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兒時疑惑#到底有沒有外星人?

#兒時疑惑#到底有沒有外星人?

當然有,外星人是人類對地球以外智慧生物的統稱。古今中外壹直有關於“外星人”的假想,在各國史書中也有不少疑似“外星人”的奇異記載,但現今人類還無法確定是否有外星生命,甚至是“外星人”的存在。2011年4月初,美國聯邦調查局最新披露的壹段奇特備忘錄證實,在1950年之前曾有外星人著陸美國新墨西哥州。

外星人圖片

生命只出現在能發出光和熱的恒星周圍的行星上,但並非所有恒星都必然帶有行星。星雲說認為,恒星是從自轉著的原始星雲收縮形成的。收縮時因角動量守恒使轉動加快,又因離心力的作用星雲逐漸變為扁平狀。當中心溫度達700萬度時出現由氫轉變為氦的熱核反應,恒星就誕生了。盤的外圍部分物質在這過程中會凝聚成幾個小的天體——行星。 星雲說可以合理解釋許多觀測事實,但也存在壹些困難。另壹方面,計算機理論模擬計算表明,如果星雲物質在收縮過程中沒有角動量轉移,那結果不會形成壹個中央恒星和周圍壹些小質量行星,而是會形成雙星。在雙星系統中即使形成行星,不用多久它們也會落入某顆恒星中,或者被拋入宇宙空間,不可能長期在恒星周圍存在。 看來大自然給原始星雲兩種發展的可能:物質保持它原有角動量,演化後形成雙星;或者兩者在演化過程中恰到好處地分道揚鑣,結果生成中央恒星以及繞它運轉的行星。

生成過程

生物的進化是壹種極為緩慢的過程,所經歷的時間之長完全可以同太陽的演化過程相比。化石的研究發現,早在35億年前地球上就已有了壹種發育得比較高級的單細胞生物,稱為藍——綠藻類。根據恒星演化理論以及對地球上古老巖石和隕星物質的分析知道,太陽和地球的形成比這種生物的出現還要早10~15億年。太陽系形成後大約經過50億年之久地球上才有人類。 現在設想把每50億年按簡單比例壓縮成1“年”。用這樣的標度1星期相當於現實生活的1億年,1秒鐘相當於160年。從宇宙大爆炸起到太陽系誕生,已經過去了大約2年時間。地球是在第3年的1月份中形成的。3、4月份出現了藍——綠藻類這種古老單細胞生物。之後,生命在緩慢而不停頓地進化。9月份地球上出現了第壹批有細胞核的大細胞,10月下旬可能已有了多細胞生物。到11月底植物和動物接管了大部分陸地,地球變得活躍起來。12月18日恐龍出現了,這些不可壹世的龐然大物僅僅在地球上稱霸了壹個星期。除夕晚上11時北京人問世了,子夜前10分鐘尼安特人出現在除夕的晚會上。現代人只是在新年到來前的5分鐘才得以露面,而人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則開始於子夜前的30秒鐘。近代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在舊年的最後數秒鐘內壹個接壹個加快出現,子夜來臨前的最後壹秒鐘內地球上的人口便增加了兩倍。 由此可見地球誕生後大部分時間壹直在撫育著生命,但只有很短壹部分時間生命才具有高級生物的形式。

誕生條件

現在我們看到了,智慧生物的誕生要求恒星必須至少能在約50億年時間內穩定地發出光和熱。恒星的壽命與質量大小密切相關。大質量恒星的熱核反映只能維持幾百萬年,這對於生命進化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只有類似太陽質量的恒星才是合適的候選者,銀河系內這樣的恒星約有1000億顆,除雙星外單星大約是400億顆。單星是否都有行星呢?遺憾的是我們對其他行星系統所知甚少,但是確已通過觀測逐步發現壹些恒星周圍可能有行星存在。考慮到太陽系客觀存在,甚至大行星還有自己的衛星系統,比如太陽系中的木星。不妨樂觀地假定所有單星都帶有行星。 外星人圖片

有行星不等於有生命,更不等於有高等生物。關鍵在於行星到母恒星的距離必須恰到好處,遠了近了都不行。由於認識水平所限我們只能討論有同地球類似環境條件的生命形式,特別要假定必須有液態水存在。太陽系有八大行星,但明確處在能有條件形成生物的所謂生態圈內的只有地球。金星和火星位於生態圈邊緣,現已探明在它們的表面都沒有生物。 對壹顆行星來說,能具有生命存在所必須滿足的全部條件實在是十分罕見的。太陽系中地球是獨壹無二的幸運兒。詳細計算表明,在上述400億顆單星中,充其量也只有100萬顆的周圍有能使生命進化到高級階段的行星。 另壹個限制條件是地外生命應該與地球上生命有類似的化學組成。天文觀測表明,除少數例外,整個宇宙中化學元素的分布相當均勻,因而完全有理由相信在遙遠行星上也能找到構成全部有機分子所需要的材料。事實上已經在不少地方發現了許多比較復雜的有機分子。因而可以認為,生命在某個地方只要理論上說可以形成,實際上也確實會形成。於是銀河系中就會有100萬顆行星能有生命誕生,不過每顆行星上的生命應當處於不同的進化階段。

