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唐詩三百首李白是誰?

唐詩三百首李白是誰?

李白(701-762),唐代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字太白,號紫。漢族,祖籍隴西(今甘肅天水)。壹個說他出生在碎葉城(當時屬於唐朝的疆域,現在屬於吉爾吉斯斯坦),4歲隨父遷居到建南綿州。他出生於綿州長隆(今四川江油)。李白有壹千多首詩,其中《李太白集》代代相傳。他於762年去世,享年61。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二十五歲時,他只身離開四川,開始了廣泛的漫遊。南至洞庭湘江,東至越州(會稽縣),居安陸、英山。直到天寶元年(742年),李白才在道士吳允的推薦下被叫到長安拜翰林。後來因為無法與達官貴人見面,在京僅兩年半就被賜回黃金,再由高等貴道士在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記道紫宮。成為壹個真正的道士,過著流浪的生活。

李白和杜甫並稱為“杜麗”。他的詩歌整體風格清新典雅,既反映了時代的繁榮,又揭露了統治階級的放蕩與腐敗,表現了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與理想的積極精神。

李白的樂府、歌行、絕句成就最高。他的詩句完全打破了詩歌創作的所有固有特征。

李白(6張)

格式、空靈、多變的筆法,達到了變幻莫測、搖曳生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絕句自然活潑,飄逸瀟灑,能用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無盡的感情。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擅長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不錯。李白是唯壹壹個既擅長五奇又擅長七奇的人。

李白的詩瑰麗飄逸,藝術成就極高。他謳歌祖國的山山水水和秀美的自然風光,風格奔放,清雅清新,充滿浪漫主義精神,達到了內容與藝術的完美統壹,被何稱為“謫仙”,其詩多以描寫山水、抒發內心情感為主。李白的詩具有“筆落震風雨,詩泣鬼神”的藝術魅力,這也是他詩歌中最鮮明的藝術特色。李白的詩充滿自我表現和主觀抒情,感情的表達有壓倒壹切的氣勢。他和杜甫被稱為“大杜麗”(李商隱和杜牧被稱為“小杜麗”)。

在李白的詩歌中,經常綜合運用想象、誇張、比喻、擬人等手法,產生神奇的光彩和瑰麗的意境,這是李白浪漫主義詩歌給人豪邁奔放、飄逸不朽的原因。

李白的詩歌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唐的韓愈、孟郊、李賀,宋代的蘇軾、陸遊、辛棄疾,明清的高啟、楊慎、龔自珍,都受到李白詩歌的極大影響。

詩歌風格

奔放,清新淡雅,想象力豐富,意境妙,語言妙,浪漫,意境清。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個性豪邁,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他走遍大江南北,寫下了許多贊美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他的詩豪放,清新淡雅,想象力豐富,意境美妙,語言輕快。人們稱他為“詩人仙子”。

李白的詩歌不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精神,而且從形象塑造、材料攝取、體裁選擇、各種藝術手法的運用等方面都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藝術特色。[5]

李白在詩歌中成功地塑造了自己,強烈地表達了自己,突出了抒情主人公的獨特個性,因此他的詩歌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他喜歡用瑰麗的意象來表達自己,在詩歌中不藏不加。

李白興吟詠圖畫。

適度表達自己的感受,展現自己的喜怒哀樂。對於權力,他“捧壹朵菊花,撩撥兩千石”(兩首《醉後送崔時宇》之壹);看到勞動人民的辛苦,他“心碎如雨”。在國破民亡的時候,他“渡江誓流水,誌在清剿中原。拔劍撞前柱,悲歌難復”(《南本蜀懷》),如此慷慨激昂;與朋友開懷暢飲時,“兩人相愛,壹杯接壹杯。”我醉了想睡,明朝有意抱琴(《山居戀人》),好天真好直白。總之,他的詩生動地表現了他豪放的性格和豪放的形象。

豪放是李白詩歌的主要特點。除了思想性格和才情的因素外,李白詩歌所運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和體裁結構也是其風格豪放飄逸的重要原因。善於依靠想象、主客觀是李白詩歌浪漫主義藝術手法的重要特征。幾乎每篇文章都有想象,有的甚至通篇使用了多種想象。現實事物、自然景觀、神話傳說、歷史典故、幻境都成為他想象的媒介。借助想象,我們常常超越時空,將現實與夢境、仙境交織,將自然與人類社會交織,再現客觀現實。他作品中的意象不是客觀現實的直接反映,而是他內心主觀世界的外化,是藝術的真實。

李白詩歌中浪漫主義的藝術手法之壹,就是巧妙地將擬人與比喻相結合,與物移情,以物比人。

李白詩歌中另壹種浪漫主義的藝術手法是抓住事物的某壹特征,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大膽想象和誇張。他的誇張不僅想象奇特,而且總是與具體的事物相結合,是那樣的自然,不露痕跡;如此大膽真實可信,起到了突出形象,強化感情的作用。有時他還將大膽誇張與鮮明對比相結合,通過增加藝術對比來增強藝術效果。

李白最擅長的體裁是七言律詩和絕句。李白的七言歌也采用了開合、跳躍、擺動的結構。壹首詩的開頭往往是突兀的,如突如其來的洶湧澎湃,而詩的中間意象卻是突變的,往往省略了過渡的關懷,似乎無跡可循。

太白風格(朱維京創作)[6]

詩的結尾多在情感高潮處戛然而止。

李白的五七言絕句更能代表其詩歌清新明快的風格。如《早來白帝城》、《去揚州途中送別孟浩然》、《靜夜思》之美,就在於“只看前景和口頭語言,卻有弦外之音和洋味,使人遠離。”(論於)

李白詩歌的語言,有的清新如口語,有的豪放、不拘小節、接近散文,都統壹在“清水出芙蓉,天然雕琢”的自然美中。這與他對自然美的自覺追求有關。他繼承了陳子昂的文學思想,以恢復詩騷傳統為己任。他曾說,“自梁晨起,顏博極瘦,沈秀文仍講究氣質,必復古,不是我而是誰?”(白萌《高儀》)他提倡“清真”,諷刺“雕蟲小技,失天真”的醜姑娘,學邯鄲學步。他詩歌語言的自然之美,是他對民歌認真研究的結果,也是他對流行特征理解的結果,清晰如詞,通俗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