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沙塵暴是如何形成的?有什麽壞處?如何預防?

沙塵暴是如何形成的?有什麽壞處?如何預防?

沙塵暴是沙塵暴和沙塵暴的統稱,是指強風把地面上的大量沙塵物質吹到空中,使空氣特別渾濁,水平能見度小於1km的嚴重沙塵暴天氣現象。其中,沙塵暴是指強風將大量沙粒吹進近地層形成的挾沙風暴;沙塵暴是由強風形成的風暴,它將大量灰塵和其他微粒帶到天空中。

沙塵暴天氣的成因

有利於大風或強風的天氣形勢、有利的沙塵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氣不穩定條件是沙塵暴或強沙塵暴形成的主要原因。大風是沙塵暴的驅動力,沙塵源是沙塵暴的物質基礎。不穩定的熱力條件有利於風力的增加和強對流的發展,從而攜帶更多的灰塵,使其纏繞得更高。

此外,前期幹旱少雨、天氣變暖、氣溫升高是沙塵暴形成的特殊天氣氣候背景;地面冷鋒前對流單體發展成雲或颮線,是有利於沙塵暴發展和加強的中小系統。有利於風速增大的地形條件,即窄管效應,是沙塵暴形成的有利條件之壹。

沙塵暴的主要破壞模式

(1)強風:伴有細沙塵的強風破壞建築物和公共設施,造成人員死亡。

⑵沙埋:農田、渠道、村舍、鐵路、草地等被大量流沙以流沙的形式掩埋,尤其對交通運輸構成嚴重威脅。

⑶土壤風蝕:每次沙塵暴的塵源和影響區域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風蝕危害,風蝕深度可達1 ~ 10 cm。據估計,我國每年因沙塵暴造成的土壤細粒物質損失高達106 ~ 107噸,其中大部分在10微米以下,嚴重損害了源區農田和草地的土地生產力。

⑷空氣汙染:在沙塵暴源區和影響區,大氣中可吸入顆粒物(TSP)增加,空氣汙染加劇。以1993年“5.5”特大沙塵暴為例,甘肅金昌室外空氣TSP濃度達到1016 mg/m3,室內空氣TSP濃度為80 mg/m3,超標40倍。2000年3月至4月,北京受沙塵暴影響,空氣汙染指數達到4級以上的天數為10天,也影響了中國東部的多個城市。3月24日至30日,南京、杭州等18城市日汙染指數超過四級。

沙塵暴天氣的危害

[編輯此段落]

沙塵暴天氣是我國西北和華北北部的壹種災害性天氣,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電受阻或中斷、火災、人畜傷亡等。,汙染自然環境,破壞農作物生長,給國家經濟建設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嚴重損失和極大危害。沙塵暴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生態環境惡化

發生沙塵暴時,強風裹挾的沙塵、浮塵無處不在,經過空氣混濁、嗆鼻嗆眼、呼吸道等疾病的地區的人數增多。比如1993年5月5日金昌發生了壹次嚴重的沙塵暴。室外空氣中粉塵含量為1016 mm/cm3,室內空氣中粉塵含量為80 mm/cm3,超過生活區粉塵含量國家標準40倍。

2.生產生活受到影響。

沙塵暴天氣攜帶的大量灰塵阻擋了陽光,天氣陰沈,導致太陽輻射減少。能見度差幾個小時到十幾個小時容易讓人情緒低落,降低工作學習效率。輕者可使大量牲畜感染呼吸道和胃腸道疾病,重者會使大量“春乏”牲畜死亡,農田肥沃的土壤、種子和幼苗被刮走。沙塵暴還會加劇地表土壤的風蝕沙化,將厚厚的灰塵覆蓋在植物的葉片上,影響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農作物減產。

3.生命和財產損失

1993年5月5日,甘肅省金昌、魏武、民勤、白銀等市發生嚴重沙塵暴,影響農田253.55萬畝,損失樹木4.28萬株,直接經濟損失2.36億元,死亡50人,重傷153人。2000年4月12日,永昌、金昌、魏武、民勤出現強沙塵暴。據不完全統計,僅金昌和魏武的直接經濟損失就達1534萬元。

4、交通安全(飛機、汽車等交通事故)

沙塵暴天氣經常影響交通安全,導致飛機無法正常起飛或降落,使汽車和火車車廂破裂、停止或脫軌。

沙塵暴的成因

[編輯此段落]

沙塵暴源於土壤風蝕。

據新華社電蘭州電力有限公司在中科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專家的努力下,壹項專門為探索沙塵暴啟動和傳播機制而設置的沙塵暴風洞模擬實驗近日順利完成。

專家通過實驗發現,土壤風蝕是沙塵暴發生發展的首要環節。風是土壤最直接的驅動力,其中氣流的性質、風速的大小以及土壤風蝕過程中風作用的相關條件是最重要的因素。此外,土壤含水量也是影響土壤風蝕的重要原因之壹。

本試驗也證明了植物措施是防治沙塵暴的有效方法之壹。專家認為,植物通常以三種形式影響風蝕:在地面上分散壹定的風動量,減少氣流與灰塵之間的傳輸;停止土壤、灰塵等的運動。

此外,通過實驗,研究人員得出結論:沙塵暴的發生不僅是特定自然環境條件的產物,還與人類活動有著對應關系。人為的過度放牧、亂砍濫伐、工礦交通建設,特別是人為的過度開墾,破壞了地面植被,擾亂了地面結構,形成了大面積的沙化土地,直接加速了沙塵暴的形成和發展。

