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乾隆戊辰年是公元多少年,乾隆戊辰年是公元哪壹年

乾隆戊辰年是公元多少年,乾隆戊辰年是公元哪壹年

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環境等原因,四川省涼山州金陽縣境內的彜族百姓千百年來壹直保留著原生態、傳統的民俗活動——“趕羊會”,並隨著時間的推移,形成了極具特色並融合了娛樂活動的畜牧文化節日——“剪羊毛節”。每年立秋季候,金陽縣境內的彜族群眾,就會迎來盛大的“剪羊毛節”。

趕著羊群奔小康

每年立秋季候,涼山地區的彜族群眾就會壹年壹度的“剪羊毛節”,而在雲南昭通和四川涼山江岸的結合部,歷史上屬於彜文化核心地區之壹的金陽縣,同樣也會迎來的盛大節日——尼牧喲莎茨(尼牧即彜區;喲莎茨即剪羊毛)。

每年兩次盛大的“趕羊會”

金陽地區的彜族先民壹般都居住在2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區,建家選址遵循“房後有山放綿羊,屋前有壩種稻谷”的原則,常常依山、以寨、以營盤而居,生產方式以放牧為主。

隨著彜族群眾的不斷,低山河壩地區逐步有了彜族人居住,而善於養羊、把牛羊視為財富象征的彜族群眾,在低山河壩地區繼續養羊,並在放牧中發現,每年的夏季氣溫高、多雨、濕度大,極易引發羊傳染性膿皰、藍舌病等疾病的發生和流行。於是,每到夏天,養羊的農戶只好

高山地區的親戚和朋友,采取托養避暑的辦法,把羊群“趕”到牧草豐富的高山地區放養,那裏水草豐美,氣候涼爽,適宜放牧綿羊,當地彜語稱之為“喲豁都”(把羊趕出圈),也稱“趕羊會”。

把羊群“趕”到牧草豐富的高山地區放養即“喲豁都”

每年的立夏時節,二半山以下的養羊農戶,都會

好高山地區的親戚或朋友,或托鄰居找到托養戶,背著低山壹帶的大米、玉米、海椒等特產,吆喝著羊群趕往高山壹帶托養。

整個夏季,受托養羊的高山群眾,把自己的和親戚朋友托養的羊群壹起放養,白天在山上放牧,晚上把羊群趕回種植莊稼的地頭,並用竹編筐孔圍欄圈成壹圈,將白天放牧的羊群圍在竹編筐孔的圍欄裏,留下遍地的羊糞,第二天再換壹處,每壹夜圈壹個地方,這樣,綿羊圈宿過的土地肥力大增,種莊稼就不需要再施肥,且農作物特別高產。而低山群眾托養的羊群,在放牧農戶的精心管護下,被豐美的水草養得膘肥體健。

背運著美酒和特產去接羊群

等到立秋後,隨著天氣逐漸轉涼,托養的養羊農戶就會請畢摩選好日子,把自己的羊群接回家。為了感謝幫忙養羊的高山親戚或朋友,托養農戶會背著美酒和特產,前往受托農戶家去接自己的羊群。

接羊回家即“喲豁極”

把羊群接回家後,富裕點的家庭就會宰殺小豬慶祝,貧困的人家至少也會宰殺壹只雞。喝著釀好的醪糟酒,吃著備好的美食,整個寨子裏充滿喜慶的氛圍,家家戶戶就像過年壹樣快樂。當地群眾把接羊回家稱為“喲豁極”(把羊趕回壩子),也稱之為“趕羊會”。

事實上,彜族群眾的趕羊避暑,就是兩次“趕羊”,即把羊趕出圈避暑、把羊趕回圈避寒,因而,更多的群眾把彜族的這種養羊習俗稱之為“趕羊會”。又因這種“趕羊會”對養羊的托方和受托方均有益,因而壹直延續下來至今,成為金陽地區彜族同胞的傳統養羊習俗。

從“趕羊會”到“剪羊毛節”

彜族《指路經》記載,金陽是彜族祖先從雲南昭通過江到涼山的要道之壹。根據金陽縣全國第二次、第三次文物普查來看,木納溝出土了戰國時期夜郎王國的青銅劍、戈等,德溪出土了漢代青銅器:釜、鍪、甑、銅鳥、環首鐵刀等。由此可見金陽歷史之悠久,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有人類在這裏生活、繁衍。

