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西遊記讀書筆記 30篇 300字 (追加50分)

西遊記讀書筆記 30篇 300字 (追加50分)

西遊記讀書報告

目錄

1、 前言

2、 我對豬八戒的看法

3、 我對孫悟空的看法

4、 我對唐僧的看法

資料檢索

1、 前言

我國四大古典名著是什麽?妳壹定知道,那就是《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雖然我知道四大名著,但讀得卻不多,只讀過《西遊記》、《紅樓夢》。相比之下,自己更喜歡《紅樓夢》壹些,明清小說中蒲松齡的《聊齋誌異》我覺得也很不錯的。不過其余的就單元綜合學習的題目的關系,我們只能將視線範圍縮小到四大名著其中的壹本《西遊記》。

《西遊記》也被搞成了各種各樣形式的文藝作品。如電視劇《西遊記》,動畫片《西遊記》,電影《大話西遊》,還包括哈哈電視的《魔幻巧克力》——壹個關於西遊記的室內情景劇……在這些文藝作品中有不少已經顛覆了《西遊記》的原來面目。不過其中的電視劇《西遊記》,自己還蠻看好的,在這個暑假檔不少電視臺重播了《西遊記》。其中六小齡童所扮演的孫猴子那是相當到位。整個壹猴樣,在觀眾面前。再說唐僧,慈眉善目,西皮嫩肉的。豬八戒何眾妖怪們,長相奇醜無比,我想扮演這些角色的演員壹定受了不少折騰,妳看演豬的已經不成人樣了;除手腳以外,分明就是豬嘛!人物真是栩栩如生啊!內容和情節也沒有很大的改變,基本按著原著來。幾十年看下來能讓觀眾不厭那是需要功底的。

再從藝術作品中說回來,這《西遊記》的書也是多種多樣圖文的,漫畫的,全傳的。我讀的是全傳的白話版本,是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出版時間在1991年10月。這屬於比較老的版本了。自然還有更早壹些。反正自己讀起來,感覺意思是懂非懂,不過我根據電視劇中的內容還能了解壹二。在這寫了這份讀書報告,多多指教。

2、 我對豬八戒的看法

豬八戒是壹個長鼻子,大耳朵的妖怪,他是壹個有時間就睡,有東西就吃的豬。長得奇醜無比。在這壹路保送唐僧西天取經的途中,只要壹碰到挫折就開始懷念它的高老莊,可見他對高老莊還是比較留戀的。反正我是這麽想的。我對豬八戒的第壹個看法是“懶”。我有理由(劇中):孫悟空命豬八戒祛探山,因為那山十分險峻,豬八戒在山中四處圍困,在石頭中四處穿行,嘴裏不斷地說那猴子陰險,叫他來探路,害得他受了許多苦。於是它背靠石頭,呼呼地睡去了。孫悟空見豬八戒還不來,於是就去找豬八戒,發現他已睡去了就變成了啄木鳥去戲弄豬八戒。啄木鳥狠狠地啄了豬八戒的鼻子壹下,豬八戒才醒來,壹看是只啄木鳥,也戲道:“嘿嘿,妳壹定是把我的鼻子當木頭了。”說完用衣服遮住鼻子繼續睡去。孫悟空見豬八戒還不起來,又想壹招於是就壹吹氣,豬八戒只覺得臉上壹濕,就醒了過來,原來是尿屎,豬八戒破口大罵著啄木鳥並自言自語道:“回去該怎麽對師傅說呢?”最後他編了個謊言想逃過壹劫,可是那能逃得過火眼睛睛的孫悟空呢?懶和饞是壹對親密的朋友,豬八戒不僅懶也是比較饞的。他吞吐量特別大,由於電視劇裏是演戲,就把豬八戒的饞發揮得淋漓盡致。這裏我從書本上找到了豬八戒的饞,如:食腸卻又甚大:壹頓要吃三五鬥米飯;早間電心也得百十個燒餅才毅。喜得還吃齋素,若再遲葷酒,便是老地這些家業田產之類,不上半年,就吃個凈。這是在高老莊時,高老爺向唐僧和孫悟空訴的苦。從這兒我們可以看出這豬八戒的嘴又多饞了吧!不過豬八戒到底還是天鵬元帥下凡,也有壹定的功力和武力。最後我要說的壹點是豬八戒比較貪。下面讓我拿出證據來吧:壹次,孫悟空命豬八戒搬壹塊石頭,逐步願意,孫猴說:“下面可有寶貝,妳不搬這寶貝可就歸我嘍。”於是假裝搬石頭。豬八戒壹聽有寶貝,立刻和猴子壹起搬,卻發現壹口井,說:“咦?猴哥妳騙我,哪來什麽寶貝呀?”悟空說:“不急,八戒妳到這井底下去,寶貝就在這下面”,八戒信以為真就順著金箍棒,下到了井底。遇見了井龍王就問:“龍王啊!妳這兒有什麽寶貝啊!”井龍王壹呆,“我這兒哪有什麽寶貝啊!”……如果孫悟空不說下面有寶貝豬八戒是不會下去的,而且下了井底也壹心文寶貝的事情,從這兒可以看出豬八戒很貪財。反正我覺得總體來說豬八戒就是個貪婪好色,愛拍馬屁,迷惑唐僧的眼睛,總在唐僧面前說孫悟空壞話。而且是壹個膽小有壹些怕妖精的豬,每次去打妖怪總撒滑偷懶,能不打就不打,怕被捉住。我不喜歡豬八戒這個角色。

