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高二我心中的孔子作文

高二我心中的孔子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麽妳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我整理的高二我心中的孔子作文(通用12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二我心中的孔子作文 篇1

 我心中的孔子是個聰敏好學,知書達禮,少年有成的人。是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抱負,敢想敢幹的人。是個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為後人留下寶貴精神財富和文化財富的人。

 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是聖人之後,年僅十七就成為同齡人中的佼佼者,被譽為“年少好禮”,拜為老師。這對於幼年喪父,家境貧賤的孔子來說,不能不說是少年有成,取得了質的飛躍,大的突破。他可能因此壹發而不可收,因此而更加發奮,更加刻苦,更加想出人頭地,可能因此萌發了創辦私學的念頭,並養成了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良好習慣與職業道德(師德)。事實證明,孔子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實踐,積累了教書育人經驗,三十歲左右便創辦私學,廣招弟子,開了中國歷史上私人辦教育的先河。

 正常情況下,人的要求是越來越高,理想和抱負是越來越大的。孔子是聖人之後更是如此。他三十而立,創辦私學,實現了他的又壹個突破。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孔子有機會拜見了齊景公,並為他解答了“秦穆公國小處辟,何以為霸”的問題,這對他來說是個非常重要的激勵和觸動,使他在解答問題的同時,看清了權貴們的水平和能力,進而萌發出為官從政,建功立業,報效祖國的壯誌雄心。

 然而,孔子的從政之路總體上說是坎坷的,不順利的。他雖然做到了魯國大司寇,代理過宰相,但他卻付出了二、三十年的心血。他滿以為自己飽讀史書,滿腹經綸,具備“治國平天下”的才能,得到過王公大臣們的賞識,壹定會鴻圖大展,有所作為的。不料想,卻是不被重用,到處碰壁。

 他之所以“明知不可而為之”,我認為,是由於他對當時的壹些諸侯國的當權者們抱有幻想,是由於他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由於他不想做隱士,不想當屈原,不願默默無聞埋沒自己,更不想被時人和弟子們取笑懷疑。

 到了六十八歲高齡,他終於悟出了點什麽,終於終止了周遊歷程,硬著頭皮返回故國,邊重操教書育人的舊業,邊如饑似渴地整理古籍史料,以“樂而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的精神,為後人留下了壹筆寶貴財富。稍微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光是他創造的名言名句,已堪稱壹流,無與倫比,2500年後的今天,依然光彩照人,生機盎然。

 總之,我心中的孔子是青少年的學習榜樣,是中老年的行為楷模。他不愧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人類歷史上有著重大影響的世界級名人。孔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作出了不可抹滅的貢獻。正像他的弟子們所說:“夫子是仰之彌高、鉆之彌堅、不可毀”的。雖然他的周遊列國在今天看來有些幼稚,有些滑稽,有些固執,有些不識事物和不可思議,甚至有些狼狽,但我認為正是這種幼稚和滑稽,固執和狼狽,完善了他的人格,豐滿了他的形象,影響了他的後人。

 另外,他“食無求飽、居無求安、人不知而不慍”,好德不好色的境界,也是別具壹格,值得後人稱頌的。

高二我心中的孔子作文 篇2

 孔子是聖人,這是眾所周知的,並且在許多人眼裏孔子是眾多優點的集合體,但是“聖”只是形容詞,孔子首先是個“人”,然後我們再稱之為“聖人”。既然是人,那麽就會有缺點,畢竟人無完人。在我的心中孔子就有壹個不足之處。

 孔子出生於周朝衰弱之際,年輕的孔子擁有滿腔熱血和鬥誌他希望自己能通過禮樂教化來改變當時的社會狀況,然而孔子直到中年才在魯國為官。縱然以至中年,但孔子的熱血和鬥誌卻不曾退卻。壯誌滿懷的他希望借助魯國的君上實現自己宏偉的政治抱負,不想當是的社會已是禮樂崩壞、諸侯割據戰亂連連,而魯國禮樂征伐自重臣出,魯國國君上只是個傀儡君王,根本掌控不到國家這個機器的根本之壹——軍隊。所以孔子的改革就像街邊耍猴人的把戲,在跳的最歡的時候卻遭到主人的叫停,因為主人並沒有權利,真正有權利的重臣對他的把戲已感到厭惡。因此在魯國孔子所謂的改革也就不了了之。

