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靜心方能養生 中醫養生方

?靜心方能養生 中醫養生方

的精髓是靜神。 歷代醫學名家也極力倡導“靜神以攝生防”的觀點。如《素問·上古天真論》指出:“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安從來。”恬者,內無所蓄;淡者,外無所逐;虛無者,虛極靜篤,臻於自然,就是說在思想上要保持內心清靜安寧,不貪求妄想,就可精神健旺,預防。宋金時代河間學派的創始人劉完素也強調說:“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萬病悉去”。

,必須。因為心神的損傷,大多由微而甚,積漸而成。所以《事林廣記·防患補益》告誡說:“居安慮危,防未萌也”,切不可“以小惡為無害而不去”。嵇康在《論》中曾批評“世常謂壹怒不足以侵性,壹哀不足以傷身,輕而肆之”的錯誤態度,強調要“悟生理之易失,知壹過之害”,應隨時註意“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

數千年來,我們的祖先積累了許許多多靜心養生的方法,這些方法大體可分為兩類:壹類是通過形體或心理的操練,另壹類是通過或藥物的辨證調和。

本文所介紹的幾種靜心養生的方法是我在繼承發揚歷代儒家、道家、佛禪以及學有關清心養生傳統的基礎上,借鑒國外心理學的研究成果,經過數十年的臨床實踐,創立的壹套而又卓有成效的靜心養生的方法。

壹、視覺松弛法

視覺松弛法是通過我們心理想像去描繪身體各部分的圖像。無論我們身體各部什麽時候活動,我們的心裏都會即刻開始描繪身體那個部位發生或正在發生的變化的圖形,絕大多數圖形並不被意識到。當我們通過任何壹種神經器官“看”到什麽東西時,我們的腦子裏便立刻描繪出能引起某些記憶的畫面來。每次我們體會到什麽時,我們的身體和腦子便回憶起某種曾經發生過的變化來。

為了說明腦子中想像的圖畫與身體活動的相互關系,我們不妨來做這樣壹個小實驗:將壹個小圓石或圓錐形物體系在壹根細線的端頭,用食指和大拇指抓住細線的另壹端,讓重物能自由旋轉;然後保持手和手臂的平衡,再閉上眼睛,努力想像妳在不斷轉動物體,且重物隨著順時針方向不斷旋轉的圖像;壹分鐘以後,睜開眼睛朝下看,看旋擺物如何擺動。實驗結果,旋擺物往往像妳所想像的畫面壹樣,隨著順時針的方向不斷旋轉。這說明想像中的情形影響到手,成為手中的微型動作。

就像我們有能力用圖畫創造壹樣,我們也能用畫面創造松弛的心境。當我們完全意識到腦子中對某個體會動作和事件有清楚印記時,我們也就有可能 *** 整個身體各部去回想這壹經歷過的事情或感情。當我們重又想起害怕或使人氣憤的事件時,我們的心臟就像當初處理這件事時壹樣激動。同樣,當我們回憶起積極、放松的時刻,我們也可能重新使身體各部回到當初的那種松弛舒適的心境中去。

用畫面松弛身體的過程簡單易行,即假設壹個舒服的姿勢,閉上雙眼,在腦海中想像壹個妳真正感覺放松、恬靜、愉快的姿勢。在這個畫面裏,註意觀察發生的情形、四周的色調、靜寂的氣氛以及清馨的空氣;註意妳所熟悉的東西的形狀,註意任何變動,即讓妳自己在這種情形中回想積極的感覺,從回想中獲得樂趣,以及通過心靈的眼睛看到了什麽。

在臨床實踐中,我常采用的是引導式視覺松弛法,這是壹種效果極佳的快速松弛方法。具體操作是這樣的:妳以舒適的姿勢坐在方凳上,由他人站在妳的身後,撫摸妳的雙肩、背部,並緩慢地朗頌以下導語,妳則微閉雙眼,讓自己的想像力隨著導語不斷推進,描繪壹幅幅生動,愉快的畫面,並充分體驗與這壹情景有聯系的積極向上的感情。導語如下:

平穩、深沈地呼吸以準備放松肌肉。緩慢地吸氣……憋住氣……緩緩地吐氣……按照這樣的節奏進行呼吸。當妳再重復這壹呼吸動作時,在腦海裏描繪壹幅舒適的圖畫,想像妳在放松自己。妳漫步在海灘邊,聽著海濤聲,嘩——嘩——陣陣涼涼的、清爽的海風微微地從妳臉上,頭發上吹過,體驗涼涼的海風吹在妳身上的感覺。平穩、深沈地呼吸,想像妳在小樹林裏散步的情景:妳慢步在小樹林中的小路上,小草、野花、露珠、陽光,還有盡情鳴唱的小鳥,這壹切把妳的視覺、聽覺和空間都化為了壹體,妳深深地吮吸著對周圍的感受,壹浪接壹浪的快意流過妳體內的每個細胞。此刻,妳心中充滿了寧靜。

