茴 [huí]
讀音huí?,壹種多年生草本植物(Foeniculum vulgare),因種子有芳香氣味而栽培。
部首 艹
筆順 茴字***有9畫,筆畫順序為: 橫、豎、豎、豎、橫折、豎、橫折、橫、橫
“茴”筆順圖
基本字義:〔~香〕a.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分裂像毛,夏天黃色花,全株有強烈芳香,莖葉嫩時可食,子實可作香料,亦可入藥。通稱“小茴香”;b.常綠灌木,葉長橢圓形,初夏開紅花,果實八角形,可作調料或入藥,通稱“八角茴香”、“大料”。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戸恢切,音回。《玉篇》茴香,草名。《嵆康·茴香賦》仰眺崇岡,俯察幽阪,乃見茴香生蒙、楚之間。《本草》馬蘄,壹名野茴香。蒔蘿,壹名小茴香。
又《韻會》藥草,防風葉也。
方言匯集:
贛語:fwai2 角茴
客家話:[臺灣四縣腔] fi2 [梅縣腔] fi2 fui2 [海陸腔] fui2 [寶安腔] fui2 [陸豐腔] fui3 [客英字典] fui2 [東莞腔] fui2 [客語拼音字匯] fi2 fui2
粵語:wui4
韓語:HOY ?
組詞:茴香、茴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