 然而孔子並沒有放棄,雖然在魯國的改革失敗了,但哪裏失敗便在哪裏爬起。孔子從魯國出發四處遊說,周遊列國希望自己能夠得到重用,施行改革,通過禮樂教化來得到政治上和治國的成功。但可惜的是當時的各國國君要麽就是沒有權利無法施行改革,要麽就是權利達到巔峰希望逐鹿天下、壹統中原,因此孔子的理想根本沒有實現的機會。孔子也感嘆過:“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但之後他依舊走著原來的路,希望能改變這個社會。就這樣孔子大半的人生就在趕路和再次地趕路中過去了。

 在大多人眼裏孔子的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可嘉,而書中對孔子前半生的事跡的正解也是說孔子擁有壹種“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崇高精神。但是在我看來孔子固然是有壹種難能可貴的執著,但是過分的執著就是壹種固執。孔子曾說過:“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中庸”之中的“中”字代表的是以中為用,其“庸”字又代表的是可常行。而當時的社會已處禮樂崩壞、戰亂連連之時,各個國家都在想著逐鹿,希望擴大兵力,大肆進攻,期以獲得更多的土地、人口、糧食、財富。而在這時孔子卻希望施行仁政,以禮樂教化來改變社會的現狀達到孔子心中的大同社會。如果有壹個希望得天下的君主聽從了孔子的建議恢復禮樂制度,那他如何去爭這個天下?!要知道諸侯可不是周王朝的嫡系皇室不擁有繼承統治天下的權利,那麽他如何會來遵守禮樂制度,又怎麽會有恢復禮樂制度的想法呢?所以從這裏可以看出孔子的理想在當時社會是脫離現實的,即“不可常行”。並且在孔子的壹味執著中並沒有改變過自己的想法,即所謂的“過”,也就是“不以中為用”。所以說孔子也沒有遵循其所說的中庸之道。

 所以孔子在我的心中是壹個聖人因為孔子的確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並且他的精神也的確令人敬佩,但在我心中的孔子也帶有壹絲絲的固執,亦或叫做偏執的人,只因為他對自己脫離實際的理想的不懈追求。

高二我心中的孔子作文 篇3

 我心目中的那位孔聖人離我們已經有兩千多年了。雖然他已經不在我的這個高度文明的時代,但是他的思想仍活在我們的身邊。

 在我上初中的時候,我就接觸了這位老人的那些儒雅的思想。記得,我跟著語文老師背誦著:“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有遠方來,不亦樂乎……”當時的我對孔老聖人有了壹種神聖的感覺。他的許多的教育思想,在我的學習當中,還是比較適用的。另外,他講述的許多做人的道理,至今我還是需要借鑒的。例如,“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是我做人的基本標準之壹。

 我讀了孔子的生平,對孔聖人的做人這方面是值得比較稱道的。魯昭公讓他去管理倉庫,他就去把這差事作的井井有條。是年孔子改作乘田,管理畜牧。孔子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無論孔子做什麽事,都是從壹點壹滴做的。其實,我們之所以把他稱為“聖人”,是因為他也是壹個普普通通的人,但是他在做人上確實是達到了人生的很高的境界。

 孔老聖人不光是我的教育老師,他也是我身邊生活的壹位指路人。每當,我在生活上感到失意的時候,我總會想到孔子在失意的時候,仍然認認真真地對待每壹件事,最後在不起眼的事情上成功,像我這樣的泛泛之輩更應當把精力投入的自己的目標上去。

 在我的心目中,孔聖人不是壹個神,他是壹位和藹可親的老人。他對自己的弟子時那麽的有禮,而他的弟子又那麽的尊敬他。另外,孔老聖人甘願屈身向路邊的孩童請教問題,絲毫沒有失去學者的風度,他儼然把自己看作了壹位過路的老人。

 孔子,不只是指的是孔聖人,也暗含了壹種文化。這種文化是兩千多年的文化,影響了壹代又壹代人,直至現在還影響著我所在的時代的人。沒有他的文化,我們的生活會變得沒有禮道,我也會變得不那麽精彩。

 我心目中的孔子,在我的眼裏,他是壹位普通的老人,又是壹位人哲聖人。孔老聖人,是我從小認識的老師,也是我的親密的儒者。他的思想,已經紮根於我們以及身邊人的心目中,讓我們更有選擇的去繼承他的儒家的文化。

