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新王朝的經濟

新王朝的經濟

為了穩定物價,鼓勵生產,增加國家稅收,壓制商人,早在漢武帝時期就對商人和手工業者征稅,但王莽的制度更加完備。他制定了“五均六收”、貢賦收入、田賦征收、信用貸款等政策。這是新王朝在民生財政方面的重要創新,也是國家社會主義政策的落實。“五平均”即把鹽、鐵、酒、貨幣、山川河流五類收歸國有,以控制經濟,平衡物價,防止商人盤剝,增加國庫收入。五官還從漁、獵、牧、巫術、醫藥、養蠶、紡織的純利潤中收取十分之壹,稱為“貢賦”,即現代所得稅。“六規”即六條規定,即前五均、貢賦收入等六項由政府管理,並對每壹項制定了規定和罰則。此外,為了鼓勵生產,對荒地征收土地稅,鼓勵荒地開墾。給窮人或需要資金周轉的人貸款。這些政策雖然用心良苦,但執行的多是薛自忠、張昌樹等大商人。這些商人到處與地方官勾結榨取百姓,百姓首當其沖沒有得到好處。而且改革的步子太快,變化無常,讓百姓和官員無所適從,經濟更加崩潰。新朝思想起於西漢,承於東漢。西漢末年盛行讖緯理論,讖緯是神學與庸俗經學的混合體。儒生喜歡談論災難、吉祥,常常把人事的禍福附在自然現象上,這後來成為王莽建立新王朝的依據。早在西漢時期,儒生就信奉陰陽“五德始於終”的學說,吹噓“天命循環,貴賤無常”,認為“漢歷終,新君昌盛”。由於社會改革的要求,結合天命論,儒生主張退位,改袁為新始,成為王莽建立新朝所依據的理論。

漢昭帝前78年的時候,憲宏附董仲舒的話,認為漢昭帝應該找壹個智者,把皇位讓給他,自己退位做王。他像夏、周的《姚商事》壹樣,把董仲舒的神學目的論變成了占蔔神學。漢成帝時,另壹齊人甘仲克,騙造天官歷及寶源太平經十二卷,以示漢家遇天地終,更得天帝命時,天帝使真人有赤精,教之。甘仲科把它教給了夏仲平·賀亮、榮秋丁·石光、董軍·郭昶等。甘仲科的弟子夏,向漢成帝陳告狀,說西漢正在衰落,命他更。於是漢哀帝改名叫太,謚號“陳太平帝”。後來,由於缺乏甲嬰,漢哀帝殺了夏等人。占蔔理論在辛莽達到了頂峰,他提倡古代的占蔔制度,並利用它來獲得王位。他以命運和吉祥的感覺為幌子,偽造了退位的依據,如制作了“告訴韓安公莽做皇帝”的石碑和“金匱要略”的書,認為王莽是真正的天子。

西漢末年,也有人質疑陰陽家。楊雄模仿《論語》為法言,《易經》為太玄,提出以“玄”為宇宙萬物之本的學說,強調對自然現象的真實認識,認為“生者必亡,始者必終”,駁斥了方士的學說。他主張恢復儒家五經的本來面目,開了東漢訓詁學註重文字本身真實性的先河。

辛莽的覆滅代表了儒家復古思想的幻滅,也使漢儒變法退位的政治理論消失,逐漸改變了皇帝永遠統壹的觀念。先秦學術註重糾正社會的病態,建立大同世界。因為王莽新政的失敗,說明古代禮儀改革的方式是不可行的。魏晉以後的思潮不再為整體利益尋求答案,轉而尋求人性和生存的意義,玄學和佛學取代了先秦諸子的思想地位。新莽時期,王莽、劉心所提倡的古文經學,使其與今文爭鋒,即古今之爭。王莽還在《五經》中增加了景悅,使中國古代經典中的博士和博士弟子增加了5人。而且將擴建太學和太學學生宿舍,從本地學校招生,面向全國招攬人才。

