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漢字字形透視的筆跡心理探討

漢字字形透視的筆跡心理探討

本文探討了筆跡心理學中的有關字形的理論問題,字體形成和其反應的深層心理機制,從視覺機制、透視、光學以及借鑒精神分析的角度解釋了在筆跡分析過程中經常遇到字形。力圖為理解字形這壹現象提供簡潔、易於理解的思路。

關鍵詞: 字形 筆跡 心理 視覺

在筆跡學研究中,對漢字的考察可分為:線條、字形、字陣、篇章等幾個方面,其中線條由生理(主要是觸覺)和深層心理進行制約,字形由視覺和意識進行制約, 篇章由社會環境進行制約,其中字陣介於字形和篇章之間兩者特點都有。

如果說筆跡的線條反映了壹個人的潛意識和行為特性的話,字形則反映了壹個人的總體態度,是精神世界的投射。壹般情況下,人們在看到和書寫筆跡時的第壹印象,就是字的形狀或者說是字體。

對字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如果只有線條而沒有組字規則,那只是壹堆雜亂的線條毫無意義。只有當線條按照書寫規則進行排列組合後,形成字形後,線條才具有了筆跡的意義。通過字形進行分析,目前所出版的著作已經進行了很多這方面的研究。但是對字形形成的心理原理的探討卻不多。我們能夠見到的有字體偏旁部首歸類解釋的方法,有劃分形如九宮的方位分析的方法等等。這些方法的背後到底蘊藏著什麽樣心理或生理機制,我做了壹些不成熟的思考。

人的感知覺中,最原始的感覺是觸覺和嗅覺。人類的嗅覺已經嚴重退化,在此不做過多的討論。觸覺是與生俱來的,是其它形成視覺的基礎之壹,其中又以手部的觸覺最為密集和發達。如果說觸覺直接影響了線條的形成,那麽對字形的形成影響最大的則是視知覺了。在日常生活中人所接收的信息中視覺信息要占到90%以上,可見視覺之重要。

心理學上做了大量的實驗,人視覺的形成並不是先天的,而是後天經驗的結果。例如1896年,斯特拉頓通過壹副自行設計的使物體在視網膜上的投影反轉和變位的眼鏡親身實驗就證明了這壹點。先天性的盲人在獲得視覺後無法感知立體的事物和空間也說明了這點。有很多與筆跡有關的感知覺都與視知覺有著密切的關系,如視覺的恒常性、視錯覺、方位知覺、空間知覺、運動知覺等。所以視覺的研究對筆跡中字形的研究起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探討壹下筆跡上的方位和方向。這和人們寫字的目的有關,人們不是為了寫字而寫字,而因為要閱讀他。所以筆跡的方位是閱讀方位而不是書寫方位。我們知道,人在寫字時,紙的方位與人體成90度垂直,人眼睛看上去為俯角,而筆尖與紙又成接近90度垂直,與人體接近平行的位置。而人在閱讀時,在沒有桌子的情況下,紙的方位最佳角度是與人體形成平行的角度,即人如果站立的話,紙也像人壹樣是"站"著的,那麽這時,人對紙和字的觀察角度和日常觀察其它事物的角度是壹致的,即美術上所講的"平視"。

我們在以上的前提下來探討字的上下左右方位。人們已經在日常生活中就視覺形成了大量的豐富的經驗,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視覺經驗是立體三維和運動的,因此人們在觀察平面事物時也會把這些立體和運動經驗帶進去。即心理學上所講的視覺恒常性。

在視覺的透視規律上有壹個規律想必大家都知道,那就是"近大遠小"。這是空間知覺裏的大小知覺,大小知覺是靠視覺、觸摸覺和動覺的協同活動實現的,其中視知覺起主導作用。在同壹距離內,大的物體在網膜的視象大,知覺得就大;小的物體在網膜上的視象小,知覺得就小。我要說的不僅僅是字形的大小的問題,而字體的形狀問題。漢字壹般情況是正方形的,從上下左右不同的視覺角度進行觀看,正方形的上下左右邊在視網膜上的投影或視象是不等長的。

在壹般的情況下視覺的中心點與字的中心點壹致,這時觀看正方形(字),上下左右邊是相等的,在視網膜上的投影就是正方形,與客觀世界相壹致。因為這是最常見的視角,所以書寫者日常生活的視也比較常規,看待事物比較客觀和誠實,但有可能趨於平庸。