高二我心中的孔子作文 篇4

 中國歷史上,有壹個人,壹生堅持自己的理想,雖四處碰壁,卻決不放棄,他被人稱為亞聖。他的人生很悲慘,3歲喪父;16歲喪母;19歲娶妻;52歲擔任司空、司寇出席峽谷之會55歲,同遊列果;68歲,會到魯國;69歲,獨子去世;71歲,顏回去世;73歲去世。他的人生也很豐滿,他是周遊列國的閑人,勸國君聽從他的“仁”的忙人,寫書智慧的強人。他是誰呢?他就是春秋的教育家孔子。

 他巨頭凸出,像堯。壹雙豆子小的眼睛充滿智慧;壹張和善的面孔上長滿了胡須,蓋住了像天壹樣大的嘴巴。孔子的頭頂是平的,兩邊是尖的,他在他父親68歲時才出生,有些營養不良,長得略醜,《茍子》如此評價他:“仲尼之狀,面如蒙倛”。孔子常穿著青色外衣,袖子特長像青雲,裏面穿著襯衫,壹雙白鞋在下,時隱時現。

 他52歲才戴上人生中第壹頂官帽,當時魯國的國君成就了他的“仁義”,擔任過司空、司寇等職務。

 孔子及其弟子給我們留下了多部儒家經典著作,其中,就包括現在我還在學習的《論語》。

 孔子還留下了許多文化知識,帶我們走向君子之道。如今,在山東有孔廟,在孔校有孔像,在清華北大有孔像,在北湖有孔像在許許多多的地方都留存有孔子思想的印記。

 我最喜歡得的孔子的學生有:顏回、子路、子貢這三位。

 子貢自知不及顏回,他說:“回也聞壹以知十,賜也聞壹以知二。“孔子對顏回的評價也非常高,曰:“弗如也,吾與汝弗如也。”顏回學習擅長觸類旁通,學壹道題,就會十道題,子貢頂多會二道題,顏回聽壹次就會做十道,子貢只會二道題,孔子連連點,子貢雖聰明,但不會變通。比如,有人知道5+1=6卻不知道1+5=6有人還知道2+4=6、3+3=6。

 第二位是子路,孔子說:“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孔子覺得天不由我,子路陪我去大漂流。子路很高興,孔子說:“妳太勇敢,也不可以。”子路雖然勇敢,但不謙厚。子路明明知道官立有戰亂,他還冒著生命危險去救朋友,最後因為帽子丟了,他去撿帽子,被人殺了。

 第三位是子貢,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孔子說子貢是壹個器皿,壹個有用的器皿雖然他很聰明,但不謙虛。人家給他講道理,他不聽取別人善意的勸告。

 《論語》中的“君子上達,小人下達”告訴我們做人的方法。君子和小人的區別,君子品行高尚,小人愛利益、愛金錢。“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是孔子的理想。

 我的目標是:“質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我要堅持自己的本質,文質彬彬,然後就可以成為君子。

 孔子的《論語》深深的刻在我心中像寶貴的黃金壹樣,收藏它,使用它。

高二我心中的孔子作文 篇5

 中華上下五千年,歷歷代代出過多少儒家著名學者,可最具代表性以及影響力的,非孔子莫屬。而孔子所說的“仁”與“恕”為儒家理論中最最精髓的東西。

 仁,什麽是仁?孔子說過:“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也就是說,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讓自己在這個世界上能夠安身立命,那就要努力讓別人也立起來。自己想要發達,那就要讓別人也發達起來。在離妳最近的地方,有人碰到壹些事,妳幫助他壹下,就是仁義的方法與秘訣了。這就是孔子對“仁”的理解。

 那麽,恕又是什麽呢?子貢問曰:“有壹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子貢問孔子:“老師啊,妳能告訴我壹句話,讓我終身受益匪淺嗎?”孔子回答道:“那就是‘恕’吧。”看看,這就是孔子——講壹個讓人終身受益的話,只縮成壹個“恕”字!聖人就是聖人,不會和妳長篇大論地講大道理。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八個字又進壹步地解釋了“恕”這個字——自己不想要的,別強加給別人。

 從上面的這些話中,我們不難看出孔子的胸襟和氣度,以及他品德的高尚。的確,人就應該要有寬廣的胸懷,與人處事的時候,不可以心胸狹窄,而是應該寬宏大量,寬恕待人。

 孔子“仁”與“恕”的思想,壹直流傳到今天,還壹直影響著我們。而我們,在人與人的交往中,也應該懷有這種寬宏大量的胸懷。小學的時候,因為什麽也不懂,和壹個同學玩的時候,鬧了點別扭,。後來,我們才明白了,其實那些事,只要忍壹忍,就可以過去的,所以,我們又壹次地和好如初,但我們再也不會像小時候那樣子什麽事也不放過對方了,而是學會了寬容對待身邊的每壹個人。