各方態度

外星人的報道時常見諸報端,很多人聲稱見過飛碟,甚至見過外星人,同時他們也拍到了各種各樣的有關飛碟的照片。這壹切到底是真是假,外星人真的存在麽? 據自稱見過外星人的人們描述,他們所見到的外星人大多是壹些個子矮小,腦袋圓大、嘴巴窄長如裂縫、身穿緊身衣的類人生物。 另壹些人則熱心於尋找外星人在古代留下的痕跡。他們認為撒哈拉沙漠壁畫上人物的圓形面具、復活節島和南美的巨石建築以及金字塔等種種無法解釋的史前奇跡都與外星人有關。還有的學者提出人類是外星人的後裔,或人類中壹些民族(如瑪雅人)是外星人與地球人交配的後裔等種種觀點。但這些也只能作為猜測和假說,其中大多數仍缺少足夠的證據。 美國康奈爾大學的著名天文學家卡爾·薩根曾指出,在整個銀河系中差不多有二千億顆恒星,這些恒星中有相當壹部分帶有行星。在這些行星中,與地球環境近似的,估計可能多達壹百萬顆。既然生命能夠在地球上產生和演化,那也就可能同樣在這些行星上產生和演化,並發展出智慧生物。而其中必定有壹部分,要比現在的人類文明更為先進。因此,這些天文學家們認為,在地球以外的別的星球上出現智慧生命,完全是可能的。 但薩根卻對世界各地常常有人遭遇外星人的消息嗤之以鼻。他認為,這些,都是把壹些人類掌握的科技加到所謂外星人身上,所描述的外星人形象也大多是人類的變形。而在別的星球,生命進化過程千差萬別,外星智慧生命的演化形態很可能與人類完全不同,其掌握的科學技術也會與人類完全兩樣。而且這些可能產生智慧生命的星球,離地球的距離都在幾千或幾萬光年。因此以為每年甚至每天都有外星人來訪的說法,更是完全不現實的。 薩根的看法,大致可以代表嚴肅的科學家們的意見。 對於目前外星人的存在情況,科學家們提出了種種可能的設想,這些設想很大膽,現在看來也很離奇,但是誰又能責怪人類的想象力呢,也許這些幻想有壹天會變成可觀的存在。如果我們為100萬這個大數目感到歡欣鼓舞的話,認為找到外星人不成問題,那就高興得太早了。對於地外高級生物只有當能同他們建立聯系時才有意義。就人類目前的認識來看,無線電訊號是建立這種聯系的唯壹可行的途徑,因而必須進壹步探討有多少個行星上居住了有能力發送這種訊號的文明生物。如果他們從存在以來壹直在發送這種訊號,那就應該有100萬個正在進行無線電發播的行星。但事實上不要說藻類,就是人類在100多年前也還沒有這種能力。另壹方面,技術已遭到破壞,以及本身已遭到毀滅的生命形態也是不會這樣做的。請不要忘記,差不多在能發射無線電訊號的同時,人類也研制成了大規模核武器,它們足以把地球上全部生物徹底毀滅掉。外星人會不會為失去理智的戰爭狂所支配而毀掉自己呢?這種可能性也許不能完全排除。 讓我們又壹次樂觀地認為外星人有能力、有理智解決那些我們所擔心的問題,並假定他們在和平繁榮的環境中生活了100萬年。由於科學技術極為發達,生活充分富裕,他們必然會想到、也完全有能力耗費巨資來從事有重大意義的開創性研究,其中包括試圖同外部世界同類建立聯系。他們在100萬年內不停頓地向外界發送強有力的無線電訊號。這麽壹來在上述100萬顆行星中,就有壹小部分正在發播這種訊號,這部分所占的比例是100萬年除以40億年,即0.025%。這意味著目前正在發送訊號的只有250顆。如果它們均勻地分布在銀河系中,則相鄰兩顆之間的距離約為4600光年。人類發出的訊號要經過4600年才能送到離我們最近的外星人那兒。如果他們收到了並隨即發出回答,那要收到他們的回音我們還得再耐心地等上9200年!奧茲瑪計劃的聯系對象離開我們只有十幾光年,這樣做實在沒有多大意義。要使計劃變得有實際意義,必須監聽4600光年範圍內每壹顆類似太陽的單星是否在發出有含義的訊號。 要是更實際壹點是,想想人類有歷史記載的只有4000年。如果外星人只是在4000年長的時間內有能力進行無線電發播,那麽今天在向外界播發訊號的就只有壹顆行星!於是,整個銀河系中除地球外充其量也就再有壹種文明生物在發送訊號,我們用射電望遠鏡在銀河系內留心傾聽這種訊號的種種努力就完全是徒勞無功之舉的! 讀者也許會為這壹結論深感失望。那麽實際情況同這裏所估計的會有多大差異?上面的討論中有許多不確定因素。每顆單星周圍都有行星嗎?生命是否只能在地球這樣的環境下誕生?還有,實際上我們並不知道壹種智慧生物到底能生存多久,他們能壹直生存下去嗎?這些問題恐怕在相當長時間內還無法作出明確的回答。然而原始人又何嘗想到今天的大型客機、彩色電視、快速電子計算機和登月飛行呢?只要人類能在和平繁榮的環境中壹直生活下去,科學的發展會逐步回答這些問題。不過就目前來看,外星人即使存在,我們也暫時無法同他們進行有效的聯系。因而,把不明飛行物同天外來客的宇宙飛船聯系在壹起恐怕是不可信的。