在從上往下觀看正方形(字)時,正方形的上(頂)邊要比(下)底邊長,這時人的視角屬於俯視。如果以這個視看待書寫過程,視覺的掃描方向是從上向下,書寫者會在寫正方形漢字時,視覺上會感覺到字上頂邊比下底邊要短很多,所以會主動調整書寫的字形,將字寫成上大下小的倒梯形。使用俯角寫字的人可能也會常期以俯角看待事物,俯角看待事物需要站在較高的角度上,因此說此書寫者有"高瞻遠矚"看問題也有壹定的道理,擁有雄心壯誌的同時必然會有傲氣。

在仰角的位置進行觀察正方形時,下(底)邊看起來比上(頂)邊長。同理,書寫者如果寫正方形的字,視覺上會感覺字的底邊比頂邊短,因此會調整書寫的字形,將字的底邊加長,寫長下大上小的正梯形。仰角寫字的人的觀察位置在地面上,思維層面也接近於地面,比較務實和註重物質,同時也比較踏實,但可能趨於保守。

在字形的左右方位上也是這樣,現代漢字的書寫是從左到右,在書寫過程當中,書寫完成的字在左側,還沒有書寫的字在右側。因此左側代表過去和已經存在的事物,右側代表將來和未實現的事物。左大右小的字的視角在左側,具有過去的含義。而右大左小的視角在右側,具有著眼於將來的含義。具體論證過程與上下視角相同,在此略過。

字行是壹個個單個的字形成的,單個字的形狀會形成字行的形成。任何事物都是相輔相成互相作用的,字行同時對單個字起著約束和引導作用。人們在閱讀文本時的視覺掃描方向是從左到右的整行直線掃描,而不是沿著每個字的筆劃進行視覺掃描。

測量字寬的簡單公式:單字寬度 = 字行長度 ÷ 單字個數

假定字行的視覺掃描速度和字行的長度不變,要想提高閱讀和書寫效率,勢必要壓縮每個單字的寬度,即橫劃變短,這時豎劃相對的變長了。這是壹種快速狀態。從這壹點可以看出,字形豎長與追求效率存在某種聯系,這也便於理解豎長形字具有積極熱情、勇於行動等性格含義。相反的情況,在相同的前提下,如果把註意力放在單個字上,勢必在相同時間內減少了字的個數,單個字的寬度就會變大,即橫劃變長,相應地豎畫顯得短了,形成了扁寬形的字。這是壹種慢速狀態,自然顯示了書寫者的從容等性格特性。

物理學天才愛因斯坦發明了相對論,認為光線會受到星體的引力影響而彎曲,星體的強大引力會形成壹個引力透鏡。中國學者李宗吾受到啟發充實了他自己的厚黑心理力學理論。李宗吾認為,人的心理就像壹個巨大的星體,對人的行為發出強大的引力。我們都知道眼睛是光學接收器,光是沿著直線進入眼睛之後傳遞給大腦的,在傳遞給大腦的過程中必定會受到強大的心理能量的影響而產生壹定的變形和彎曲。我們不妨把由心理能量產生的強大作用稱為心理透鏡。

同現實中壹樣,有用的透鏡基本可分為兩種:凹透鏡和凸透鏡。

通過凹透鏡觀察正方形字體,正方形字體會變成四個角向外伸出,而四個邊向內凹的形狀。我們都知道凹透鏡具有縮小作用,尤其是中心部位,這就使字形顯得字體中部過度壓縮,而四角相對變大。那麽相應地人的視野也被壓縮了,視野的壓縮可能表明書寫者的心理能量集中了點上,思維也被壓縮到了壹個點,雖然專註但不夠開闊。

凸透鏡就是平常所見的放大鏡,具有放大的作用。通過凸透鏡在適當距離觀察正方形字體,字體的中心部位放大率最高,而四個直角變成鈍角,有向內收的趨勢,四個邊向外凸出。在高倍曲率的凸透鏡作用下,正方形甚至會變成圓形或接近圓形。相應地書寫的心理視野也被放大了,思維和心理能量有了活動余地而不會局限於壹點,有了壹定的靈活性。這也是為什麽有的寫圓形字的有比較容易適應環境的原因之壹。

和現實生活中我們在大自然中的情況壹樣,視覺會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影響視覺環境的是太陽,太陽發出強大的光線照耀著萬物,在光線照耀下的事物除了光明的壹面外,還會向地面投下陰影。精神分析學派的榮格提出的原型就有太陽原型和陰影的概念。在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這個陰陽兩面,追求光明、希望、溫暖、向上壹面的良性心理能量就像太陽壹樣照耀我們的心靈。而陰暗、邪惡、憤怒、仇恨等負性心理能量就像陰影壹樣跟隨著我們。