古今文字之爭,源於秦始皇焚書坑儒。後來儒生憑記憶寫出儒家經典,成為現代文本。西漢時,在孔子的墻上發現了古經,稱為古經。西漢五經(樂經已分離)仍以現在的文字經為主。西漢後期,劉向等經學流派受陰陽家影響,易為怪力所惑。到西漢末年,出現了占蔔理論。古文經學派是由劉向之子劉欣和王莽倡導的。漢朝稱帝時,劉向負責整理古代典籍,劉欣死後繼任。劉欣最終完成了編目,即《七略》,這是中國最早的目錄書,匯集了古代學術思想和著作的內容。劉欣在校勘古籍時發現先秦時期的蝌蚪,主要有《春秋左氏傳》、《古文尚書》、《儀禮》等,認為《石矛》不同於其他流派,可以歸為古文。最後,劉欣大力提倡古文經典,建議建立博士學者,與今人作家抗衡,遭到今人作家的抵制,即今人古文之爭。新王朝建立後,王莽設立了中國古代經典博士學位。雖然東漢建立後廢除了古文經學博士,但並不排斥古文經學,民間研究風氣興盛。到了三國時期,古文經學終於取代了今文經學,成為學術正統。

王莽把文字改成了辛莽六書,即古文、異文、篆書、助書、苗篆、鳥蟲書,分為古文文字、俗字、應用字。古漢語是儒家經典的戰國文字,奇漢語是非儒家經典的戰國文字,兩者都屬於古代文學。王莽為了提升文言經典的地位,把古文和異體字排在六書的前兩部。篆書,即秦代小篆,隸書,即秦代隸書,是辛莽時期的常用文字,兩者都被廣泛使用,普通的日常文書也使用隸書。苗印是蕭印的變體,用於權威、莊重的場合,如青銅器、印章、石雕、貨幣、瓦片等。《鳥蟲書》,即秦代的《蟲書》,用於旗幟和符號,苗篆和苗篆都是應用字。

在語言學研究方面,楊雄曾著有《方言》,記述了西漢時期各地的方言,是研究古代語言的重要材料。王莽上臺後,拉攏楊雄,任命他為中國的醫生。楊雄還寫了《秦美新劇》,批判秦朝,美化新王朝。新朝的藝術屬於漢代的壹個時期,以篆刻、書法、墓畫為特征。辛莽的印章屬於秦漢印章體系,但其技術水平之高,在古代印章中首屈壹指。辛莽印章有自己的風格,分為妙篆和鳥蟲書。它與秦漢、魏晉南北朝的印章在制、印、字數、名稱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其藝術水平堪稱秦漢印章的最大之美。

書法方面,王軍幕府檔案是起草公文的手稿,是完全成熟的草書。玉屏尹達馮軍汝九墓銘文與張伯勝明相似,屬妙傳。整體形狀方扁,部首結構明顯分為兩種:直線連接構成方形結構,曲線蜿蜒構成圓形結構,構成鮮明對比。

從西漢末年到辛莽時期,墓中壁畫的面積增加,增加了世俗生活盛宴的內容。墓葬的例子包括洛陽金谷園和偃師新村的辛莽墓。金谷園墓前的拱頂在白色的地面上繪有朱墨的彩雲和其他顏色,四壁上的陰影是象征木結構的柱子。後房屋脊與柱頭鬥之間,分日月神獸。除了太陽,月亮和邪靈的圖片,新村最著名的墳墓是壁畫宴會和西王母。而且還有門童、廚師、宴席、六部落格等很多世俗生活的畫面。

除了畫像石,西漢宣和趙時期的畫像石也得到充分的發展。河南唐河出土的五年田豐畫像石就是其中的經典之作。這個地區有30多處石刻浮雕。主要描寫墓主人的生活,如迎客、馴虎、騎象、舞蹈、雜技,反映儒家倫理道德的歷史故事,羽人、應龍,鎮墓辟邪的四個人臉虎、妖怪,如張儀、青龍、白虎、朱雀、普壽杯。因為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簡單,年表清晰,所以很受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