各種解釋

有科學家認為:地球上之所以還沒有外星人,是因為他們在有可能到達地球之前,就被伽馬射線殺死了。 伊利諾伊州費米加速器國家實驗室的詹姆斯·安妮斯博士說,外星人尚未到達地球的原因是,只是直到最近,我們的銀河系才為生活於太空中的生命提供了繁榮發展的機會。 安妮斯說,直到幾億年以前,我們的銀河系還經常受到伽馬射線爆發的輻射:使恒星碰撞和黑洞都釋放出大量致命射線。只是到了現在,這些碰撞才變得稀少起來,外星生命才有可能出現,並從自己居住的行星旅行到相當遙遠的地方。 安妮斯希望,他在英國《新科學家》周刊上提出的理論,將能夠解決有關外星生命是否存在的最著名的爭論之壹——費米悖論。這個悖論是根據意大利裔物理學家恩裏科·費米這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名字命名的。據說費米在50年代提出了這個悖論,其要點是:如果外星人確實存在,他們在什麽地方呢? 這個問題之所以具有說服力,是因為它是基於我們銀河系的兩個事實:壹是銀河系非常古老,已有約100億年的年齡;壹是銀河系的直徑只有大約10萬光年。所以,即使外星人只能以光速的千分之壹在太空旅行,他們也只需1億年左右的時間就可橫穿銀河系——這個時間遠遠短於宇宙的年齡。所以,外星人究竟在哪裏呢? 費米顯然把這個理由當成了根本不存在外星人的證據。如今安妮斯則聲稱,他發現費米的這個推論存在壹個漏洞:外星人很可能存在,但只是直到最近伽馬射線的爆發周期才越來越長,從而為外星人提供足夠的時間間隙作星際旅行。 英國科學家保羅·戴維斯則討論了“生命種源傳播”的假設,即地外智慧生物不壹定要用活體來進行星際航行,可以用高智能的機器人攜帶生命種源(存放在絕對零度環境下)乘搭宇宙飛船進行生命傳播殖民,如此壹來即可避免星際航行中宇宙伽馬射線、接近光速航行所需驚人能量以及生命年齡有限的障礙。只要在航行所需能源充足的情況下,這種“生命種源傳播”方式即可得到實現,據此推理得出在宇宙漫長的時間歷程裏,高智慧生命應該幾乎遍布了整個宇宙中適宜生存的行星,並存在著廣泛的星際交往,包括地球在內。然而事實上地球並沒有接收到外星生命的信息,因此有科學家據此得出結論:外星人之所以遲遲不露面,是因為地外生命並不存在。 可見,對地外生命是否存在壹說,至今科學家們依舊未能統壹意見或拿出確切的證實或否定證據。不過,目前外星人研究不再是科幻而是壹門前景誘人的交叉學科———天體生物學的重要課題。

編輯本段理論依據

對於外星人的研究,其實也是統計學的壹部分,據科學家觀測,整個銀河系大約有100,000,000,000顆左右的恒星,而整個宇宙大約有100,000,000,000個左右的銀河系。我們假設出現生命體的概率是1/1,000,000,000,000,那麽依然會有100,000,000行星上會有生命體出現。 許多人認為時空旅行是不可能實現的,畢竟星際之間的距離是以光年計算的。可是他們卻忽略了壹個問題,那就是19世紀中期,科學家認為55Km/h是人類所能達到的最大極限速度,可是現如今的時代,我們已經遠遠的把音速拋在了身後,用了區區不到200年的時間。那麽為什麽不能在這100,000,000顆可能出現生命體的行星上,有某個種族超越了人的智慧,發明並且掌握了星際旅行的方法。(比如說反物質的應用)從而來到地球呢?雖然科學家們壹直都在爭論黑洞存在與否,畢竟從天文學的角度,黑洞是不可能被常規望遠鏡觀測到的,但是絕大部分天文學家還是相信射電望遠鏡觀測的結果,認為的確有這種連光都可以吸納的天體存在。 也許我們不曾看到過外星高智能生物,但是單憑眼睛和“古老的”科學技術就武斷的以為並不存在外星人,未免有失科學嚴謹的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