歷史上的金陽,西漢以前屬於邛都,唐初為越巂郡地,唐懿寧鹹通三年(公元862年)歸入南詔,為建昌府羈縻浪洲。元代為羅羅斯宣慰司建昌府屬地,後改為白舍縣。明代屬馬湖府雷波長官司地,清乾隆戊辰年(公元1748年)(金陽德溪鄉雙龍壩墓碑記載)金陽隸屬建昌寧遠府西昌管轄,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置昭覺縣,1952年設置金陽縣。

剪羊毛,高興!

由於其地理位置、地形環境等原因,金陽境內千百年來壹直保留著原生態、傳統的民風民俗,“趕羊會”壹直被傳承和延續下來,而在後來的“趕羊會”習俗中,人們在“喲豁極”活動時,就以壹種娛樂活動的方式慶祝豐收,感謝受托養農戶對羊群的代養、代牧之恩。後來,在不斷的演化中,壹年壹度在壹起通過特定的文化娛樂活動慶祝豐收、祈求來年牛羊順利成長的盛會就產生了,並不斷被延續與傳承,形成彜族群眾歡樂祥和的盛大慶典活動。在這盛大節慶活動中,因剪羊毛活動成為主題,所以大家都索性把節日活動稱之為“剪羊毛節”,由此,“剪羊毛節”就成為彜族放牧的傳統節日。

“彜族剪羊毛節”為四川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漢文古籍《周易·歸妹·上六》裏有壹句謎語:“女承筐,無實;士刲羊,無血。”意思是:女子承接著筐子,好像沒有實在的重量;男子對羊有刺割的動作,卻沒有鮮血。謎底是男子在剪羊毛,女子用筐在接羊毛。這個謎語記載了3100多年前周朝初期人們剪羊毛的情景。

彜族淵源於古羌人,羌人乃“西戎牧羊,從人從羊,羊亦聲。”公元前384年,羌無弋爰劍之孫卬恐秦國攻伐,率羌人南遷,部分南遷羌人後被稱西南夷。唐代《地理誌》裏又描述當時西南夷“男女悉披牛羊皮”。牛羊不僅給彜人提供肉食,還提供生產、生活的皮具,禦寒保暖的毛皮。所以,彜人跟羌人壹樣牧羊、喜羊,在彜語裏“牛羊”與“貨幣”、“財產”同語同義,所以,彜族人把牛羊視為財富的象征,由此也形成了以羊為主的畜牧文化傳統。

生產生活離不開羊

生產生活離不開羊,儀式也離不開羊,春秋兩季禳災祈福要用羊做犧牲,儀式中男人脖子上要套上麻絲羊毛線接成的繩結;為逝者儀式,竹根做的祖靈偶像,要用麻絲把羊毛綁在竹根上,以為祖靈穿衣。可以說,彜族人對羊有比其他更密切的關系,正是因為這樣,以致剪羊毛也變得神,形成了傳承至今的“剪羊毛節”傳統文化。

“剪羊毛節”承載涼山彜族畜牧文化

在金陽地區,有壹個

“剪羊毛節”由來的古老:

很久以前,彜族祖先生活的大山,叢林蓊郁,水草豐茂。人們常常趕著成百上千的牛羊,去山下換取布匹和鹽巴。

不久,山外來了壹個兇神抵烏拉依,人們獻出牛羊、毛皮、木材和山珍。

抵烏拉依的嘴巴比山谷還深,彜家人無論怎樣都填不滿它的肚皮。後來,彜族出了個英雄叫赤魯解,他從小放牧,武藝超群,聰穎過人。看到這壹切,他心中頓生無限不滿。於是,他托人轉告抵烏拉依要與他進行彜族摔跤比賽,如果他輸了,願受三倍的處罰;如果他贏了,抵烏拉依就永遠不得來搗亂。貪得無厭的抵烏拉依果然來了,它自認為力大無比,結果在比賽中屢屢被赤魯解摔倒。