 這就是孔子,他的話,並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褪去,而是永久的刻在了我們的心中。

高二我心中的孔子作文 篇6

 我心中的孔子,不是神也不是那些流芳百世的文字或者膜拜的木牌,反而是壹個靜靜聆聽人的內心與漠漠觀察世界的智慧老人。說是老人,那是從我這個兩千年後的人類眼裏追溯回去的結果,不管從哪方面,他都足以教我、育我去領略我們這個民族的文化與根。

 說到孔子的智慧,我想首先是他學識上的淵博,面對他高深的學問,顏淵曾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試想,這是怎樣的壹種學問能讓這位孔子最欣賞,最器重的學生發出如此深刻的感嘆。當然,孔子作為壹位老師,他的智慧也體現在他的教育之中,"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原來2500年前的孔子早已指出了後天學習的重要性,縱然孔子是誨人不倦的,但這壹份"不倦"卻是建立在壹個學生對學問癡心向往卻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誠然,細想壹下,如果壹個學生他自身就不想學,那麽硬逼著他又能有什麽大的效果呢?都說言教重於身教,孔子用它自身良好的品行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處於那樣的亂世,孔夫子以笑面對,樂觀地在思考中漂泊。因此不會在銅鏡前流連,不會看到頭上的銀絲,不會在意何時離去,智慧的光輝洗去了壹切,生活因知識而富足。並非什麽也沒有,而是什麽都知足。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壹個人要達到完美的人格修養,智、仁、勇,缺壹不可。人無完人,只能說夫子在某壹個角度,是壹個完人。輝煌的文化遺產,傳承千年,教育後人,這個過程是艱辛而具有意義的,它的價值體現在:就像壹千個讀者心中有壹千個哈姆雷特,同樣的知識每個人的見解都不盡相同,卻無壹是不受益的。夫子的智慧不僅絢爛,並且源遠流長。

 孔子,這位為教育的實施,為正氣的傳播,為治國方略的發展而努力奮鬥的偉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紀的今天依然煥發著耀眼的光芒,被新時代賦予了新的含義。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

高二我心中的.孔子作文 篇7

 在我心中,孔子長著壹雙明亮的眼睛,壹個小巧的嘴巴,最有特點的是他那頭發和胡子,好像長在了壹起,讓人不知道這裏是頭發還是胡子。他戴著壹個黑色和紅色組成的帽子。穿壹身青色的衣服,袖子很大很大。

 孔子有很多學生。他最喜歡的是顏淵,最不喜歡的人是子路。因為子路很大膽,有時我也很大膽。我和朋友玩的時候,有些樓梯他們可以跳下去,我就會想我也可以。學了《論語》後,我後來又想到了子路因為太莽撞不怕死,反而被砍成肉醬的事。所以我沒有去逞能。

 孔子活到70多歲,他16歲時,母親就死了。19歲時結了婚,後來孔子有個兒子,也死了,他本來想把學問傳給他的,但是他死了,他又想把學問傳給顏回,可顏回後來也死了,孔子大哭起來。孔子死後,他的另壹位學生曾子和孔子的孫子子思,編了《論語》,傳播儒家 思想。

 孔子還有壹位學生,他也很喜歡,就是子貢,因為孔子死後子貢在他的墳前造了壹座簡陋的草房子,每天陪著他,像兒子壹樣守了三年。後來子貢也死了,他的墳葬在了孔子旁邊。

 孔子雖然離開了,但是《論語》壹直受人歡迎。《論語》裏的學問壹直得到傳承。北湖公園的石柱上刻著孔子的話;在九思橋旁邊,也有孔子的話;在人們的心中,也有孔子的話。

 孔子的話珍藏在我心中。

高二我心中的孔子作文 篇8

 在孔子研究院,我見到了眾多的孔子畫像。其中有太多的畫像,若不經工作人員的介紹,我還真看不出,原來那些形象迥異的畫中人竟是孔子。同畫的是壹個人,且多是孔子當年行教時期的作品,可為什麽相差甚遠呢?

 其中壹幅畫像,畫得很獰厲,粗鄙。看著兇悍粗壯,雙耳垂輪,二目露白,鼻露孔,嘴露齒,簡直就像蠻夷,看不出有絲毫的涵養與智慧。不由輕嘆:這,怎麽能是孔子呢?