我們在前面已經探討了漢字的方位和方向。在漢字書寫中,某些向上的和居於上部的筆劃具有太陽的象征,尤其是起筆。這些上部的筆劃的所顯示的強大心理能量,代表著心理的太陽的狀態。例如上部筆劃強有力,可能代表書寫者追求上進,有遠大誌向等。相反亦然。

心理有著太陽或者光明的人,陰影就會較小或消失。在漢字書寫中,向下伸展的筆劃就像在光線照射下的投在地面的陰影。這些潛意識中的陰影見不到陽光,如果處理不好會造心理能量的流失,使負性心理越來越重。

在視學成像中,視象的模糊與清晰與否取決於焦距是否準確和透光度的多少。照相機的鏡頭分為遠焦、中焦、近焦及變焦等等。相應地在人的內心世界人與紙張之間的距離,我把它稱之為心理視距。

我們假定人眼與紙張的距離的壹般情況定為中焦,這樣無論是閱讀還是書寫文字都是最清楚的。由此推論字體的清晰程度與思想和現實的吻合程度最高,書寫者對客觀現實的作用最大。心理視距清晰的同時,思維和意識也清晰。

焦距不準有兩種情況,壹種是焦距過遠,超出了紙面的距離。壹種是焦距過短、過近,視距還未到達紙面。兩種情況都對應著心理視距不在現實層面上,表現在字的書寫上都是筆壓淺、力度輕,給人以超脫的感覺。

先說相應心理視距過遠的情況,書寫者的思維已經超出了時間上約束,具有某種遠見。而心理視距過短表明思維嚴重退縮,毫無遠見可言。無論是哪種情況都表現為對當前狀態把握不夠準。

還有壹種字跡模糊的情況,就好像是通過透光度很低的灰度鏡或柔光鏡對筆跡進行觀察。我認為這也反應書寫者的思維狀態就像蒙上某種濾光鏡壹般受到了心理幹擾,與現實嚴重脫節的表現,同時也不能使自己的內心向外界便利展示和溝通,自我意識和智力沒有得到充分發展。

根據精神分析上某些學派的觀點,每個人對自我的印象都是壹種心理上的鏡像,和真實的自己是相反的。通過對字的方位的考察,發現字的方位正好是人體的鏡像。就好像人在寫字的過程中,不斷地在照鏡子。每壹個漢字都是壹個面朝著書寫者自己的人,即漢字的左側相當於人的左側,而漢字的右側相當於人的右側。漢字無論是書寫還是閱讀都與人成鏡像的關系。

我在上面說了很多人的內心中就像有壹個透鏡。那麽人的內心世界也可能存在壹個專門用來照自己的反射鏡,反射鏡與透鏡有壹些區別,從這個鏡子中照出來的是我們自己,而非客觀世界。

當然了,最接近客觀現實的理想情況是平面鏡,然而人在心理發展的過程中,這個心理的鏡子會或多或少地受到扭曲,就像哈哈鏡壹般。從這個扭曲的鏡子中肯定會看到變了形的自己,書寫者會無意識地調整自己,使自己在鏡子中看起來比較令自己滿意。就如同現實生活壹樣,人不可能不穿衣服去照鏡子,那麽鏡像中的自己就更加遠離真實的自我了。這個心理運作機制非常復雜,已經超出了本文討論的範圍。我所要說的是人們在寫字過程中,會無意識地對自我進行修飾,就如同給自己穿衣服壹樣。如有的人喜歡反復修描筆劃;有的人喜歡裝飾某些筆劃,將折角寫得更復雜等等。

穿的衣服也不盡相同,例如:有的如女性喜歡穿花裙子,線條華麗溫柔;男性喜歡穿軍服,線條顯得筆直有力等等。

當然有不穿衣服真正暴露自己真實內心的人,線條和字體顯得樸實無華,不甚美觀。

在上個世紀心理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聽覺研究上,對於視覺的研究時間並不長。而漢字又是世界上視覺性最強的文字,所以對視覺心理的深入研究必然為漢字筆跡心理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持。

在漢字的視覺上還有很多問題值得深入探討,由於時間倉促,掛壹漏萬,學識有限,有些內容仍在學習和探討之中,加之尚未見到有人做過此方面的論述。文中難免有謬誤之處,還請有研究者多加指正。

(此文寫於2004年,原標題為《字形透視與筆跡心理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