沙塵暴的罪魁禍首:大氣環流

北京春天沙塵暴的短暫景象,不過是中國北方綿延約30萬平方公裏的黃土高原,兩三百萬年來每年都會經歷的壹次天氣過程。不同的是後者的風力更強,風力持續時間更長(可以持續幾天)。沙塵暴的源頭不是50米外的十字路口,而是數百公裏外的沙漠和戈壁。

這就像上帝在玩壹個不可思議的遊戲:他抓起中國西北和中亞的沙漠和戈壁表面的塵土,向東南方向扔去,留下壹個塵土落下的高地。這個遊戲大約開始於240萬年前,上帝還在享受(2002年,《自然》發表了中國學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將其開始時間推至2200萬年前)。

其實風是上帝扔沙子的手。

印度板塊向北移動,與歐亞板塊碰撞後,印度大陸地殼插入亞洲大陸地殼之下,撐起後者。於是,喜馬拉雅山脈的淺海消失了,喜馬拉雅山脈開始形成並逐漸擡升,青藏高原也被印度板塊的擠壓擡升。在這個過程持續了6000多萬年之後,到了大約240萬年前,青藏高原的高度已經超過了2000米。

地表形態的巨大變化直接改變了大氣環流的格局。在此之前,太平洋在中國大陸的東部,北部的西伯利亞和南部的喜馬拉雅分別被淺海占據,西部的地中海也在當時延伸到了中亞很遠的地方,所以大部分平坦的中國大陸可以從海洋中獲得充足的濕潤空氣,氣候溫暖濕潤。我國西北和中亞內陸多為亞熱帶地區,沒有大面積的沙漠和戈壁。

然而,東西向的喜馬拉雅山脈阻擋了印度洋的暖濕氣團向北移動。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的西北地區越來越幹旱,逐漸形成了大面積的沙漠和戈壁。這是黃土高原上堆積的灰塵的發源地。巨大的青藏高原正好矗立在北半球的西風帶,240萬年來高度壹直在增加。青藏高原的寬度約占西風帶的三分之壹,將西風帶的表層分為南北兩支。南支沿喜馬拉雅山南側向東流,北支從青藏高原東北邊緣向東流。這種高空氣流常年存在於海拔3500-7000米,成為攜帶沙塵的主要動力。同時,由於青藏高原的隆升,東亞季風也得到了加強。從西北向東南吹的冬季風,加上西風急流,在中國北方形成了黃土高原。

在中國西北和中亞內陸的沙漠和戈壁,由於溫度的劇烈變化,這裏的巖石比其他地方更快地解體成為碎片。地質學家根據其直徑將其分為礫石(大於2毫米)、砂(2-0.05毫米)、粉砂(0.05-0.005毫米)、粘土(小於0.005毫米)。粘土和泥沙顆粒可被帶到3500米以上的高空,進入西風帶,被西風急流輸送到東南方向,逐漸下落,直至黃河中下遊。

兩三百萬年來,亞洲這部分地區從西北向東南運沙的過程從未停止過。大量落沙的區域正是黃土高原所在的地方,甚至華北的很多山比如五臺山、太行山的山頂都有黃土堆積。當然,包括黃河在內的中國北方幾條大河和無數山谷的沖刷作用,與黃土的堆積正好相反。否則黃土高原不會這樣,厚度不會超過409.93米。太行山以東的華北平原也是沙的沈降區,但它是沈降區,同時又發育了許多河流,所以落下的沙要麽被河流沖走,要麽被河流帶來的泥沙掩埋。

中國古籍中關於“雨土”、“雨黃土”、“雨黃沙”、“雨霾”的記載有數百種。“雨土”最早的記載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50年:天空黃而多霧,沙子像雨壹樣從天而降。這裏記錄的其實是沙塵暴。

多雨土壤的位置主要在黃土高原及其附近。古人把這種事情視為壹種奇特的災變現象,認為這是“天人合壹”的征兆。晉代張華編的《博物誌》中記載:“夏傑之時,深谷長夜宮,男女雜處,十日不出門聽政。那是壹個刮風的日子,壹夜之間填滿了這個空谷。”

在1966-1999期間,中國有60次持續兩天以上的沙塵暴。中科院劉東生院士認為,黃土高原應該算是沙塵暴的實驗室,這裏積累了幾百萬年來沙塵暴的記錄。來自西北沙漠和戈壁的沙塵暴漫天撒落,每年都會在黃土高原留下薄薄的壹層黃土。

沙塵暴的控制與預防措施

[編輯此段落]

1.加強環境保護,把環境保護上升到法制的高度。

2.恢復植被,加強生物保護系統,防止沙塵暴。依法保護和恢復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進壹步擴大,最大限度減少揚塵源。

3.根據不同地區的當地情況,制定防災、防災、救災計劃,積極推廣各種減災技術,並建設樣板工程,以點帶面,逐步推廣,進壹步完善區域綜合防禦體系。

4.對自然資源的長期掠奪式開采,造成了自然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環境的惡化為沙塵暴提供了豐富的沙塵來源。

5.控制人口增長,減少人為因素對土地的壓力,保護環境。

6.加強沙塵暴的發生和危害與人類活動關系的科普宣傳,讓人們認識到生存環境壹旦被破壞,就很難恢復,不僅會加劇沙塵暴等自然災害,還會形成惡性循環,人們要自覺保護自己的生存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