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權萬紀文言文閱讀答案

權萬紀文言文閱讀答案

1. 魏征為什麽批評權萬紀是小人

話說這權萬紀也是個“人物”,因為敢於直言,所以從潮州刺史提拔為正四品下的朝廷京官。

而身為持書侍禦史,權萬紀理當好好珍惜這得之不易的向上升遷的機會,繼續發揮自己直言善諫的壹面,結果卻不然。根據《舊唐書》《貞觀政要》等史書的記載,權萬紀升職後,開始利用職務之便“告訐譖毀”——揭發別人的隱私、誣陷誹謗,甚至肆意彈劾別的大臣,惹得朝臣惶惶不安。

最後魏征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忍無可忍之下非常嚴肅地向唐太宗上奏說:“權萬紀、李仁發並是小人,不識大體,以譖毀為是,告訐為直……以取強直之名。”壹針見血地指出權萬紀不過是個意圖騙取直言敢諫之名的小人,認為唐太宗若是出於招攬敢於進言之人的目的,也大可不必將權萬紀這樣的人留在朝中,因為這樣做只會有損自己的名聲。

唐太宗聽了之後,欣然采納了魏征的建議。權萬紀後來“奸狀漸露”,被貶為連州司馬,史書上記載此消息壹出,朝廷其他官員的反應是“鹹相慶賀焉”,可見權萬紀平日裏的行徑是有多麽的卑劣與不得人心了。

事實上,權萬紀不僅喜歡通過揭發別人隱私來搏取名聲這壹點為人所厭惡,他唯利是圖,只重眼前利益的行為也招來了唐太宗的憎惡。 權萬紀曾提議可以通過大量開采宣饒二州的銀礦以獲取巨額利潤,唐太宗聽了後十分生氣地說道:“朕貴為天子,所缺的不是錢財,而是沒有利於百姓的好建議!與其多得到數百萬貫錢,不如得到壹名賢才!妳不曾推薦過壹名賢才,就壹心專言稅銀之利。

妳這是想讓我做漢桓帝、漢靈帝嗎?”於是當天就罷免了權萬紀的官職,讓他回家了。 也正因為此,後世之人在點評權萬紀時評價都很低,直言權萬紀是“敗仁義者”,是個只求幸媚的小人。

權萬紀被貶黜後又過了很久,才被唐太宗任命為吳王李恪的長史。結果就在權萬紀擔任吳王長史之後沒多久,李恪就因為打獵時踩壞了百姓的莊稼而被柳範彈劾,唐太宗知道後勃然大怒,認為權萬紀沒能盡到自己的職責罪該當死。

柳範勸道:“房玄齡尚且都不能阻止陛下打獵,何況權萬紀呢?”唐太宗這才罷休,不過李恪本人繼和乳母的兒子賭博之後,再次被唐太宗削去了安州都督壹職,僅剩的500戶實封也再次被削去了300戶。 而權萬紀經歷了這樣壹場驚魂後,對李恪進行了嚴厲的管教,之後的李恪雖然對大唐無甚功勞,卻也沒再犯過什麽過錯而再被唐太宗斥責,對比齊王李祐與蜀王李愔這種屢教不改的,已經是莫大的進步了。

由於權萬紀終於表現出了“有正直節”的樣子,唐太宗也十分驚訝地發現,權萬紀竟然能管住壹直不能安分守己且不斷犯錯的李恪,於是將他指派給了另壹個同樣喜歡屢屢犯事的皇子齊王李祐,意圖匡正李佑。 然而事實證明,唐太宗終究還是高估了權萬紀。

因為做了齊王長史後,權萬紀外強中幹的“紙老虎”本性再度暴露無遺。 根據《舊唐書》的記載,李祐在自己的封地“溺情群小,尤好弋獵”,又在其舅陰弘智——壹個正七品下的尚乘直長的挑唆下,萌生了謀逆之心。

而權萬紀接任了李祐長史壹職後,自然是兢兢業業,看到李祐胡來就犯言直諫,“驟諫不納”後便把李祐平日裏喜歡接觸的那幾個小人統統打發掉,結果李祐又將他們偷偷地找回來,還“狎昵逾甚”變本加厲。 而唐太宗見李祐不能悔過,幾次寫信嚴厲地責備他。

權萬紀見狀,唯恐自己會像上次李恪打獵踩壞莊稼那樣受到牽連,於是主動上京向唐太宗信誓旦旦地保證李祐壹定會改過。結果李祐認為只有自己被斥責了,對權萬紀極為不滿。

而權萬紀生性由褊隘,只知道壹味地嚴防死守,不準李祐這個不準李祐那個,惹得李祐大怒甚至想殺了他。不過權萬紀事先得了風聲,將意圖謀殺自己的幾個人全部關進牢裏,並將此事上報給了朝廷,最後唐太宗令人將李祐與權萬紀帶回京城,權萬紀奉詔先行,卻被李祐在半路中射死。

