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詞選》而言,明人選錄的有20余種。其中,最引人註目的是草堂系列詩。金毛曾說:“宋元之際的《詞林選》壹波三折。只有第壹版的《草堂詩話》壹直飛得很快。數百年來,凡歌者,酒竹聲,皆大歡喜。寒窗迂閑時,未曾欠壹魚。不知道為什麽這麽感人。”(1)其實明代流傳的草堂詩,並非南宋何士信的原版,而是明代的各種改編。其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是顧從敬的《雷編草堂詩》四卷本。本書以何士信的《草堂詩》為基礎,按主題、按詞的聲調分類,首次采用了詩、中音、長音的分類概念。這本書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草堂原詩,成為明代最受歡迎的書。此外,還有萬章的《草堂詩餘別錄》1卷,有明代嘉靖十七年(1538)刻本;陳忠秀《草堂名士詩選》2卷,明嘉靖刻本;楊慎的《草堂詩評點》共5卷,其中有明代萬歷年間的《詞體組合》壹書;還有董其昌的《草堂詩評閱》7卷,還有明萬歷年間喬杉書店的刻本。《草堂詩翻拍劄記》共6卷,由唐順之註釋,田宜君選編,李廷機批評。明萬歷十六年(1588)再版6本。有吳從賢主編、袁宏道更新、李玉玲評點的《草堂詩於娟》四卷,有明萬歷年間石堅宮蕭紹渠主編的刻本。還有《雷玄草唐語》6卷,續書2卷,其中顧從敬《雷玄》、陳繼儒《重校》、陳參與編著,續書錢和陳審閱,明萬歷四十二年(1614)出版。還有沈繼非編的《顧湘岑草堂詩評點》四集***17卷,其中有顧從敬編的六卷、長湖外史編的兩卷、沈繼非編的四卷、錢、沈繼非原編的五卷、明翁編的幾卷...這是壹個動機各異的復雜系列叢書。當時蓋的草堂詩有古典詞的品牌效應,於是火上澆油,試圖從中分壹杯羹,最終泛濫成災,壹發不可收拾。這壹方面固然有助於詞的傳播和普及,但也使清初詞人咬牙切齒地批判草堂詩雨,甚至把明代詞的缺失全部歸咎於此書中的人物形象。
在其他選本中,陳的《花卉納粹編》(卷12)是明代選本最多的壹部,收錄了唐、宋、元三代詩歌3200余首。清代《康熙年譜詩》是在石輯佚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從明朝萬歷十壹年開始刻的書。由卓編輯、許評價的《語廣軒》,後更名為《古今詞叢》,亦稱《詞叢》。隋唐至明代詞共467首,選詞2030首,較為精確。王世貞的《花卉拾得曾雲》:《詞通》壹書是尋訪和鑒定的。非常清楚。”明代對詞的選擇獲得了清人的認同,這是其壹。其他特色選本,如楊慎的《百花珍珠》,收錄唐、宋、金、元詞作65,438+000首,其中詞65,438+058首,偶有評論。他的選詞不壹定是好詞,而是詞史上的代表詞,選詞時有壹定的詞史感。還有董逢源的《詞苑》兩卷,選自六朝至唐五代的樂府歌曲。他們有追溯詞史淵源的動機,這與後來沈德潛編纂的《古詩源》不同。至於錢的《類編註》對《國語》詩的詮釋,可以說是壹部較早的《明詩選》。《明史》選字很多,似乎只有這壹本選成了專書。
從詞學建設的基礎工程來看,明代的兩部大型詞集更值得關註。壹部是吳訥的《唐宋名家詞百首》,壹部是金毛的《宋代名家詞六十首》。
吳訥(1372-1457),本名敏德,常熟(今江蘇)人。永樂被知醫舉薦到北京,洪熙初被舉薦拜禦史到貴州,他厭倦了在南京做官。英正四年(1439),為官。堯舜元年卒。石著有《文辨體》、《泗安》等。
