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固鎮在哪裏?
中國黃山市黟縣城東。
西遞古鎮有哪些著名景點?
西固村和鴛鴦谷以及燕山自然森林公園。
壹個小村莊,在廣袤的中國大地上,猶如滄海壹粟;壹個小村莊的存在時間,和中國五千年相比,就像壹眨眼的功夫。
然而,這個小村莊就像壹塊巨大的海綿,吸收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如果妳能把它緊緊地握在手心裏,從手指上滴下來的東西就充滿了豐富的文化營養。西遞的文化歷史值得玩味。
在寫這個標題之前,構思了很多名字,比如西遞:中國文化的象征,西遞:文化延續的夢想,西遞:被文化包圍的村莊,但都是在反復嘗試之後否定了自己。
原因要麽深刻,要麽難以理解;要麽形象虛無縹緲,無從落筆;要麽就是膚淺庸俗,文字沒有傳達意思。
但是,“西遞”和“文化”才是我想表達的核心內容。終於敲定了“滲透”二字,我感受到了那種從頭到腳都舒服滴水的感覺。
沒錯,就是“滲透”。
在西遞,人們會感受到來自傳統文化的熏陶和澆灌,比如春風、雨露、溫暖的陽光、涓涓細流。
甚至在每家每戶的墻縫裏,都散發著不可抗拒的書香墨香,仿佛裏面曾經盛過壹頓豐盛的飯菜,等待著已經餓了幾天的旅人享用。
此時,中國古代文化中的營養物質的強烈輻射,已經不可抗拒地滲透到人體的每壹個毛孔、每壹個細胞,直至像火壹樣點燃全身,讓人興奮不已,驚嘆不已。
每當去壹個景點,我總是不喜歡聽導遊沒完沒了的講解,因為這裏面有太多真假難辨的商業噱頭,會傳遞出很多不好或錯誤的信息,讓人疑神疑鬼,真假難辨,心煩意亂,最後覺得自己在東奔西跑。尤其是西遞,壹個傳承了幾千年文化血脈的地方,需要與外界隔絕,哪怕是壹點點幹擾,也要盡力靜下心來,用心去琢磨,用心去理解。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理解它的美。
西遞沒有引起人們情緒的宏偉建築,也沒有令人眼花繚亂的美景。只有白墻黑瓦的徽派建築靜靜地矗立在街道兩旁,迎接著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壹派滄桑斑駁的舊貌。看他的神態,就像壹個大學問家,深諳學問,壹副受人尊敬、謙遜不卑不亢的樣子,讓人肅然起敬。
大部分大學者都有壹種深沈而美好的氣質,但卻掩飾不了其燦爛的氣質,西遞也是如此。在這裏,每壹座建築的門樓、窗戶、天井、柱、梁、廳、書房,包括祠堂、牌坊。
有雕塑、書法、繪畫、詩歌等傳統文化的痕跡。而且無論是在做人的方式上,在立天下的原則上,還是在經營家庭的方式上,都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和思想深度。不經意間,我們可以觸摸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枝葉。
雖然經過了歲月無情的洗禮,但它更綠了,更清新了,充滿了生機。
西遞的故事要從唐朝說起,有文獻可查,這裏不用我贅述。但就其豐富的文化來說,是經過了幾千年的培育和積累,後來的學習才繁榮多彩。更早的西遞,只是中國大地上壹個“關在閨房裏”的安靜村落,鮮為人知。但她總是以自己獨特的文化方式默默存在,日復壹日地積累能量。
西方真正的人才輩出的時代,不是在繁華的唐宋,而是明清以來。這就是默默積累文化的效果。
其實任何文化的形成都需要很長時間的打磨和積累,不是喊幾句口號就能壹蹴而就的。
它是文化成長過程中的激素和毒藥,只會侵蝕、扭曲、扼殺文化原有的基因,最終產生壹批醜陋、畸形甚至變異的文化怪胎。
西遞的文化史告訴我們,孤獨和堅持是文化生長的最好環境和動力。
因為孤獨,可以集中精神;只有堅持,才能繼續。
西遞只是安徽南部黃山附近的壹個小村莊,距離黃山風景區約40公裏。村裏只有壹條不寬、貫穿東西的主街。這裏是唐朝皇室後裔胡氏家族的聚集地。
為了逃避封建政治的迫害,壹位皇族後裔改姓胡立,幾經周折,遷居至此。
胡後裔家世殷實,學識淵博,但商人也不少,特別是清代著名徽商、胡冠三,丹頂鶴商人胡雪巖,近代著名文化學者等。
但無論是為官還是經商,西遞的胡氏家族始終把文化素養作為自己的立身之本。055-79000從“讀書之本”的訓誡開始。
壹些民族根據祖訓,創作了《學而優則仕,經商有方,創業有難,知難而進》《人積善百年,首善只為讀書》《孝順世代,讀書百年事業》《欲為大師,必先仁厚,子孫必先讀書》等作品。教育是西遞文化成長和延續的起跑線。
在西遞,像上面說的這種工整、深遠、好記的對聯,可以說是比比皆是。而壹副對聯往往是壹幅優秀的書法作品,或李或楷,或行或草,真是賞心悅目。
可想而知,在文化氛圍如此濃厚的西遞,壹個疏於吟詩、謳歌、寫畫的人,會面臨怎樣的恥辱和尷尬?