總的說來,權萬紀表面上看起來為人挺正直的,然而正如魏征所壹針見血指出的那樣,實質上不過是個沽名釣譽之輩。 說他是小人也許還不夠恰當,但半生庸碌、外強中幹、唯利是圖的確是權萬紀的真實寫照。

因為能夠直言進諫所以被詔進朝廷當官,結果又不能真正有貢獻於朝廷,反而成天只知道誣陷誹謗別的大臣,就連房玄齡、張亮這樣的肱骨之臣都被讒毀過。權萬紀的所作所為絕非壹位正直的人會有的。

而被外放做官後,權萬紀又不能妥善地處理好與李祐的關系,反而變相地讓其惡行變本加厲。可見權萬紀所謂的“有正直節”不過是表面功夫,“以取強直之名”方是其本質。

2. 文言文閱讀答案劉顯傳

《明史 劉顯傳》譯文:

劉顯,南昌人,天生身材魁梧、膂力絕倫,青年時家貧,為人傭工為生,趕上了荒年,因吃量過大,經受不了饑餓煎熬,便有了輕生的念頭。他來到壹座荒祠裏上吊,不想壹連吊了兩次,都因為繩子和房椽斷了而未遂,劉顯以為是有神人護佑,便拜別神像、慟哭而去,混跡於壹幫牽夫裏,為人拉牽幫傭,輾轉經年,到達了天府之國四川,寄居在壹所寺廟裏,靠打短工和偷吃廟裏的供品維持生計。他把偷來的供品扣在壹口大鐘裏,天長日久便被人發現了,他神奇的體力被人們以為是天人下凡。嘉靖三十四年,川南宜賓苗人做亂,巡撫張臯募兵平叛,在眾人的勸說縱恿下,劉顯應募投軍,在首次戰鬥中,他手舞兩把大鍘刀當先沖鋒,親手砍殺五六十人,並手擒三名首惡,後軍繼進,使這場叛亂壹舉蕩平,劉顯由此聲名大震,從壹名走卒壹下子升為副千戶。從此他壹直身歷沙場,七年之間憑了戰功直升到總兵,其升遷之快,為歷代武將中所罕見。

參考:

/link?url=4iwPIcqEeg8u9CTBVMTRFYNXwaxqjAT820Cli_L7CFbEtY27L-XerGgwrm_KrumjNMEuDRhaESxzmxulImsOKfuDZnb_TzxP2VGrP7wZkE7

註:

《梁書·劉顯傳》、《南史·劉顯傳》不詳。

3. 郝景春傳文言文閱讀答案

譯文供參考:

郝景春,字和滿,江都人。鄉試中舉,授鹽城教諭,因犯過失而罷職歸家。啟任陜西苑馬寺萬守監錄事,後調為黃州照磨,代理黃安縣事。到任剛三日,農民義軍突然來攻城,景春等堅守八天八夜,義軍撤走。

崇禎十壹年(1638),升任房縣知縣。農民起義軍領袖羅汝才率九營之眾向熊文燦請降,文燦同意受降,而汝才又猶豫起來。景春單騎至義軍兵營去勸說,並與汝才及其同黨白貴、黑雲祥歃血為盟。汝才到文燦軍門投降,而所部諸營分駐於竹奚谷、保康、上津,自己與貴、雲祥駐於房縣城郊。當時,鄖陽各縣城墻都被破壞,只有房縣有賴於景春安撫,大體上可以防守。然義軍雜處其間,居民日夜不安。景春與主簿朱邦聞、守備楊道選壹方面修理防禦工事,壹方面與義軍諸營和睦相處。

崇禎十二年(1639)五月,張獻忠在谷城舉兵反明,約汝才壹同行動。景春子郝鳴鑾還是生員,有萬夫不敵之勇,他對其父說:“房縣城為敵攻擊目標,僅疲憊瘦弱的士兵不過二百人,城何以守住?”便穿上鎧甲去見汝才說“:妳難道不念曾與我父親燒香盟誓之言嗎?希望妳慎重,不要與張獻忠壹同作亂。”汝才假意允諾。鳴鑾察覺出汝才的允諾並非真心誠意,回來與道選領兵登城防守,而獻忠所遣前鋒已至城下。鳴鑾等斬義軍將領上天龍,遣使向熊文燦求援,去了十四次,都未見到文燦。

