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麗江有什麽名人嗎?

麗江有什麽名人嗎?

在歷史上,穆氏家族的首領是最早接受中國文化的。史書上說:“雲南土司知詩書,禮義廉恥,以麗江穆氏為首”。穆家世世代代文化素養比較高,“文藻自勵,聲優於文人”,湧現出幾代文學家,後被稱為穆家六雄。他們寫了許多生動活潑的邊塞詩,為豐富和發展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學做出了貢獻。

穆作家群的文學造詣被壹些學者評價為“勝於鐘繇”和“* * *中原旗鼓”。其中,有詩流傳至今的有穆泰、穆公、高木、穆青、穆曾、牧婧等六人。後來,他們被稱為,明代穆家的詩人。

穆泰(1455 ~ 1502)是第壹個用漢語寫作的納西族詩人。只有他的壹首詩《兩關使者》留存至今:

縣治南山兩關,兩關合兩山。

霓風難留,騎星易歸。

每逢鳳凰聖旨來,紅日近,鶴書不及白雲。

把梅子折起來,送給黃華的使者。我想在上面蓋個章,安慰壹下白滿。

該詩生動地描繪了麗江的山川之美,反映了與中原王朝的密切聯系。文筆嫻熟,格調高雅。

穆公(1494 ~ 1553),本名淑卿,又名雪山,宋萬和劉學的主人,是穆泰的孫子。慕公從小就對學習感興趣,思想開化。他四處求教,結交了張誌春、張寒、張本鎖、李元陽、賈體仁等雲南著名學者。他非常勤奮地唱歌,有著深厚的友誼。明代著名學者楊慎被貶雲南,穆公多次著書待他,並派使者帶著他的詩到昆明求教。所以壹開始是穆公的詩集(手稿藏於漓江圖書館),李開始沒有詩,現在有了。"

詩集《潛園之春》收錄了100首五言詩。壹部詩集《雪山庚子稿》載詩200首,有壹段註釋和壹段附言:“聚精會神於七字律令,清晰明了,布衣自然;五言律充滿爭議,言之有度;七言絕強和崔偉,之間造怪句;五個字絕對流暢,七個字不過分。.....有涼令時,可以講詩。”詩集《宋萬音卷》收錄了200首詩。楊慎在序中說:“雪山永守麗江,花藻自振,聲馳;他的詩充滿了美好的感情和憂郁的感情。它優美的句子連接得很好。”詩集《遊玉湖》收錄了100首詩,由賈體仁和張寒作序。賈說,讀他的詩“索清白晃晃,儲戴止油膏,妳若坐在我身上,當碧波綠時,妳就隨鷗上下。”詩集《仙府瓊花》收錄了數百首詩。楊慎命名並為文集作序,稱“仙府”以地名為據,“瓊花”贊嘆其聲美。楊慎還為穆公編選了《雪山詩選》,並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穆公的詩集有六部,其中有***1400多首,詩歌選自《歷代詩話》、《雲南叢書》、《滇南詩話》。

穆公作為麗江地方知府,也能註意觀察民情。《春社》裏有壹句話:“五壹無風無雨時,稻梁平。國風只要我,民樂健康。”《割麥》:“各村割新麥,滿地黃雲秋色。我怕我會被逼租,我會哀悼寡婦的。”

穆公的長子高木(1515 ~ 1568)立誌以武藝聞名,但也擅長寫詩。高木曾於嘉靖四十年間在“長江第壹灣”立石鼓,記載戰功。在鼓的正面,他寫了“戰勝傑克的偉大勝利”和壹首詩。高木在中甸縣三八鄉風景區白水臺的壹塊巖石上刻有壹首詩,生動地描繪了該地的奇異景色:“五百年前,壹群和尚曾住在佛國,以保衛弘能。雲、浪、雪、浪三千,玉嶺銀山數萬。曲曲不沾塵,瓊水層層常凝。長江永遠是心中的主宰,我嫉妒這是壹個高人。”

穆青(1568 ~ 1597)被命名為喬嶽和宋河。從小聰明好學,能寫詩和書法,29歲就去世了。有壹本《玉水之聲》合集。他的詩被收入《滇南詩選》、《歷代詩選》和《清代詩選》。錢穆齋編的《歷代詩話》中說:“穆青的詩是‘輕雲不礙秋千雪,樂柱適半畝茶’,‘秋煙薄,啄麥黃吟酒肥’,‘堤柳綠銷應限’。它們都是中國的詩。"

穆青的詩集《玉水聲》曾被其子穆曾帶到江蘇吉谷亭刻成冊,現已遺失。能看到的幾首詩,收錄在壹些明清的文集裏。

穆曾(1587 ~ 1646),本名長青,本名華嶽,本名白勝。萬歷二十六年(1598),天啟十三年(1635)被任命為四川布政使部左布政,天啟十七年被任命為太仆寺大臣。穆曾從小好學,博覽群書,十幾歲就能吟詩作賦。他提倡學習中國文化,專門修建了“萬卷樓”,廣泛收藏了數百種書籍,還在山的“解放森林”建立了印刷廠,並邀請大陸的印刷工匠雕刻穆的歷代詩詞。這是納西文化發展史上值得壹書的重要事件。

穆曾36歲退隱,隱居寫作,與本省及中原著名文人往來頻繁。徐霞客、、戴和尚先後到漓江,穆曾拜他們為師,並作了書面交流。穆曾作品傳世詩壹千多首,分別收入《雲淡墨清》、《小月堂詩》、《山居趣事》、《山治雲煙》、《空翠居集》、《廣碧塔詩》等六部文集。其中《雲淡墨輕》是讀書筆記,記載了許多奇聞軼事,花鳥蟲魚小品,清朝的《四庫全書》?在《細分的賢者》中有對這本書的概要介紹。《滇南詩集》、《雲南文學總集》、《雲南詩歌總集》、《雲南詞總集》和《雲南叢書》中都有壹些詩歌。除了詩,還有三十多字,二十多首詩。他是納西族文人中創作歌曲和辭賦的作家。他的創作把納西族的文學創作推向了更廣闊的領域,在納西族文學史上具有開拓意義。

牧婧被穆曾後,僅有的壹首詩《雪山》,已被收入光緒《漓江正史稿》:

很難堅持解除封印的方式。

玉基千年古雪,金沙萬裏在波。

雖然地圖還很寬,但是月亮不是以夏天為基準的,而且很冷。

雄偉遠未白,忽見太陽下長安。

這首詩被歷代學者稱為關於雪山的傑作。這首詩在納西族地區廣為傳頌,不僅描寫了壯麗的山河,也描述了元明以來麗江穆氏家族開放進取的思想:地處“邊關壹竇”的麗江,崇山如丘,被錦江阻隔,“固守印章”,閉關鎖國,必然“難走”,不會有出路和前途。只有像金沙江那樣“萬裏走浪”,才能走遍全中國,只有像玉龍雪山那樣“有千年古雪”,才能站得高、看得遠,即使身處雪域邊緣,也能“陽光下見長安”。山外有山,山外有天。麗江看世界山水想到人的精神境界。這是壹首生動反映納西族民族性格、民族感情、民族精神、審美理想和審美情趣的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