3、 我對孫悟空的看法

孫悟空是壹只渾身長滿毛的猴子,是從石頭裏面蹦出來的神猴,有幾樣法寶:1、定海神針2、經鬥雲3、七十二般變化。這些法寶幫助了他更好的在保護師傅西去的途中更快更好的驅除各路妖虐。不過除了這些神力,還需要有在天庭上當了這麽久庇馬翁的人際關系,要眾神仙搞好關系,到時西去途中遇到什麽妖怪也好讓眾神仙來助壹臂之力。另外就是在太上老君的丹爐裏烤出來的火眼金睛,可以在西去途中識破妖怪的種種變化以保唐僧性命 ,像在三打白骨精中就用到了。不過作為孫悟空還有壹個不適之處,就石頭上的緊箍咒,只要唐僧壹念,就算孫悟空再厲害也不得不跪地求饒。下面讓我們看壹看緊箍咒的魔力吧!“唐僧正要念咒,行者急到馬前,叫道:師傅,莫念,莫念!”又有唐僧果然耳軟,又信了八戒的話,隨復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歸於路旁,只叫“莫念,莫念!有話快說了罷!”由此可以看出,唐僧還沒有念的時候,孫悟空就已經嚇得大叫不已,能把天不怕,地不怕的孫悟空嚇倒可見緊箍咒的魅力了。書商對孫悟空疼痛時的表現做了壹點描寫。但在電視劇中就讓演員發揮得淋漓盡致。他抱頭大嚷,苦不堪言,直在地上打滾兒,看上去真的是不可壹試的,好像這咒語,,讓孫悟空的法力壹下子全廢了似的。不過如果沒有緊箍咒的欺壓,孫悟空那可就是風光無限啊!七十二變壹會兒變成人樣,壹會兒是個小飛蟲,壹會兒是牛魔王,真是隨心所欲阿!我想孫悟空的七十二變是很多人想擁有的,這也是人們喜愛孫悟空這個角色我的原因之壹。這七十二變也蒙混了不少妖精的日光,更是可以好好救師傅,又不被人發現。就像孫悟空在借芭蕉扇的時候,他變作牛魔王的樣子,騙使金睛獸把他送到鐵扇公主的住處,又入洞騙鐵扇公主的芭蕉扇並使計謀獲知了芭蕉扇的用法,然後又變回原形離開了。七十二變真靈啊!就算鐵扇公主也分不出真假來。這小小的但能排大用處的芭蕉扇就輕易地被騙到手了。這裏要聲明壹下,孫悟空是在借不到芭蕉扇的情況下才耍騙術的,而且他幹的是正經事。可是孫悟空的火眼金睛也有失力的時候,他取得芭蕉扇以後趕到師傅處,途中遇上了“八戒”,這可是牛魔王變的,孫悟空居然就掉以輕心了,沒有識破真相,芭蕉扇又落入了牛魔王的手中,唉!真可惜啊!看來孫悟空也不是無所不能的。

最後,我對孫悟空的總體評價就是忠心耿耿,壹心壹意保唐僧去西天取經,壹路上將要除魔,積德行善,為民除害,可總是被唐僧冤枉。倒黴啊!