不久,義軍大隊人馬至房縣城下,獻忠兵打白旗,汝才的隊伍打紅旗。忽然兩軍合在壹起並力圍攻。義軍將領白貴、黑雲祥向城上高呼:“把城讓給我們,保證無事。”獻忠又令張大經來勸降。景春在城上大罵,鳴鑾且守且戰,堅持了五天五夜。義軍損失不少,獻忠左足受傷,其心愛戰馬也被殺死。守軍指揮張三錫開北門放汝才入城,城被攻破,道選在巷戰中犧牲。大經促使汝才勸景春投降,景春不肯。又問他府庫財物何在,景春厲聲道“:庫藏若還有財物,妳們也破不了城!”義軍殺壹典史、壹守備來恐嚇他,景春終不屈服,與其子鳴鑾壹道被殺。其仆陳宜和朱邦聞壹家都死。朝廷聞知,贈景春尚寶少卿,建祠奉祀,後又改贈太仆寺少卿。

4.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1)A輸:繳納.譯文為:沒有督繳過百姓賦稅,但繳納沒有違期的.(2)B連詞,表目的,來,用來;A都是副詞,竟然/才;C代詞,他的/副詞,難道;D連詞,表轉折,但/連詞,表修飾.(3)A劉晏選官慎重/劉晏處理公務及時.B劉晏會選拔官吏/劉晏安排事情細致;C部下著書稱贊他的功勞/安排事情精細.D都能表現劉晏善於理財.(4)①舉,被動用法,被推舉;所至,所任職的地方;紀,記載;刻石刻碑.譯文為:他被推舉為賢良方正,授任溫縣縣令,任職處都有善政可供記載,人民都刻碑傳誦.②羨,盈余;調,增加.譯文為:劉晏常常用盈余補不足,百姓不增加賦稅,但國家收入壹樣多.③端,苗頭;蠲,免除;譯文為:當州縣饑荒減產的苗頭出現,就根據官府的盈余,先行命令說免某種賦,免某戶的賦.答案:(1)A(2)B(3)D(4)①他被推舉為賢良方正,授任溫縣縣令,任職處都有善政可供記載,人民都刻碑傳誦.②劉晏常常用盈余補不足,百姓不增加賦稅,但國家收入壹樣多.③每當州縣饑荒減產的苗頭出現,就根據官府的盈余,先行命令說免某種賦,免某戶的賦.參考譯文:劉晏字士安,曹州南華縣人.天寶中期,多次升官後任夏縣縣令,沒有督繳過百姓賦稅,但繳納沒有違期的.他被推舉為賢良方正,授任溫縣縣令,任職處都有善政可供記載,人民都刻碑傳誦.又升任吏部尚書,增任湖南、荊南、山南東道轉運、常平、鑄鐵使,和第五琦分掌全國錢糧.當初劉晏分派各道租庸使,慎重選擇朝中官吏專管.當時因經費不充裕,停止任用全國的壹切輔佐官,只有租唐使能補充官員,增加到幾百人,都是資歷淺、有才幹的,且都是壹代英才,他督促、依靠他們辦事,所以能建成功業.即使有權勢的人要求想為人求職,劉晏給予高薪,但不讓管事,因此人人辦事勤勉.他任用的人,即是在幾千裏外,聽從命令像在眼前,生病並玩笑也不敢隱瞞.李靈耀反叛,河南道節度使有的不遵守法紀,擅自征收賦稅,交賦稅的州縣更少了.劉晏常常用盈余補是,百姓不增加賦稅,但國家收入壹樣多.從第五琦開始專賣食鹽幫助發展軍隊,劉晏接替他,制度更加周密,管理沒有漏洞.開始,每年收入六十萬貫錢,末了竟然是這的十倍,總計國家收入壹千二百萬貫錢,鹽業占了大半,人民沒有怨言.京城鹽價暴漲,有詔調三萬斛補充關中,從揚州四十天就到了京城,人們認為他有神通.湖泊山區荒涼陡峭的地方,出產的貨物價廉利少,抵不過運費,劉晏都儲存在淮河、楚地,換銅和柴每年鑄錢十多萬貫.他的安排細致到這樣.各道的巡院,都招募快騎.隔不遠就設驛站,各地物價高低,和其他情報,在很遠,不幾天就知道了,這樣就能夠調節物價高低,讓全國物價沒有大起大落而保持平穩,他自稱如同看見錢在全國流動.每次上朝,騎在馬上都用鞭計算.天壹亮就辦公,到半夜才休息.即使休假也不停止.公事不論緊急與否,當天處理沒有遺留.劉晏死後二十年,舊日部下稱贊他的功勞.陳諫認為他是管仲、蕭何以後第壹人,寫文章詳細論述,大概是“劉晏全盤考慮全國開支,細心考察州縣災情,免賦賑災,不讓人民逃荒死亡.從劉晏開始用官船漕運,命官吏主持驛站事務,免除雜稅,制定了食鹽專賣制度,來補充收入.劉晏尤其能掌握緊急與否來安排先後.每當州縣饑荒減產的苗頭出現,就根據官府的盈余,先行命令說免某種賦,免某類戶的賦.人民沒有到困境,而報告已送上了.劉晏又采用了常平法,豐年就高價收購,災年就低價賣出,壹般各州都曾儲存糧食三百萬斛.這難道不是人們所說的對國家有功勞的人嗎!”。