 這就是孔子。解說的口氣非常堅定,仿佛她見過孔子。她說,孔子長得就是高大健壯,面目七露,凝重威嚴。見她這般毋庸置疑,我也無心再爭辯什麽。只堅信,我心中的孔子,絕不是這樣的,絕不是這般大魚大肉,大腕喝酒所養就的庸俗模樣。他身材的確高大魁梧,但在智慧和謙恭的映襯下,只會顯得他更加和善,悠遠,大度。

 他歷經滄桑,飽受風雲動蕩,但依然心有執著,胸懷天下,孜孜以求,誨人不倦。

 孔子時刻憂系的是家國天下,掛牽的是蕓蕓眾生,有著這樣博大深遠情懷的人,怎麽可能會是壹副粗鄙蠻野的嘴臉?就算有著某些的不完美,相信也早被那淵博的智見與寬厚的仁德給淡去了。

 壹直喜歡畫聖吳道子所畫的孔子像。在這裏有見,在家也早有珍藏。他的確畫出了我們心中的孔子,形神契合。老人身著壹襲長衣衫,須髯飄逸,雙目前視,拱手而立,愈發顯得謙遜和善,那是壹種風煙俱凈後的淡然,那是壹種千帆過盡後的寧靜。

 這幅畫像,不偏不倚、恰到好處地暗合了我心中的孔子模樣,因此,收藏心底,永遠。

 以前,曾看過壹個小故事,說蘇東坡和佛印兩個好朋友常在壹起參禪悟到,壹日,忽談到彼此像什麽的問題。蘇東坡說佛印像是壹坨牛糞,而佛印卻說蘇像壹尊佛。可見,壹個人的心境與涵養的不同,也自會導致眼界的清濁及見識的高低。由此,也不難理解孔子在眾畫師作品中所呈現出來的迥異模樣了。

高二我心中的孔子作文 篇9

 我是孔子的弟子,老師常常教導我們要做壹個講信用的人,師兄弟們都非常尊敬他。

 有壹次我和平常壹樣去學堂,可是老師突然把我叫到了壹邊:“陳壹琪,妳最近上完課有和師兄師弟們壹起嬉戲嗎?”老師,有啊!”我不以為然道。“那妳最近有忘記了什麽事嗎?咦?老師怎麽突然問起這個?他不會已經知道我失約於師兄的那場算數比賽吧?

 “沒沒有啊!”“陳壹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師兄已曾報告於我,妳失信於他,這是怎麽壹回事?老師平時是怎麽教育教育妳的?”

 “老師,四日前我壹時沖動與師兄約定三日後來壹場算數比賽。可是師兄的算術在眾師兄弟中是出類拔萃的,我怕比不過他,受到大家的嘲笑,才會失信於他。”

 這時,子路師兄站了起來,笑瞇瞇地看著我:“原來如此,師妹比賽總有輸贏的,就算輸了,我們也不會嘲笑妳的。”

 老師看了看我:“陳壹琪,壹定要做壹個守信用的人,失信的話別人今後就不會再信任妳了。再說了,比賽講究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輸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講信用,明白了嗎?”

 “老師,弟子明白了,以後謹記老師的教導。”我羞愧地低下了頭。

 老師教會了我許多做人的道理,這些道理使我刻苦銘心,我壹定要做壹個像老師壹樣守信用的人。

高二我心中的孔子作文 篇10

 孔子是每個人都了解的,我們學過他的名言警句也不少,但是真正能夠知其意的卻很少很少,包括我自己,我目前也只能懂得他的幾句而已。

 縱觀他的名言警句,在我所領略的警句中他的這句話讓我感悟極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什麽意思呢?意思就是說讀書不深入思考,越學越糊塗;思考不讀書,就無所的。我認為孔子的這句話說得非常的好,他正適合於我們,可以告誡我們讀書不能讀死,要善於去靈活應用開動腦筋,在念讀的同時要反復地思考,思考作者為什麽會這樣寫,它的好處在哪裏,告訴我們壹個什麽道理,當然只思考也不行,也要將自己的思考融入課本當中反復的推敲之後就會有所得。

 我就有過親身體會以前我學習成績總是提高不上去,父母也給我報了許多補習班,但是終究沒有太大的效果,後來,在上課時學了《論語十則》後,就對這句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每天晚上做完作業後就躺在床上仔細體會這句話的用意,子經過幾天的推敲後就發現了自己學習成績提不高的原因,那就是沒有善於思考的習慣,後來在每次上好課後我總會在下課時思考關於上課時的壹些問題,在補習班裏就將沒有思考出來的問題問問老師,成就因此有了進步。

