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貞觀初年(公元627-649年),李就在李唐時期嶄露頭角,其原因是他的天文造詣。初唐時期使用的歷法是傅的《五音元歷》,其中存在壹些缺陷。李對此作了詳細的研究,提出了修改意見,並派人考察,采納了他的壹些建議。在古代,歷法編撰是壹門專門學科,壹般學者很難過問。然而,李在二十多歲時就提出了對《五音元歷》的修改意見,自然引起了人們的關註。他也因此受到表揚,被授予將軍,並進入太史局,開始了官方天文學家的生涯。
《舊唐書·李傳》載:李於隋仁壽二年(公元602年)生於永(今陜西鳳翔岐山鎮)。他的父親李伯是隋朝時縣衙裏的壹個小官。他是壹個低階的道士,放棄了他的官職。他頗有學問,取名黃貫子,有個註。因此,在父親李的影響下,從小被稱為“神童”的博覽群書,尤其喜愛天文、地理、道教和陰陽之學。9歲時,他到河南南佗山荊雲觀拜袁道長為師。17歲回到家鄉,被好友劉文靜推薦,成為謀士,參加抗隋和興唐起義。618年,皇帝被封為秦王,李參軍當了秦的大臣。唐貞觀元年(627),李帶著侍郎直接到太史館。在掌管天文、地理、歷法、史書編纂的太史館,李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華,並為之奉獻了40年。
成就
1.他改進了漢代羅發明的天文渾儀,增加了黃道、赤道、白道三環(古稱儀),使天文觀測更加方便、準確。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觀測儀器。唐朝以後造的軍器都是仿這種結構,現在南京紫金山天文臺抄的古軍器也是仿這種結構。
2.由趙主持,國學博士和國子監助理教授王振如註釋的《周篇經》和《古石經》被授予國家級教科書,是世界上最早的數學教科書,對後世東方數學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中國、日本、朝鮮、越南等國壹直沿用到近代。李約瑟博士稱之為“中國整個歷史上最偉大的數學著作”。
3.25歲時,他上書改善五音元歷,親自主持專家評審,最終采納了7條建議。
4.他在編《晉書·田》時,總結出彗星的尾巴“晚指東方,晨指西方”,常背太陽的規律,比西方早900多年。被譽為“天文知識的寶庫”,對後世天文學的發展影響深遠。
5.他收集了近40年的天文觀測和計算成果,編制了《林德歷法》,成為他在太史局的代表作,藝術家稱之為精密。
6.隱居馮春村期間,他用自己發明的“三條腿雞風標”對風進行觀測,定為8級,從而成為世界上第壹個對風進行分級的古代科學家。65,438+0,000年後,歐洲人才在李定下的8級風的基礎上,將其提煉為13級風。
李不僅在科學實踐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在著書立說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