5. 《寒號蟲》文言文的閱讀答案

原文:

五臺山有鳥,名寒號蟲。四足,有肉翅。其糞即五靈脂。當盛暑時,文采絢爛,乃自鳴曰:“鳳凰不如我!”比至深冬嚴寒之際,毛羽脫落,索然如鷇雛,遂自鳴曰:“得過且過!”(元·陶宗儀《輟耕錄》)

譯文:五臺山上有壹種鳥,名叫寒號蟲。它有四只腳,壹對肉翅,但不能飛。它的糞便就是古時用作行瘀的“五靈脂”。正當盛暑之時,它身披色彩燦爛的毛衣,於是自得其樂地叫道:“鳳凰也比不上我!”到了深冬嚴寒時節,毛羽脫落,難看得像只小雛鳥,就自言自語地叫道:“能過下去就這樣過下去。”

寓意:這則寓言告誡人們,那些不知天 高地厚的人要麽對自己做人教導員高而盲目樂觀;當碰壁之後,又對自己缺乏信心而盲目悲觀。

6. 王復傳文言文閱讀答案

王復,字初陽,固安人。正統七年(1442)考中進士。授予刑科給事中。聲音洪亮,容貌壯美,善於陳述自己的想法上奏。提升為通政參議。也先侵犯京師,邀約大臣出去迎接上皇。眾人不敢前去,王復請求出行。於是升遷為右通政,代理禮部侍郎,與中書舍人趙榮偕同前往。敵人露出刀刃夾道威脅他們,王復等人不為此而恐懼。返回後仍擔任通政事務,再升遷為通政使。

成化元年(1465),延綏總兵官房能上奏追趕襲擊河套部眾,皇帝降旨獎勵犒勞。王復認為七百裏奔赴作戰不恰當,並擔心因企求意外成功而挑起爭端,請敕令告誡曉諭,皇帝認為他說得對。晉升為尚書。

錦衣千戶陳玨,本來是畫工。到去世時,侄子陳錫請求繼承百戶。王復說:“世襲雖然是先帝的命令,然而不是戰功,應不許可。”於是停止。

毛裏孩侵擾邊境,皇帝命令王復出京巡視陜西的邊疆守備。從延綏到甘肅,觀察地勢,進言說:“延綏東起黃河岸邊,西至定邊營,縈繞二千多裏。險要關口全在內地,而境外並無屏障,只憑墩堡來防守。軍隊反而駐紮在裏面,老百姓卻居住在外面。敵人壹旦入境,官軍還沒有行動,老百姓已經被掠奪完了。再加上西南抵達慶陽,相隔五百多裏,烽火不能連接,寇賊到了,老百姓還不知道。請遷移府谷、響水等十九個堡壘,置於接近邊疆的重要之地。而從安邊營至慶陽,從定邊營至環州,每二十裏築墩臺壹個,***計三十四個。隨著地勢修建壕溝和城墻,以求聲息相聞,易於防守抵禦。”奏章呈上去後,皇帝都聽從了他的建議。

改派王復到工部。王復嚴格遵守法令制度,聲名超過在兵部。當時中官請求修築皇城西北面的回廊,王復提議放緩這件事。給事中高斐也說災害頻繁,不宜役使萬人作無益的事情。皇帝都不許可。中官率領騰驤四衛軍的,請求發給棉上衣和鞋褲。王復堅持不許可,說:“朝廷制造這些東西,本來是給出征的士兵,使得即日出發,不用煩勞去縫制。京軍則每年供給冬衣的布和棉花,這是已成的制度,怎能改變?”大應法王割實巴去世,中官請求建寺造塔。王復說:“大慈法王都只建了塔,沒有建造寺廟。現在不應該創立這個制度。”於是只是命令建塔,還是派遣四千名士兵供其役使。

王復喜歡古籍愛好學習,遵守廉潔約束的準則,跟人相交沒有城府,當官識大體,在工部任職十二年,碰上災害變異,諫官說他衰老,王復請求退休。皇帝不許。過了兩個月,諫官又彈劾王復。皇帝於是傳旨,命令他辭官歸鄉。死後,被贈予太子太保,謐號莊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