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史記》記載秦陵地宮上具天文,下具地理,這是何意?

《史記》記載秦陵地宮上具天文,下具地理,這是何意?

《史記》中記載秦陵地宮上具天文,下具地理指的是秦皇陵頂部進行的天文圖案裝飾,底部模仿天下山川地形進行構造,這是壹個微縮的世界。

古人視死如生,營造陵墓大多崇尚厚葬,帝王更是將陵墓的營造看成重中之重,新皇登基之後,基本就開始皇陵的營建工作,可見統治者對於陵墓的看重。秦始皇壹統寰宇,結束了春秋戰國數百年的亂世,建立中央集權,對於國家的控制達到最高水平,所以在陵墓建造方面,也達到了歷代以來最高的水平。經過勘測,整個秦陵地宮東西長260米,南北長160米,總面積41600平方米 ,建造前後耗時37年,預計動用勞工上百萬人次,最高峰時達到30萬人同時作業,是先秦兩漢時期最大規模的地下工程。

陵墓中的構造史書上記載並不詳細,相關資料留存很少,不過根據考古發現,秦漢時期墓葬等不多描繪星象、山川壁畫。1978年西安交大發現大型漢墓,頂部彩繪天文圖,有彩雲、飛禽、日、月、星等圖案,精美異常,秦皇陵極有可能也有類似的構造,規制肯定要遠高於西安交大漢墓。墓頂描畫天穹的景象,可能會用珠寶玉石作為星象點綴,二十八星宿環繞穹頂,代表著對天地的掌控。

秦皇陵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為了表現出江海的地理環境,地宮中應該采用建築或者彩繪山川圖形,整個秦國的地理環境都會映入其中,代表著秦始皇對於國家的掌控。據傳秦始皇棺槨並不是固定不動,而是漂浮在水銀之上,隨水銀的流動巡視山川,不過這壹點應該不合理,地宮中水銀在無動力的情況下無法流動,而且棺槨極重,想要漂浮在水銀之上是很難的。

秦皇陵的構造可以達到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的意義,日、月、星具天文之勢,山川江河具地理之勢,壹座秦皇陵就是壹個天下,為後人留下了太多的難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