4、 我對唐僧的看法

首先,唐僧雖然滿口仁義道德,總是“阿彌陀佛”,但卻有壹些不明是非,動不動就念緊箍咒折磨孫悟空,直到孫悟空認罪才放過他,這是他糊塗,暴力的壹面。第二,它偏袒八戒之心是很明顯的,為什麽?就是因為八戒回溜須拍馬,幾句甜言蜜語便把唐僧弄得糊塗得不知東南西北,積德孫悟空在壹旁“呵呵”直叫,茫然搔首。第三,唐僧見妖魔鬼怪便昏倒,若不是徒弟的救助,還沒滿出羊門便入虎口了,更別說到西方取什麽經了。而每次除妖後,享功的必定是他,妳看他面對歌頌,笑而不語,絲毫未覺羞恥接受,怕是忘了到底是誰的功勞了。第四,看見美女便轉過臉去,這是佛教的壹大禁戒,他卻屢犯。實在是荒唐可笑。且看他在女兒國國王前面的舉動吧。國王壹針見血地道出:高僧既然四大皆空,為何又不敢正視我?唐僧語塞。是該語塞。因為這句話揭穿了他的偽裝。“菩提本無樹”的境界唐僧無法達到,又怎麽自稱玉帝親封的高僧。第五,唐僧和八戒喝了子母河的水,眼看就要生娃娃了,但他卻讓孫悟空找藥水把胎打掉。胎兒是壹個生命,佛家不是有戒條不能殺生的嗎?由此,他又犯了個不可饒恕的罪過。不過他也有好的壹面,雖不懂得人情世故的他卻始終以慈悲為懷,感動了蒼天,最終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到了西方,取得了真經。

我對唐僧的總體評價就是不明事理,肉眼凡胎,多次冤枉孫悟空,如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等。有些偏心,總是擺壹副師傅的架子。但心底善良,以慈悲為懷。

《西遊記》讀書報告

在我原來的印象中,孫悟空的出世是壹種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觀:從石頭中放射出的萬丈光芒裏“biu”的壹下蹦出來。而原著中則這樣寫道:“花果山上有壹仙石,石產壹卵,見風化壹石猴。”以前腦中的那種壯觀景象被“見風而化”徹底推翻,取而代之的是由“化”字所帶來的神秘感:壹塊孕育靈根的仙石在我們肉眼所感知的永恒不變中,卻在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我們凡體所感受不到的變化……

唐僧這位被委以重任的得道高僧,在我心中始終被塑造為壹個無欲無求、深罯佛理的完美形象,但在我閱讀的過程中,發現唐僧耐不得饑寒,為個人安危擔驚受怕,經常處於壹種神經質的狀態中(在很多章回中,遇到高山險阻,受到饑寒來襲時,唐僧的表現),讓我對他的表現深感不滿。難道他不懂得“心生,種種魔生;心滅,種種魔滅”嗎?

我們是不是總在不斷推翻自己以前即成的某種定論?無論是審美、品味、興趣愛好,甚至於根植在心中的人生觀……

曾經的我覺得綠色的那種澄清與醒目是最俗氣的,而現在我卻發現多加上壹點“墨”,她竟會在深沈中透出壹種懾人的清靜;以前我不喜歡花花草草、貓貓狗狗,可是忽然有壹天早晨睜開睡眼,最想看到的卻是:陽臺上能有壹朵盛開的馬蹄蓮。

生命往往就在這種“肯定—懷疑—否定—再肯定”的成長過程中實現了自我。受天地日月精華孕育,有了靈通之意的石猴同樣也不例外。且看這只石猴的各種稱呼:“美猴王、孫悟空、弼馬溫、齊天大聖、孫行者、鬥戰勝佛”,這每壹個稱呼變化的過程都是對其身份的壹次“懷疑、否定、再肯定”的經過。身份的界定會帶來壹種限制,被界限所束縛著,如何超越這種界限,就要推翻即成的壹種身份,直到超脫身份本身。

