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葛性的祖先是誰?

葛性的祖先是誰?

葛姓和趙姓,徐姓,裴姓,秦姓壹樣主要來源於嬴姓.有人認為春秋時葛國為姬姓.但史書明確記載齊昭公潘的母親是葛嬴.

齊桓公之夫人三:曰王姬,徐姬,蔡姬,皆無子.桓公好內,多內寵,如夫人者六人,長衛姬,生無詭;少衛姬,生惠公元;鄭姬,生孝公昭;葛嬴,生昭公潘;密姬,生懿公商人;宋華子,生公子雍.<史記 卷三十二·齊太公世家第二>也就是說春秋葛國也是贏姓.

壹、姓氏來源

1-「葛」出自「嬴」姓。以國名為氏,夏代,有諸侯方國「葛」國,在今河南寧陵縣,《孟子.騰文公》載; 湯居毫,與葛伯為鄰。葛國為商湯所滅,其後有葛氏。另春秋時亦有葛國,降為子爵國.也是嬴姓.

2-為鮮卑族復姓所改。據《魏書.官氏誌》所載,南北朝時,北魏有代北復姓「賀葛氏」隨魏孝文帝南遷洛陽後,定居中原,代為漢姓「葛」氏。

3-又傳說葛氏為「古葛天氏之裔」,或雲在伏羲之前。

4,有人認為我國南方的葛姓,來源與北方不同,據《姓氏考略》的考證,是出自東漢光武帝時的洪氏。

葛姓,《風俗通》記載說:“葛氏,古葛天氏之後。”如果葛天氏確有其人,則我國的葛姓,跟其他的千百個姓氏相較,算來資格是夠老的了。

現在就算把有關葛天氏的傳說當作“姑妄言之”,但是葛姓卻也跟我國所有的其他姓氏壹樣,是有確實的姓源可查的——《通誌氏族略》上記載說:“夏諸侯有葛伯,子孫以國為氏。”(河南省商丘市寧陵縣,葛天氏部族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夏時為葛伯國,系葛在姓祖籍之源。春秋時稱寧邑,戰國時名信陵,秦時謂寧陵城,西漢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年)始置寧陵縣。)

我國的古籍上,關於葛伯的記載相當不少,譬如《書經》的“仲虺之誥“曾說到:“葛伯仇餉”。“孟子滕文公”也曾提到:“湯居毫,與葛伯為鄰”,其註則說:“葛,夏諸侯嬴姓之國。”由此可見,“葛”的確是3000多年以前曾經獨霸壹方的壹個諸侯,是由顓頊的嬴姓後代所建立,他們跟後來滅夏桀而有天下的商湯是“芳鄰”,擁有今河南省商丘縣東北的壹片地方,後來,他們的子孫也“以國為氏”,統統都姓了葛,並且壹直繁衍到今天。

如此看來,葛氏的得姓是相當早的,比後來成為我國諸家姓氏主流的周文王姬姓後代之得氏,最少要早到六、七百年。所以,盡管關於葛氏源自上古葛天氏的說法不盡可靠,然而,葛姓在我國群姓之中的“老資格”,卻是無可疑的。

我國南方的葛姓,來源與北方不同,據《姓氏考略》的考證,是出自東漢光武帝時的洪氏。關於江南葛姓的姓源,《姓氏考略》上的記載十分詳盡:“漢洪●祖子浦廬,壹作葛廬,起丘佐光武有大功,封下邳僮縣侯,廬讓封於弟文,南渡江,家於句容,為吳中葛氏所出,望出梁國。”(古代漢朝時的葛廬,他幫助光武帝起乒立了大功,封為下邳僮縣侯,但他將封位讓給弟弟,自己渡長江,居住句容(今江蘇句容縣),為吳中葛姓始祖。 )說南方葛姓來源於洪氏可能是錯誤的,在網上不少地方都持 來自洪姓壹說,其實這是個誤會,晉葛洪的《抱樸子》中,有其自己及其祖上的壹段介紹,即有此段中的:“漢洪曩祖子浦廬”壹句,此段中的圓點查原文為曩字,曩祖是先祖的意思,但這壹句卻被誤會“洪曩祖”為壹人名,其實葛洪的意思是說漢代時我葛洪的先祖之子葛浦廬,他之所以說先祖之子是因為已不知這位先祖的名字,但據《抱樸子》此先祖曾為漢荊州刺史。因為壹個誤會於是南方葛姓成了洪曩祖的後代,實是誤會。其實南方的葛姓也是葛伯之後,南北方的葛姓是壹源的。

由此可見,江南葛姓人士,是在1900多年以前的東漢初期,由洪姓所分支出去的,洪氏是上古伏羲之後擔任水官的***工氏的後代,所以跟傳自夏諸侯葛伯的北方葛氏,應該沒有十分接近的關系。

在我國民間,為人所熟悉的葛姓名人相當不少,而其中似乎又以“太極仙翁”葛玄以下的壹系列“神仙人物”,最為老幼鹹知。

二、郡望堂號

晉置頓邱郡,現在河南省清豐縣。望出梁國。

三、歷代名人

“不學而求知,猶願魚而無網焉;心雖勤而無獲矣”。這是晉代科學家葛洪在治學上的壹句名言。(葛洪及其人生哲學)顧問,山東威爾信達集團董事長。

葛優,葛存壯--著名電影演員。

葛增蓓: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502膠水的發明者.

五、河北省定州市五女店村有葛姓 。

六、江蘇省邳縣、新沂、宿遷、沭陽葛姓興旺。

七、浙江省寧海葛姓興旺,傳承有最全的江南葛氏宗譜,包括《西洋葛氏世系》、《楓湖葛氏宗譜》、《下洋葛氏房譜》、《泉水車園宗譜》等。

八.安徽省鳳臺縣丁集鄉葛氏為大姓,據傳清末由山東遷入。

九、廣東省汕頭市潮南區鶴洋鄉、下小村有葛姓,有大約兩千人,宋代由福建泉州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