最後,壹敗塗地的抵烏拉依竟在掙紮中滾下了深不可測的獅子山。幾個月後,抵烏拉依的白骨旁,遍地是害蟲、蛇。赤魯解告訴大家這都是抵烏拉依惡所變,以後定會來傷害彜家的牛羊、莊稼和森林。於是,大家在赤魯解的率領下,把羊群趕向背風朝陽的草地雲集,在那裏查看病畜,剪羊毛。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了今天的“剪羊毛節”。

制作披氈

金陽阿聯地區的彜族群眾都住在相對高壹點的山脈,因而,阿聯地區彜族的“剪羊毛節”與阿都地區彜族群眾的火把節同樣盛大,節日壹般由當地知名的畢摩或長者根據立秋後的氣候、莊稼生長情況而定,節日壹般要過三天。

“剪羊毛節”就是涼山彜族畜牧文化的壹個傳統節日。在金陽地區,如百草坡等連片優質的高山牧場,千百年來在哺育載養無數牛羊牲畜的同時,也讓當地彜族人傳承著剪羊毛節等悠久的民俗傳統文化,而派來片區的基覺鄉、南瓦片區、對坪片區小銀木鄉、洛覺片區的高峰鄉以及天臺片區的“剪羊毛節”就很有代表性,剪羊毛的過程、方式、技藝等還著傳統的狀態,每個儀式都具有觀賞和娛樂的價值,充滿濃厚的彜族文化特色。

金陽“剪羊毛節”傳承人黑土日,1973年6月出生於該縣基覺鄉塔普村扭豁結列組,因祖輩為世襲畢摩,從小接受祖輩們“剪羊毛節”傳統文化的影響,在任村15年期間,傳承舉辦三次大型的“剪羊毛節”活動,進壹步促進生產生活發展和的與穩定,成為遠近聞名的者和傳承人之壹。

遊客親身體驗剪羊毛

“剪羊毛節”壹代又壹代地傳承並延續至今,成為壹個古老的節日,也形成了以羊為主的畜牧文化傳統。該縣小銀木鄉口村60多年來壹直開展“剪羊毛節”活動,中間從來沒有間斷過,每年的活動場面宏大壯觀,同時體現了豐富的地域文化內涵,充滿了浪漫色彩。

滄桑歲月洗不盡歷史的印記,“剪羊毛節”壹直傳承著彜族群眾健康、豪放、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與風貌,記錄著彜族群眾的發展和生生不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如今,該縣舉辦的“尼牧·喲莎茨”民俗活動,不僅豐富了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為民眾提供了壹個傳統民俗文化技藝的。

“剪羊毛節”壹般持續三天

如今,在金陽縣的阿聯地區如基覺鄉,仍保留著比較完整的“剪羊毛節”日傳統。每壹年的“剪羊毛節”都會、彜族式摔跤等賽事。在比賽中,人們不僅能看到彜族漢子自由瀟灑地在馬背上盡情表演,也能在彜族摔跤等極具彜族特色的活動中,感受濃濃的彜族風情。“剪羊毛節”壹般持續三天。

“喲日懂”,俗稱“洗羊毛”

活動的第壹天,家家戶戶都要將羊群餵好後,趕到湖泊、溪流周圍或山泉邊,比誰家的羊養得壯養得肥,***同慶賀五谷豐登,牲畜興旺。然後,把羊群趕進湖泊溪流落水洗毛,進行全身,彜語叫“喲日懂”,俗稱“洗羊毛”。最先下水的那只綿羊叫“約伍史”,意思即“膽大的領頭羊”,哪家出了這樣的領頭羊,預示著這家來年便會平安吉祥,六畜興旺,因此,這只領頭羊就成了羊主人喜愛的寵物。

集中壹起剪羊毛

節日第二天便是剪羊毛(彜語稱喲莎茨),剪羊毛壹般各家自己動手,也有請剪羊毛能手來幫忙的。剪羊毛也不是把所有羊身上的毛都剪光,要分類進行,公羊只剪腰背部,閹羊留尾部,母羊只留部分頸毛外全部剪光。剪羊毛時,在有名望的“畢摩”進行祈福後,剪羊毛人通常會把酒含在噴向羊群,“感謝祖先今年羊展,羊毛潔白,祈福來年平安吉祥,牛羊滿山坡,羊毛如雲”等壹些祈福語,然後開始著手剪羊毛。由於彜族人千百年來與羊的特殊關系,把羊視為財富的象征,所以把羊毛視為的恩賜,把剪羊毛視的勞動,所以剪羊毛的場所也是潔凈的,如禁忌女性在剪羊毛長者的周圍和背後走動。