盡管美猴王在“花果山福地”過著無憂無慮的快樂日子,這種快樂依然不能讓它對“生老病死”視而不見,隨著三五百年時間的流逝,預示著他離生命的終點也越來越近,對生的無限留戀使他對死產生了恐懼,也許使猴王害怕的並非死亡本身,而是他不服“將來年老血衰,暗中有閻王老子管著”,他所留戀的是那“不伏麒麟轄,不伏鳳凰管,又不伏人間王位所拘束,自由自在的無量之福”。為了擺脫死亡的約束,他開始為作壹個能夠躲過六道輪回的“佛、仙、神”而努力。他的磨難也就從這裏開始了。

經過數十個年頭的尋訪,他拜“須菩提”為師,須菩提是佛的十大弟子之壹,雖然在這裏須菩提是糅合道、佛的壹個人物,但猴王與菩提的相遇似乎在預示著他命中註定的佛緣,佛是講究緣分的。菩提給他起了壹個“人”的名字----孫悟空。他掙脫了猴子的身份,成了壹個人。此時的他學會了長生不老之術和七十二般變化。就在他以為自己從此長壽,不必再為死亡憂慮的時候,在壹次酒醉後的睡夢中,卻被兩個勾魂鬼帶到了冥界,其實也就是“死”了壹次。在這裏,我認為是他身份的壹種丟失,他本身是超出“五仙、五蟲”十類之外的“靈明石猴”,

擁有了壹個“人”的名字,又修到了“佛、仙、神”長生不老的境界,那麽他到底是猴?是人?還是仙?他壹怒之下把生死簿上猴屬類的名字全給勾了,他覺得自己長生不老就是神仙了,那麽他就需要神仙對他身份的壹種承認,壹種同類之間的相互認同。由於他拿走了東海的寶貝,勾掉了地府“生死簿”上的名字,終於引起天庭對他的註意,“三界之間,凡有九竅者,可以成仙”,所以天庭給了他做神仙的資格——招安為“弼馬溫”,承認了他作為神仙的身份。

可天真的猴子沒有想到這神仙也有尊卑之分,為了維護作為壹個神仙的尊嚴,發泄壹下懷才不遇的憤怒,他又回到了花果山,並野心勃勃地封自己為“齊天大聖”,直到天庭對他的第二次招安,封了個有名無實的齊天大聖,即便如此,他作為神仙的身份與地位就安定下來了嗎?當他看到眾仙都去參加蟠桃會,而自己卻被排斥在外時,遂與天庭為敵,站到了神仙的對立面——成了妖怪。煉丹爐中的七七四十九天不僅成就了猴王的“火眼金睛”,更成就了猴王大鬧天宮的威力與決心,他要反抗天庭,打破那束縛,他要坐靈霄寶殿上的那個龍椅。只是天命難違,也許他反抗天命本身就是他命中註定的壹場劫難,無論如何,他都逃不出。他與神仙沒有緣分,天庭不是他的,他也不屬於天庭。命中註定與“佛”的第二次邂逅來臨,與他逃不出天命壹樣,他同樣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因為此時的猴子心有雜念,就無法完全超脫界限的束縛。五指山下的五百年,五個世紀,五次輪回,“解鈴還需系鈴人”,佛把他壓了下去,只有佛才能解救他。拯救他的唯壹理由是他與佛有緣,而佛相信緣份,佛不會輕易放過壹個集天地日月之精華的難得慧根,佛要點化他。於是,猴子的命運從天庭的手裏轉到了佛祖手中,佛是無處不在的,“心生,種種佛生;心滅,種種佛滅”。由佛祖的二徒弟十世真身修行的金蟬子轉世的唐僧,揭了五行山上的“壓帖”,卻又在他頭上套了壹個“金箍”,此時的猴子已不是什麽齊天大聖,成了壹個保護聖僧西天取經的苦行僧——孫行者。