據記載,西遞很多家庭常年吃糠咽菜,但孩子上學的學費,老師的柴米油鹽——元,只是零頭。為了節省燈油,成年人的工作,不管多苦多累,都要在白天做,晚上就更少了。但是孩子讀書的燈油從來不吝嗇,經常會亮到深夜。
正是在這種讀書聲和文化的潛移默化中,中國傳統文化的血液壹點壹點地融化在西遞人的身體裏,自覺地成為他們為人處事、安身立命的指南針。當時的西電人以“傳家寶”“書香門第”為榮,並以榜樣代代相傳,直到今天。
西方學者有“以天下為己任”的勇氣和擔當。最具代表性的是1895年由康有為、梁啟超發起的震驚朝野的“公車上書”事件。據史料記載,當時安徽省有8名考生報名,其中3人是西遞人。執信天下,關心天下,也是西遞文化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
西遞胡氏雖然宣揚封建家族文化,但其實質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復制。如胡家主張“勤儉”、“家和”、“傳宗接代”、“治國”、“以安變”。這些都可以在相關古籍中找到。
胡迪對傳統文化的再現是真實的。
胡荻“學文從商,以文為官”的思想帶有濃厚的封建功利色彩,在現代社會中值得探討和批判。
但他這種以文化為基礎,把文化放在非常高的位置的思想,難道不值得後人學習和研究嗎?在他們的常識和認知中,文化絕不是可有可無的裝飾和點綴,更不是附庸風雅的權宜之計。
他們深信,無論做生意還是做官,沒有文化都會走得很遠。學業務不失優雅;做官不是沒有誠信。
也許正是因為這種文化意識和氛圍,西遞這個小村莊,才最終成為中國文化歷史長河中最純粹、最清澈、最明亮的壹滴。
伍迪人重視文化,但不避諱文字和利益。其中不乏優秀的徽商。西遞很多富商都是在外面發展起來的,並不像現在壹些所謂的“有錢人”那樣沈迷於個人享樂和奢靡。而是選擇回到西遞故裏,修建祠堂,立牌坊,建房辦學,熱心並沈迷於公益事業,實現商業對文化的反哺。
這是徽商文化的壹大奇觀。而這,恐怕也是西遞文化能夠長久的重要原因。西遞富商的很多優秀品質都是壹樣的:誠實、友善、謙遜、克己、好學、有禮貌。沒有厚重的文化氛圍的滲透和熏陶,是不可能培養出這些品質的。
世界文化遺產西遞已成為國內外著名的旅遊景點。當初老房子老房子既是旅遊景點,也是經營場所。但其商業行為也與文化密切相關。
經營者中,有的擅長書法,有的擅長雕刻,有的從事繪畫,有的是全國或省級書畫協會會員。他們以文入行,以商養文,文商並重。現在去西遞村參觀,相當於看了壹場藝術水平很高的書畫展,還有現場演示,賞心悅目,有教育意義。
這個20歲的女孩用刀刻竹簡。刀法嫻熟,筆如遊龍般蒼勁。經過壹番討價還價,遊客可以以她身邊的價格買到100元的作品之壹。
她說她從小練字,有10多年的經驗。現在我通過寫作獲得了不錯的收入。在西遞,她的字只有好,沒有不好,因為西遞有很多和她壹樣的人。甚至現在的孩子都在努力學習。
對於姑娘的話,我可以理解為謙虛的話,也可以換壹種方式理解:西遞文化後繼有人。
但我心裏還是有些模糊的擔憂:現代商業社會浮躁的逐利特征會不會侵蝕西遞文化之樹的枝葉?