鬥牛

爭奪“牛王”

活動第三天為慶祝(彜語稱茲革,意為歡慶)活動,這天最為熱鬧,各村各寨,各家各戶,男女老少牽著牛、羊、馬在寬闊的草地上進行傳統的鬥牛、鬥羊、、摔跤、唱山歌等比賽,姑娘們會在這壹天穿戴彜族服裝,圍在壹起唱山歌,慶賀人們五谷豐登,牲畜興旺。

摔跤

鬥羊

鬥羊——兇悍攻擊

在活動現場,年輕小夥、漂亮姑娘身穿具有地域特色的服飾,構成了壹道靚麗的風景線,為活動增添了喜慶、浪漫的色彩。活動現場被商販、觀眾、參賽選手圍得水泄不通,呈現出人山人海的壯觀畫面。鬥牛、鬥羊、鬥雞、、摔跤等各項比賽精彩紛呈,讓觀眾們大飽眼福,引來陣陣吶喊和歡呼。

“剪羊毛節”活動,既有勞動的歡樂和豐收的喜悅,也是技藝的,還是青年男女自由戀愛的場所,如今還融入了商貿交易的內容,有其傳承和保護價值。

對傳統民俗節日的保護傳承

上世紀90年代起,中國的經濟文化發展進入了壹個新的發展時期,經濟騰飛,外界強勢文化的侵入,影響到許多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但金陽縣基覺鄉等地的人們還像過去壹樣,對自己的民俗節日充滿,積極參與和支持“剪羊毛節”習俗活動,使得“剪羊毛節”處處表現出彜族歷史文化的元素,也保存和發揚了優秀的傳統文化。

但近年來,由於技藝傳承的不足,對節慶的不重視,再加上商業化思想和觀念的侵蝕,許多年輕的彜族人不願意傳承學習這些傳統技藝。越來越多的彜族青年走出家門,外出打工,畜牧業的發展只能靠年邁的老人,擁有剪羊毛技能的技藝能人年齡普遍較大,剪羊毛技藝缺乏繼承人,民俗節日內容被簡化、被改變,“剪羊毛節”也逐漸失去原來的風格、規模和韻味,外在形式和內在思想逐漸丟失。同時,由於剪羊毛節壹般多在高山鄉鎮範圍,缺乏媒體宣傳,公眾參與度不夠,所以缺乏知名度,缺乏力量支持。由於以上種種原因,金陽地區的“剪羊毛節”傳統文化曾壹度瀕臨破滅。

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這壹非遺項目,縣委、縣於2004年成立了金陽文化保護工作小組,2007年,該縣的州們在出席涼山州第九屆二次時,聯名提出了“加強涼山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提案,並邀請非物質遺產保護專家和其它相關專家,舉辦相應專題講座,成立專家保護會和會,開通相關

,推進宣傳工作。

每年的剪羊毛節,慶祝活動現場人山人海,非常熱鬧

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中,該縣先後成立了包括“剪羊毛節”收集小組的保護文化遺產專門工作組,開展對金陽境內的“剪羊毛節”的收集、整理,宣傳和保護工作。金陽縣文化局、金陽縣文化館等相關部門和親自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請工作。

送文藝節目到關“剪羊毛節”現場

金陽縣在編輯出版的金陽縣文史資料《金陽縣文化專輯》以及《金陽縣旅遊宣傳冊》中也詳細介紹了金陽“剪羊毛節”的內容。

為“節日”獻上壹首歌

在的支持,相關部門的努力下,對“剪羊毛節”進行了歷時3個月的摸底調查、資料收集工作,並全程拍攝了相關影像,以及編輯配音、項目申報。

2022年,該縣“剪羊毛節”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為“剪羊毛節”增添文藝節目

為了保護和傳承“剪羊毛節”這個傳統,在金陽各地,當地黨委高度重視,在節日來臨前,積極投入資金等形式鼓勵當地群眾每年舉辦壹次“剪羊毛節”,同時舉辦年輕人喜愛的各種比賽活動,讓年輕人熱愛和傳承“剪羊毛節”。

:金陽縣委宣傳部/白裏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