 如今想想,孔子被稱為聖人可壹點都沒有錯,他的每句話都含有巨大的哲理,每當我理解了其中的壹句時,我只會認為我只是看到了冰山的壹角,自己只把自己當成浩瀚的宇宙中壹顆沒有光亮的小行星,自己要學的知識還多著呢。

高二我心中的孔子作文 篇11

 妳可曾聽說壹個人,他願意將壹生都耗在壹項許多君王不認可的學說之上;妳可知壹個人,他的學問可以經受兩千五百年的歷史洗滌,非但沒有消沈,反而日久彌新?這個人就是孔子。

 逝者如斯夫,往事猶可追。隔絕了兩千年,畢竟只剩下壹鱗半爪的真實感,九成九倒是後人評說的高山仰止或者毀譽謗興。當無數的西方人懷著迷惑與驚嘆揣摩這東方的傳奇,我們這些傳人們似乎更多了壹份“身在此山中”的茫然。

 我心中的孔子,不是神也不是那些流芳百世的文字或者膜拜的木牌,反而是壹個靜靜聆聽人的內心與默默觀察世界的智慧老人。有很多文字出自他手,他的出現似乎就是為了傳承中華古文明中遺散的智慧,為那個號稱天下大亂的時代保留壹些更久遠的文明與記憶。而他自己只是教教書、遊遊學,就這樣開啟屬於未來兩千年的興與亡,真或偽……而他最真實的生命卻變得漸漸模糊起來。

 理解壹個影響了文明史的人,若不是親身用心去聆聽,妳所看到的可能只有“矛盾”二字。幾千年的輝煌可能在壹百年中面目全非,而冰凍三尺之下又有幾人能夠不問寒暑與寂寞,僅僅為了與他仰視同樣的星空呢?

高二我心中的孔子作文 篇12

 壹千個讀者眼中有壹千個哈姆萊特,同樣,在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我國,不同的人的心中便有不同的孔子。與許多人不同,我心中的孔子並非聖人。

 孔子非聖,他與普通人壹樣有著喜怒哀樂。對於子路的輕率勇莾,他哂之;對於宰予的違禮貪睡,他呵斥“朽木不可雕也”;對於顏回的簞食瓢飲,他也會由衷感嘆“賢哉回也”;他有時也會小小地偏心,將點視為知己……然而,無論他斥責也好,嘲笑也好,師生間的關系總是如此和諧。孔子誨人不倦,學生們也畢恭畢敬。“萬古師表”,這是今人們對孔子的評價。在師道尊嚴日漸淡化的今天,孔子師生間的和諧關系值得我們提倡。

 孔子非聖,他是壹位失敗的理論推銷員。孔子周遊列國,出發前可謂信心滿滿,又怎料回來時兩手空空。不管孔子將他的大同世界描繪得多麽美好,不管仁、義、禮、智、信聽起來大義凜然,不管君子與小人的對比是多麽鮮明,這壹切,仍抵不過尖兵利刃,峻法嚴刑。孔子失望了,對這禮樂崩壞的春秋失望了。他曾說:“道不行,乘桴浮於海。”這位失敗的理論推銷員終究沒有“人生在世不如意,明朝散發弄扁舟”的氣概,也慶幸沒有,否則這將是中國文化史上的壹大遺憾。道不行,也不能放棄。將它傳遞吧,歷史會挑選出真正的道。

 孔子非聖,他被舊的事物緊緊地縛住了。春秋時間,諸候紛爭,周王朝的繁文縟節已無法適應於時代。而孔子,卻死死地抱住這禮樂制度,將這即將朽爛的船當作救世的諾亞方舟,試圖以自己的微薄之力維護搖搖欲墜的禮樂制度。但這也不能全怪孔子的固執,要知道,是階級的局限造成了孔了對周禮的推崇。孔子的禮,這壹通向仁的途徑,是無法被諸候們接受的,這便註定了孔子學說在當時的失敗。然而,他在杏壇播下的種子歷經千年的滄桑,已成為參天大樹在建設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孔子的思想顯得越來越重要。

 孔子非聖。我無法想像被供在廟堂之上的孔子。也許我們紛紛稱孔子為“至聖”的時候,孔老夫子仍在“三省吾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