其實在我心裏,我是希望西遞的後人能夠壹脈相承地發揚西遞文化中所蘊含的優秀品質和獨特特質的。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也能看到他們竭盡全力回報家鄉,為西遞文化豐富更多全新的內容。
壹些現實的認知壹再告訴我們,文化和逐利之間似乎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在壹定的社會背景下,前者往往不得不為後者而犧牲或埋葬。在壹些人還在有意無意地把文化當成壹個標簽而不是靈魂的時候,我們看到了大量的古建築、文物、經典被破壞、消失、衰落。當我們的精神家園破碎了,我們又能做些什麽來抵禦“外來文化”的侵蝕呢?
我們不排斥、排斥或妖魔化“外來文化”,但我們需要自己現代文化的創造和創新。
但無論如何,我們不能失去或拋棄自己的文化根基。西遞的文化歷程已經表明,只有堅信自己,堅守底線,包容和寬容,才能偉大,這也是壹種可貴的文化自信。
深受文化浸潤的西遞,不遺余力地宣傳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忠、孝、仁、義。055-79000要求後人“忠孝”、“忠義”、“儒仁”、“立功”。從眾多的碑刻、書法、楹聯中,我們看到西遞的胡人有信仰、有追求、有敬畏、有擔當,他們的精神世界是非常豐富而強大的。
皇帝湖人註重從細節上規範自己的言行,審視自己的內心,甚至從壹個字裏挖掘自己的文化。
在西遞,有壹幅放大的行書,上面有“孝”字,高約壹米,是南宋大學者朱偉題寫的。從左至右為儒生,雙手握拳,行孝道;
從右向左看,是尖嘴猴,拳打腳踢,張牙舞爪,意思是“孝順的人就是畜生。”
我壹直覺得中國的書法是個奇怪的東西。在點點滴滴之間,人們總能想象和創造出許多難以言表的意境,這也是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
朱是否有意寫“孝”字,無從考證,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西遞人根據自己獨特的文化素養和特點,對這個詞進行了合理、生動、貼切的解釋。“孝”字也是胡人對中國孝文化的認識、傳承和發展,其影響和作用已經遠遠超出了自身。
查閱西遞史料可以看出,幾千年來,胡氏家族從未出過國。這是壹個奇跡。
試想:西遞雖小,但胡家屬於當地名門望族,人口繁盛,民族過萬。其中,有錢的壹方有商人,有權暫時定居的高官。從目前媒體報道的壹些社會情況來看,作為豪門之壹的胡氏家族,似乎應該有壹個霸道、橫行鄉裏、欺男霸女的“二代”。
但是,真的,不,沒有。
據介紹,明清時期,西遞實際身居官職400余人,但無壹人玷汙祖業、辱沒家風,被朝廷以受賄罪、枉法罪繩之以法。難怪清朝軍務大臣曹真勇感嘆:“弦歌聲勝於屋聲。他有君子之行,不學涼薄。”這壹切應該歸功於文化強大的啟蒙和自省功能嗎?
傳統文化所推崇的價值取向和道德觀念,成為西遞胡氏家族純正民族精神的守門人和過濾者。這對我們深刻反思當前的壹些社會現象如鋪張浪費、道德缺失等,確實是有幫助和幫助的。
很多時候,外在的約束力在自我內心的警惕面前是蒼白無力的。無數事實告訴我們:文化退化,道德滑坡,失去理性,或者比天災人禍更可怕。
去西遞之前,壹個朋友對我說:“別去那裏。除了幾間破舊的房子,沒有什麽有趣的東西。”的確,如果玩的話,真的沒什麽可玩的。
但是,西遞文化千年不衰,真不是鬧著玩的。想玩就不要去西遞。
在這裏,我們只能真誠地體驗和領悟中國文化的精髓和永恒,感受其堅定的道德力量,這也算是壹次凈化靈魂的旅行。
西遞,壹個被文化浸潤的村落,我還會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