唐僧的徒弟中與他壹樣成佛的只有行者壹人,西行的路上歷經十萬八千裏 、九九八十壹難,行者的貢獻最大、悟性最高,同時他又是最孤獨的壹個,只有他的火眼金睛能分清妖魔鬼怪、人神佛仙,可是唐僧根本不聽他的的勸誡與忠告,甚至不信任他,更不用提頑靈不化的豬八戒,而沙僧好像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兩耳不聞身外事,只跟著他們跑跑腿,擔擔行李而已。希臘神話中有壹個著名的悲劇形象——拉奧孔,他的悲劇性就在於擁有預言真理的能力,卻同時被懲罰永遠得不到信任,這種悲劇感同樣包圍著行者,無力轉身的距離感使行者產生了“二心”,心猿的惡劣讓行者自己都束手無策。這就是九九八十壹難中的第四十六難“難辨獼猴”,這壹難是針對猴子的壹次最大考驗,讓他能清除自己心中的雜念心猿。真行者與假行者相像的地連神通廣大的觀音菩薩都分辨不出,只能找更加神通廣大的如來佛祖辨明,還是佛祖高明,凡事皆逃不出他的掌心,他壹語道破假行者的來歷“此乃六耳獼猴也”。六耳是指“眼、耳、鼻、舌、身、意”六賊,由於悟空有了“壹明,壹暗”二心,心猿集惡於壹身,做出了大逆不道的行為:打死唐僧,搶走文牒,準備假冒唐僧壹行去西天取經。我不禁懷疑這些行為都曾在悟空的潛意識中發生過,這是壹場集心中的惡於壹身的“悟空”的演繹,最終佛幫他戰勝了心中的惡,由“明”親手將“暗”消滅。從這時起,悟空真正超脫了自我,成了取經路上的先知,西行路開始變得明朗,無論唐僧再有什麽抱怨,路上遇到怎樣的困難,悟空都以超脫後的自如來面對,他已洞察了壹切,就連唐僧登極“淩雲度”彼岸的那壹跌,都是悟空把他推下去的。如果沒有悟空,唐僧對著無底之船如何脫卻這胎胞骨肉身,登上無極之彼岸。至此,大功告成。佛歡喜他西行路上隱惡揚善全始全終,稱他“鬥戰勝佛”,成了佛後,頭上的金箍也自然消失。正是“心生,種種佛生;心滅,種種佛滅”。

這只從石頭中風化而來的猴子,原本不屬於“五仙五蟲”十類之內的,可是縱觀他成長過程中身份被壹次次“推翻——重建”的過程,他把“妖、人、神、仙、佛”五仙的身份都壹壹演繹壹番。到了佛的境界,已是四大皆空,心中無壹物,至於身份界定的那種限制,已在萬事皆空的心中不存在了。“鬥戰勝”代表的只是他成佛前的功績,“佛”才是他生命的終極演繹。我們沒有猴子這樣偉大,逃脫不了“不斷推翻自我,再實現自我”的循環模式,這種不斷否定、懷疑自己的變化是從哪裏來的?是對於生命的不斷感悟,還是對於成長的壹種感激?無論它從何而來,我們都在這樣循環往復重建自我的過程中慢慢長大。我們不能長生不老,生命總有壹天會被推向終點,但是有限的生命正是在這種不斷實現自我的過程中被無限擴張,無限延伸......

感謝成長吧!《鐵皮鼓》中的奧斯卡因看到了生活中的醜惡而不再長大,最終還是被成長中遇到的美好感化地再次成長起來。就在這樣不斷地變化中,我們在不斷地體會成長地過程,經歷過,擁有過,才能懂得……

《西遊記》讀書報告

《西遊記》是大家都十分喜歡的壹本書.小說通過唐僧師徒取經路上發生的壹個個驚險曲折的故事,表現了主人翁敢闖敢拼的大無畏精神和俠肝義膽.書中的人物個個都栩栩如生,不管是七十二般變化的孫悟空,好吃懶做的豬八戒,還是各具神通的神仙妖魔,在我眼裏都是如此親切,如此可信,如此活靈活現.

許多同學都喜歡神通廣大的孫悟空,而不喜歡孫悟空的師傅唐僧,可我卻覺得唐僧真實可信,在現實社會中很多人或多或少也有類似唐僧的缺點,分析唐僧的特點對我極有啟發.