暫停15秒鐘,再繼續:

緩慢地向前走,平穩、深沈地呼吸。妳來到蘭花陳放的亭園,蘭花盛開,千姿百態。有的像飄飄欲仙的醉翁,有的像含情脈脈的少女;有的像身著素裝的公主略帶幾分高雅,有的像山裏的春姑透著幾分野氣……。雖說蘭花開放時沒有桃李的燦爛、牡丹的雍容華貴、水仙的冰肌玉骨,但卻另有壹番說不出來的動人風韻。蘭花的顏色雅淡有致,有雪白的、深紫色的,有淡黃淺綠而花舌上帶有紫色斑點的,偶爾也有紅色的。壹陣涼風拂來,那蘭花獨有的芬芳沁人心肺,妳已經醉了。

暫停,再繼續:

遐想,作深呼吸動作,讓自己沈浸在對往事的美好回憶之中——回想那情形、聲音、氣味、感覺和心境,讓自己重新體會那些幸福的時時刻刻。緩慢晃動妳的身體,平穩、深沈的呼吸,享受回憶的快樂。

晃動2分鐘後,再繼續:

回到清晰狀態中來,並保持平靜。意識到妳自己身體的各部位已經重新又體會到了當初所體驗到的那些愉快的享受。停止晃動,慢慢睜開雙眼,靜開雙眼,恢復清醒的感覺,平靜下來。

引導式視覺松弛法更適合於女性操練。對於某些人,引導式視覺松弛法可使其達到深度松弛效果。

6招靜心養生法

打太極、氣功或元極舞都是不錯的靜心。選擇和緩的,保持呼吸平緩從容不迫,身體內極細微的血管或經絡,才有機會得到足夠養分。

“火氣大”這句話就像炙夏的孿生兄弟,人人耳熟能詳。反應在身體上,如口幹舌躁、長面皰、嘴破等等。更常見的是,心煩躁怒、情緒起伏大。

為什麽夏季特別容易煩躁?從中醫的角度看,夏季屬火,陰虛陽亢,陽亢火氣就大,表示內裏(軀殼裏)熱量高,當陰陽不平衡,身體和將受到影響。

人們從事夏季養生時,通常只註意生理方面的調養,情緒養生經常被忽略。如何降低心火,讓情緒穩定下來,格外重要。

1.該睡不睡肝火旺

中醫師認為,經常作息顛倒、長期熬夜的人,通常情緒也不穩定。因為11點至淩晨1點,是臟腑氣血流動的時間。這段時間,血回流到肝臟準備儲存精氣(能量),如果不睡,等於強迫肝繼續分解工作,能量無法被貯藏,肝盛陰虛,陰陽失和。”

解毒、儲存和分解膽汁是肝臟主要工作,長期虐待肝不給休息,肝火上升,易疲倦、氣虛體弱。

中醫藥古籍“內經”提到人體三寶,“精、氣、神”,精足則氣充,氣充則神旺。反之,氣弱則神傷,精神容易不濟,情緒也大受影響。養精蓄銳,就是這個道理。

2.運動量別太大

盡量從事,太激烈的運動造成大量流汗,運動消耗性大,流失大量體液等於流失大量體力,心情也易煩躁不安。打太極、氣功或元極舞都是不錯的靜心運動。選擇和緩的運動,保持呼吸平緩從容不迫,身體內極細微的血管或經絡,才有機會得到足夠養分。

3.不吃太“濁”食物

夏天要吃清爽食物,太濁的食物易加速心火旺,增加身體重量,精神昏沈。中醫古籍記載,“常吃水裏遊的傷精,吃地上走的傷氣,吃天上飛的會傷神”。料理方式也盡量清淡,避免油炸、煎烤,甜食熱量高應少吃。

4.少吃冰涼食物

從情緒養生的觀點來看,真正的修行,不是不要,而是要能完美駕馭的情緒。

我們以為冰涼食物可以降溫,卻忽略了體內溫度更高(有時高達37度),突然喝下冰水往體內澆,五臟六腑可受不了。

要消暑又鎮定神經,不妨喝菊花茶、金銀花茶、綠豆湯或含水量多的水果。不過,胃寒者少喝,可以多喝開水。體質屬熱而虛的人,不妨食用銀耳、蓮子或百合等涼補,祛熱補氣。

5.先“氣和”再“心平”

很註重“氣和”,氣順了,轉化為足夠的活動能量,身心獲得舒展放松,心自然而然平靜下來。

6.養身也修性

養生專家都強調“身心要雙修”,當身體不好易影響心理,心理壹急躁,身體就慢慢衰弱。

培養好的生活習慣,逐步調節自己的脾氣、習氣和個性,情緒比較能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