常在半夜醒來,夢見和日本軍隊作戰。此時,侵華日軍步步逼近,部隊節節敗退。這讓壹個愛國將領如何心安?周卓然在家只呆了四天,就帶傷重返戰場。臨行前,他對妻子李玉潔說:“我在世界各地都感到賓至如歸,而現在國家正處於危險之中。作為壹名軍人,我要保衛我的國家,我不能在家裏照顧妳們母女。”他還把從自己左臂上取下的壹片彈片和壹條血淋淋的軍用毛毯交給妻子,請她好好保存,說:“這些都是日本侵華的證據,妳壹定要好好保存。”在告別親人、離開家鄉時,他特意帶著不滿15歲的弟弟周珂奔赴抗戰前線。
自1938年春,日軍入侵山西後,為鞏固華北,鎮壓洛陽,刺探安,曾十三次圍攻中條山,均告失敗。1938年秋,侵華日軍從華北、華東入侵華中,抗日形式嚴峻。周卓然毅然決定帶傷重返抗日前線,重新踏上征程。壹路上,周卓然諄諄告誡弟弟周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日本侵略者是我們中華民族最大的敵人。如果我們中華兒女不積累,
周卓然歸隊後,奉命率領第六騎兵團第七師向西增援中條山,牽制日軍,配合整個抗日戰場。當時陜西潼關對日作戰正處於激戰之中。周卓然率領的騎兵師到潼關,行至黃河岸邊的山西芮城風陵渡鎮時,與日軍相遇。面對囂張的日本侵略者,周卓然沈著應對。日軍在飛機和大炮的掩護下,猛攻周卓然的陣地。戰鬥非常殘酷,突然壹顆炮彈落在正在前線指揮戰鬥的周卓然身上,爆炸了。當時周卓然渾身是血,他壹直在指揮:“給我來壹場硬仗,消滅這些小日本鬼子。”壹瞬間,這位熱血抗日的將軍死在了抗戰的最前線。愛國抗日將領周卓然在與日軍的戰鬥中為國捐軀後,他的英雄事跡迅速傳遍了全中國,激勵了大批抗日將士前赴後繼。
周卓然犧牲時年僅34歲,是抗日前線級別最高的總指揮。跟隨他到部隊的弟弟,眼含熱淚,在抗日部隊的幫助下,把屍體埋在離風陵渡不遠的陜西華陰縣。
1991年被中國人民和民政部尊為“抗日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