唐僧作為壹代高僧,的確是壹個心地善良的人.但正因為他的過分"善良",又是非不分,人妖不辨,壹而再,再而三地被妖怪所欺騙,利用,差點誤了取經大事.比如其中家喻戶曉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這個故事,唐僧就被先後化身為村姑,老頭和老太的白骨精所欺騙,而去責怪孫悟空濫殺無辜.

唐僧還是壹個耳軟,沒有主見,聽信讒言的人.即使他親眼看到姑娘送來的飯菜是青蛙,蟲子時;當孫悟空最後打死的老人顯出是白骨精時,唐僧仍然會聽信專會說好話,奉承拍馬的豬八戒的讒言,堅持認為是孫悟空闖了禍,錯殺了好人,而用緊箍咒來懲罰孫悟空.

唐僧面對孫悟空的苦苦懇求,壹點也不會顧及師徒之間的情誼,堅決把孫悟空趕跑,如此做法不免讓人寒心,所以像唐僧這樣壹個有如此多缺點的人要不是有眾徒弟和菩薩們的鼎力相助,憑他壹個人的力量是決不可能到達西天,取到真經的.

其實我覺得從唐僧這個人物身上我們可以吸取許多經驗,教訓.因為,在我們身上,也經常出現這樣的毛病.比如人雲亦雲,缺少自己獨立的見解和判斷;不分是非,沒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洞悉力;耳軟心活,喜歡聽好話,戴高帽等等.

從唐僧身上我們應該知道怎樣做人,做怎樣的人.

還有就是豬八戒了,我認為這個人物形象是吳承恩寫得最為生動的.

豬八戒有力氣,能幹活,性情憨厚.打仗時,又是孫悟空的壹個得力幫手.但是在豬八戒身上,缺點和毛病也是表現的非常明顯突出.他貪吃,怕困難,對取經信念不堅定.壹遇到挫折,就想分行李散夥,回高老莊做女婿去.他還有點自私:取經路上,偷偷攢了幾錢銀子,藏在耳朵裏.他還有點狡猾,有時撒點謊,在唐僧面前編排些孫悟空的壞話.但由於笨拙,往往又弄得自己上當吃虧.不過話又說回來,唐僧在幾個徒弟裏最喜歡的就是豬八戒了,也許就是因為豬八戒的奉承,拍馬屁有關吧!但這壹點又說明他很會隨機應變.

其實我們從孫悟空的角度去想,我們該去交怎樣的朋友,我想,壹定需要性情憨厚,關鍵時刻可以依靠.書中的豬八戒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可是孫悟空除了有時作弄壹下這個"可惡"的師弟外,基本上還是容忍了豬八戒,正是因為豬八戒的憨厚,關鍵時刻可以依賴的特點,這是豬八戒的本質.當孫悟空被唐僧驅逐後,豬八戒意識到大師兄不在,他肩負了重要的責任,這時候他表現出了他的責任感,英勇地與妖怪鬥爭,甚至於即使在唐僧被抓後,知道自己鬥不過妖怪,也不壹個人逃命,選擇了繼續挑戰妖怪,直至與唐僧壹起被抓.

在我們周圍,也有許多人平時有各種各樣的缺點,可是我們應該首先判斷這個人的本質特點,而不應該過於註重他的缺點,看人要看他的主要品質而不應苛求細枝末節.

沙和尚,他是壹個靠得住的人,他誠實,憨厚,在孫悟空和豬八戒吵架時,會主動上去勸架.但是他的能力有限,也不太善於思考,缺少壹些機變.忠誠,肯幹,吃苦耐勞是他的最大特點,也是非常寶貴的優點.

小說還通過壹連串驚險,曲折的故事,刻畫了眾多妖魔鬼怪和神仙,這些角色個個都有鮮明的性格特點.

作為我國古代的優秀神話小說,《西遊記》實際上是封建社會現實生活的折射,通過神仙鬼怪的故事反映社會生活的現狀.我們看後,對豐富想象,增長智慧,對培養堅忍不拔,戰勝困難的精神,和加深對封建社會的認識.都是有益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