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結合天有時,地有氣,材有學,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後可以為良,談談古代設計對現代設計的影響

結合天有時,地有氣,材有學,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後可以為良,談談古代設計對現代設計的影響

尚法天地,天人合——淺析“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 在中國第壹部有關設計的理論著作《考工記》中明確提出了壹種註重內在統壹、順應大局、與自然相融合的設計思想,其中講:“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後可以為良”。①“天有時”指天有季節、氣候、時令的變化;“地有氣”是指地理條件有不同,自然規律有差異;“材有美”是指材料有其自身材質的美;“工有巧”指人有創造能力和工藝技巧。意思就是說順應天時、適應地氣、巧用材料、適宜工藝,四者有機的結合,可以產生好的設計物品。它指出了天時、地氣、材美、工巧是設計優秀物品的四個要素,它是壹種“大”的設計思想、“和”的設計觀念,壹種“尚法天地,天人合壹”的設計觀。 “天時”指季節、氣候因素。設計思想要順應時代的變化才有可能設計出好的器物。人類社會歷史是不斷前進、發展變化的,時代變更,社會的物質生產條件、思想觀念、審美意識也在不斷發展變化。辨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決定意識,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決定人們的意識,而意識又反作用於生產力。設計的發展也是如此。 在工業社會初期,機器生產技術水平不高,主要是滿足人們對物品的大量需求,因此強調功能的需求,如“現代主義”(功能主義)設計風格則是強調形式的簡化,突出材料和功能的表現,忽視了裝飾的表現和審美意識,如阿道夫·盧斯(Adof Loos 1870-1933奧地利建築師)在他的論文《裝飾與罪惡》中就明確反對設計追求裝飾的趨向,闡述理性主義設計理論,認為設計應以實用為主,認為設計的物品不是依靠裝飾而是以形體自身的功能特點之美為美,認為裝飾是罪惡的。②無獨有偶,德國工業聯盟重要成員,現代主義設計的代表人物之壹、設計藝術教育家、包豪斯的重要成員、著名建築設計師米斯·凡·德·羅(Mies Van Rohe 1886-1969)宣傳現代設計理論,認為設計應立足“少即是多”的功能主義美學思想。③而由於看到時代進步,生產力的進壹步提高的壹面,“後現代主義”則強烈指責了現代主義忽視產品裝飾表現的理念,極力主張裝飾個性化,審美情趣等。 時代向前發展,人類社會在不斷進步,審美也是不斷變化的,審美積澱循環往復規律、審美意識流變的回復,設計隨時代的變更而有規律的變化,呈現多樣性,只有順應“天時”才有可能作出好的設計。 “地氣”指地理條件,自然規律的作用。《考工記》中強調不能違背大自然的規律。④地域的差異、地理條件不同會影響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習慣,工藝設計也是深受其影響。以建築設計為例,中國南北建築差別也很大,北方多穴居,是因為要適應北方氣候條件,地下水位較深、降水少,土質常處於幹燥狀態,典型的建築如陜北的窯洞。南方氣候,較為潮濕,地下水位較高,就不適宜穴居,因此由巢居進化到到地面建造房屋。古埃及多巨石建築,宮殿、陵墓等建築主體結構都是石材,而中國建築多磚木結構,地域的差別,不同自然條件作用而產生不同的結果,在設計風格上往往大相徑庭。 地理條件不同,導致人們的審美觀念也有所差異,我國北方普遍粗獷豪放為美,而南方多以嫵媚細致為美,因此人們在對待設計物品的評價上也不盡相同。東西方的審美都呈多樣化的特點,但對比起來也是各有特色,西方註重理性,東方註重感性,表現在繪畫上西方繪畫多寫實,東方繪畫則多講究意蘊,多寫意,因此設計要考慮地理條件不同而進行適宜的設計。 “材美”指工藝材質的性能條件,材料是直接關系設計美能否體現的物質載體,是設計美的第壹要素。在設計中材料是藝術和工程技術選擇運用的基礎,它的物理性能、機械性能在不同的使用條件下發揮不同的材料特質美。回顧人類的造物史,新技術、新材料的推廣與運用都是科技發展的階梯型跨越,會導致生產技術和生產方式的革命性變革。 原始社會的石器設計:原始社會生產力低下,經過人們的長期探索,采用磨制技術,先打制成石斧、石刀、石鏟等工具粗坯後再進壹步加工,使器物更加規整,尖刃更加鋒利,表面更加光潔,更加符合使用的要求,在石材的選擇上已十分註意時才的硬度形狀和紋理的選擇,而今過長期的觀察、揣摩和實踐,人們的審美意識得到了初步的啟蒙和發展,發現並掌握了諸如對稱、節律、均勻、光滑等多種形式美的規律並自覺地應用到設計之中。 奴隸社會的青銅設計:青銅是紅銅和錫、鉛的合金,加入鉛錫以後,熔點降低。硬度增高,容易掌握鑄造過程,可以鑄造出需要的堅硬制品,如武器、酒器、水器、樂器、工具等。後來在制造工藝上,出現失蠟法,裝飾上出現金銀錯,而由於生產力限制在這個時代的設計則較多是規整的。 封建社會設計:生產力的進步使得設計也蓬勃發展,建築上采用石頭或木材,建築物開始高大耐用,建築風格也趨於多樣化、成熟化,生產力的進步也使得人們更加註重裝飾品的設計。 原始社會的石器,陶器,奴隸社會的青銅器等的設計都是簡潔明了,註重於用。 而封建社會的設計由於生產力的進步則是在用的基礎上,更加註重美的享受和裝飾的作用,工業社會以後材料的多樣性,充分顯現,各種合成材料為設計達到新的高度提供了物質保證。 設計產品的材料有的隱藏在產品的內部,不與人的感官直接接觸,有的則顯露在外表,以他們特有的質感和加工處理後的表面效果,結合產品的結構特征,賦予產品的外在形式以不同的審美功能。⑤所以材料與設計物品的結構功能審美感受等有著緊密地聯系。 “工巧”是設計產品是否優秀的最後壹個決定條件,“工”是人的勞動創造和技藝。《考工記》總結了當時各種工藝品的制作技藝,強調了技術的重要性。“天時”、“地氣”、“材美”是自然條件,屬於客觀因素,而“工巧”是技藝條件屬於主觀因素,在各個優秀的設計中設計師都充分發揮了工巧的因素。以建築為例,天壇祈年殿,造型優美,藝術處理十分高超,祈年殿前庭地面比園外高四米多,加上三層臺基使祈年殿基面高於園外地平十米以上,這個高度使得人們在穿過茂密的參天古柏林後,頓然又超凡出塵、與天相接之感。中國古典園林的設計技藝也十分高超,其中的“借景”手法在《園冶》(計成、明)壹書中總結為五種方法:“遠借、鄰借、仰借、俯借、應時而借”,其手法高明不可言喻。“工巧”在現代設計中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在各個著名的設計中的都充分體現了這壹點,俄國設計師塔特林為第三國傑設計的紀念塔采用通透的鋼架螺旋上升,抽象且富有動感,隱喻革命的勝利,風格新異,表現手法高超,充分體現了“工巧”在設計中的作用。 設計以客觀供自然及其規律為基礎和前提,通過人的技術活動使人的目的性與自然規律達到壹致的創造活動。它要從人與自然的整體系統來考慮設計,“天時、地氣、材美、工巧”就是設計中要包含的由人到社會、人到自然、人到環境的思想,投身自然,與自然融合,“象法天地”、“師承自然”,把“天人合壹”的整體世界觀與審美觀應用到設計思想和設計實踐中,就會作出優秀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