《詞百首》、《詞六十首》是現存南宋詞集的名稱。吳訥和金毛在編纂文集時很可能利用了原始的累積效應。其壹,南宋嘉定年間,長沙柳書屋曾出版過《詞集》,名為《百首詞》,將南唐兩部主要詞作收入郭的《含笑詞集》。其中97,128卷。《知齋誌解題》(卷21)壹書曾記載其內容,在《肖驍詞集》中,為長沙書局所撰,編號“百詞”。前幾十部都是名著,結尾也有很多吹牛的。城裏人渴望賺錢,他們想充實他們的部委。“宋代最大的詞林版畫沒有保存下來,只能通過它的97件作品來想象它的規模。
吳訥編的《詩百首》,65,438+0,365,438+0卷,錄於正統六年(65,438+0,446,5438+0),始於采花,終於明初王達的《抗軒詩》。原註* * *百種,其中《東坡詞補要》附《東坡詞》,郭《瀟瀟詞》再版,無題本10種,無題本87種。總集3種,南唐同類2種,宋詞70種,金元詞8種,明詞1種。有壹部《天壹閣抄本》,現藏天津圖書館,據林·,商務印書館1940出版。與南宋嘉定劉氏書社所刊《詩百首》相比,前三部《集》為南宋所無,而郭以前的《詞集》除序、卷外,多見於南宋《詩百首》。趙萬裏的《唐宋名家四十書提要》說:“稼軒詞的丁基,袁遺的景春詞,他處無人不知。”[2]袁遺是元代人,可以忽略不計。所謂的“賈”丁基不是南宋“賈”四卷變A、B、C、D四套嗎?也就是說,我們不妨推測,吳訥的《百家詩》不僅僅是抄襲了南宋《百家詩》的舊名,很可能是在南宋《百家詩》的基礎上編纂而成的。不然憑壹個人的力量,就是正統四年(1439)才能當官。正統六年,壹本書能編多快?這個事實很難確定,因為吳訥是從手稿上取的,但這種可能性應該是存在的。但不管怎麽說,吳訥編纂的這套偉大的詞學叢書,確實為詞學文獻的保存做出了貢獻。
金毛(1599龔毅659),原名鮑鋒,金梓,號錢宅,也是常熟(今江蘇)人,壹生致力於圖書的編輯和刻書工作。家裏有個“雞骨閣”,收藏極其豐富,尤其是宋元時期的。他曾校刻過《十三經》、《十七史》、《天津書記》、《六十曲》等書,是歷代最高的私人刻本,在世界上被稱為“毛刻”。他著有《石矛陸書瑤光》、《石矛史明史明年譜》、《隱湖題跋》等。刻本《宋詞六十首》,原名《宋詞名家》,共分六集,從顏姝的《朱昱詞》到南宋陸炳的《胡同詞》,用***61,每集配有後記。由於單詞collections的順序,它們已經被雕刻。文集雖按詩人排列,但整體上沒有統壹的順序。金毛原本打算先刻這六集,再刻其他字集,但因財力不足不得不放棄。因此,壹些著名詞人的詞選,如的《葉紫詞》、賀鑄的《東山詞》、王的《璧山樂府》、張騫的《玉田詞》等,都未能得到收錄。從“宋詞名家”或“宋詞名家六十首”的通稱來看,並不壹致。但南宋末年,已有六十首詞。張炎《詞源》中的曾雲:“舊本《詞六十首》能唱能背,意義不大。中間如秦少遊、高竹烏、姜白石、史邦慶、吳孟闖等,這些家族風格各異,句法各異。都可以獨辟蹊徑,清新脫俗,刪減易漫之言,自成壹家,各負盛名於世。”現在這本書已經收錄了史大祖和吳文英的詞,可見是南宋末年編的,宋代著名詩人中有疏漏。而張炎等人不過是從宋朝進入元朝的人。但此刊似乎並未廣為流傳,除了張炎在《語源》中記載的內容外,並無可考之處。看來,金毛的《宋代名詞六十首》只是壹對家族數字,與南宋名詞六十首毫無關系。該書雖然在選材和校勘上存在諸多疏漏和錯誤,但它與明初唐宋名家吳訥的《詞百首》相呼應,構成了清理明代詞學文獻的兩大工程,對後世詞學校勘產生了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