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在大學的時候,我隨大流。我沒有自己的主見,所以沒有遇到莊子。
直到我準備開始給學生講莊子的時候,我才開始和莊子結緣。
記得去年備課的時候,在網上搜集了很多關於莊子的資料。說實話,我真的不知道該從哪裏跟學生說,因為我對這位古代聖賢真的知之甚少,從小就討厭文言文。當我看到《莊子》這樣的大部頭時,我迫不及待地躲了起來。還記得讀研的時候,老師讓我們看豎排和傳統古籍,我都暈了。
學生時代,我壹直覺得他們的理論,比如老子,莊子,孔孟,離我們太遠了。從小學的《論語》開始,我會背“學時代也不錯”,但我真的不明白這是什麽意思。
總覺得古文很無聊,沒有樂趣。
直到我遇到了蔡必明教授。
蔡必明教授說,他研究《莊子》19年,經常感到害羞。壹切都太順利了,從高中決定讀中文系,到後來讀大學、研究生、博士,再到在臺灣省內頂尖大學做教研。
就在她感嘆人生的時候,四十二歲,老天真的送來了壹份禮物——癌癥三期,惡性腫瘤九厘米。
人生就面臨這樣的困境,如果是普通人,這個坎可能是邁不過去的。
但是,蔡必明教授說:如果妳遵循莊子之道,妳可能不會死。
就像醫生說沒見過7000度放療後還活著的病人,有的可能要終身背尿袋壹樣,蔡教授通過自己19年研究莊子的經驗,研究出壹套結合莊子、經絡、太極拳、印度瑜伽的“穴位指導”,她從壹個工作狂變成了壹個醫學狂熱者。
不到五個月後,腫瘤神奇地消失了。
連醫生都感嘆,蔡碧明的病壹定是醫生治不好的。
至此,我才發現,如果我持莊子之道,生命真的可以不死。
蔡教授說,在莊子裏學習,就像回家的路。
以前不知道莊子是講什麽的,但是走進蔡教授的《該讀莊子了》才發現,學莊子是壹件多麽有趣的事情。
再讀《莊子》,才發現原來“形如木樁,心如灰燼”講的是每個人在沒有負面情緒的情況下所能達到的身心境界。?
再讀《莊子》,發現“天命總督以為經”是擁有健康的身體,完成人生目標,照顧家庭,享齊名,活到自然年齡的必要條件。
重讀《莊子》,我們發現“有情而不留情”告訴我們,我們可以深情對待所愛之人,但不必沈浸在中國的情感泥潭裏,那樣會損傷身心。
再讀《莊子》,才發現這位古聖給我們留下了壹套無價的可以強身健體的技術。
在這樣壹個不是戰國,卻和戰國壹樣的時代,如果妳不願意沈湎於情感的波濤,疾病的海洋,不能期待黎明的黑暗時代,如果妳也像莊周壹樣哭過,傷過,痛過,但還沒有想過放棄希望,如果妳想做壹個幸福的人,那就來和我壹起讀讀莊子吧。
《莊子》這份富含身心技術和人生哲學的無價之寶告訴我們,我們可以在天地間自由飛翔,無需翅膀。
在讀《莊子》之前,我的心隨形勢而變。妳在風浪中浮沈。
讀完《莊子》,情況隨妳的心而變。風浪在腳下,讓妳皇家出行。