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所傳的《黃帝外經》原稱《外經微言》,為明陳士鐸所傳,所述內容帶有濃重的道家思想,理論闡述恪守後世的陰陽五行概念,是在壹個相當成熟的思想體系下對某些問? 題進行格式化闡述的著作。
本書運用陰陽五行的哲理,暢論了順逆、壽夭、臟腑、經絡、三才、四時、五運等,所有可能發生的天、地、人之間的互動情況及其造成的影響。《黃帝外經》和《黃帝內經》互為表裏,互相補充,***同形成了中醫的理論體系。她的問世,使內、外二經珠聯璧合,相得益彰。
壹,《黃帝外經》首見於《漢書》卷三十,藝文誌第五,方技類之醫經中,惟不見錄經文。相關之書目為:黃帝外經三十九卷或三十七卷。另有扁鵲外經十二卷。又有白氏外經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等。
二,據梅自強先生《顛倒之術》謂:”此書(黃帝外經)壹直失傳,至本世紀八十年初,始在天津發現明末或清初根據口耳相傳整理而成的精抄本。”傳述者(陳士鐸先生)並於每篇之末都加上了簡短的評價,並冠以《外經微言》之名。爾後,天津古籍出版社曾把它列為”中醫珍本叢書”影印1500本試銷,不意以不是岐伯時成書為由而被某些人說成是”偽書”,以致未能再版。”
又謂:“《外經》是以黃帝及雷公、風伯等二十三位大臣探討問難的方式寫成的,***九章八十壹篇。《外經》的內容,有不少是可補《內經》之不足。(按:即仙道內丹、養生延命範圍)”
三,《黃帝外經》全篇,余固從未曾閱讀。數年前雖遍訪街坊各大書局而不獲,並亦曾委托世侄黃建偉先生在大陸探尋,仍終不克結果。
四,自古學仙者不可不學醫,學醫者亦不可不學仙。蓋仙醫同源,取其醫道相資,落實於身心性命之真確而已。故《黃帝外經》是否系偽經,己不是考據與爭辨的問題,而是它的正面意義與內涵。
五,吾人亟盼有朝壹日,得能遂我心願,展讀全文。懇望世之有珍藏《黃帝外經》者,何妨捐棄孤芳自賞之潔好,雅量將其公布於世,以慰引頸蹺企之懸思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